防艾戰線上永遠在線的天使——記蒲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燕

防艾戰線上永遠在線的天使——記蒲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燕

入戶隨訪關懷病人(左二)

防艾戰線10餘載,用愛堅守10餘年。工作以來,她用真心、誠心、愛心挽救了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重燃了一個個生命之光,用大愛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和使命。

深夜還在與病人聯繫

艾滋病,一個沉重的話題,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一個特殊的群體。2009年,張燕從臨床一線轉戰到防艾一線。第一次接觸艾滋病病人時,病人眼中的恐懼和無助深深地觸動了她。她深知對待艾滋病病人除了治病更應“治心”,於是她暗下決心“把每一位病人當作親人和朋友”。

她和病人接觸時不戴口罩,不用手套,和他們促膝而談。在他們傷心落淚時遞上紙巾,在他們孤獨無助時伸出手給他們力量,主動告訴病人私人電話號碼,讓他們隨時能聯繫上自己。於是下班後、週末、深夜她便成了“手機控”,隨時都在發信息、打電話。

她會接到感染者的威脅。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後暴跳如雷的小夥子給她發消息:“以後你不準給我打電話,不然我就不客氣了。”這種威脅並未讓她退宿,她反而更加頻繁地和他聯繫,電話不接那就發短信,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一天終於在一條“我永遠不會放棄你,請你也不要放棄你自己”的短信後,小夥子含淚出現在了她的辦公室。

她會收到感染者家屬的來信。小麗(化名)是一個來自感染者家庭的孩子,媽媽在查出患病後不久便去世了,爸爸後來也被確診為感染者,這樣的家庭起初拒絕一切好意,拒絕隨訪。小女孩給她寫了很長一封信,告訴她不要打電話,不要發信息,不要打擾他們的生活,他們不想在周圍人中抬不起頭。為了打開他們的心結,她很認真的給小麗回了一封信,在信裡告訴她,周圍人不會知道他們的情況,艾滋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它的勇氣,有很多人願意關心和幫助他們。後來父女倆坦然接受了事實,在得知他們家經濟困難時,她還幫助申請了低保,申請了入學資助。為此小麗決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大家,現在的小麗已成了一名“白衣天使”,父親也成了所有感染者中最樂觀開朗的一個。父親常常主動說:“張醫生,請把我的電話告訴其他病友吧,讓他們聯繫我,我想用我的經歷告訴他們艾滋病不可怕。”

帶領病友組建“友愛之家”

漸漸地,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她發覺單靠一己之力並不能及時解決所有人的煩惱,怎樣才能服務好每一個病人呢?小麗父親的主動請纓給了她啟發。為此,她又在病人中物色了幾個“熱心腸”,帶領大家組建了“友愛之家”病友互助組織,組織主動去關心幫助病人,面對困難大家互幫互助一起解決。

為了能為“友愛之家”工作提供更多保障,2015年她幫助組織成功申請了國家基金項目,在基金項目的支持下“友愛之家”能夠定期開展病人互幫互助、走訪慰問活動了,能夠請專家給大家上課了,病人間擰成一股繩,有了信心、有了希望,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有效率大大提升,病死率明顯下降。

一對因為女兒的不理不問而停止治療且不與外界接觸的老年夫婦,終於在她和“友愛之家”的幫助下,再次開始積極治療,並且積極走出家門參加小組活動。老婦人激動地拉著她的手說:“張醫生,太謝謝你了,是你讓6年來從未笑過的老頭子笑了!”那一天,60多歲的老婦人開心得像個孩子。

除了從精神上鼓勵病人,她還時常從經濟上幫助病人。當得知病人因治病花去所有積蓄,家變得一貧如洗時,她會主動幫忙申請救助;當得知70歲的大爺因為沒錢坐車,每次進城都是騎著自己笨重的自行車,中途休息3次,耗時1個多小時才能到時,她馬上掏出錢遞給老人,告訴他下次記得坐車;當遇到存在智力障礙沒錢又不知道怎麼回家的病人時,她主動將她送到車站幫忙買好回程的車票。每當有人拒絕說“醫生我不能要你的錢”,她總笑著說“放心,這不是我的錢,是黨和政府關心你的,拿著”。

真誠的服務、辛勤的付出,贏得了病人的信任。有人會在她辦公桌上偷偷寫下“張老師,您辛苦了”,有人會偷偷放上自家種的橘子、獼猴桃或梨子,會親切地稱她為最美醫生。

“義務講課”就是“救人”

防艾戰線上永遠在線的天使——記蒲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燕

建築工地開展防艾宣傳

除了對病人關懷備至,體貼入微,對待工作她更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要想全面控制艾滋病疫情,除了按部就班工作,更需要大膽創新,勇敢突破。

在艾滋病疫苗沒有問世之前,宣傳教育便是最好的“防艾疫苗”。她針對不同人群製作不同課件,在學校、企業、部門、村、社區、工地等廣泛開展宣傳。因講課生動有趣深受大家喜愛。因此,邀請她去講課的部門、單位、村社越來越多。無論是休息,還是上班;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她總是有邀必應。有人曾開玩笑說:“你去講課有沒有專家費嘛,沒有的話,就不用那麼熱心了,能推就推了。”她笑著說:“我這可不僅僅是講課,而是去‘救人’,每講一次說不定就能救一個、幾個甚至幾十個人,怎麼能用金錢來衡量呢?況且這本來就是我的工作。”為了能宣傳覆蓋更多的群眾,她將課件在全縣推廣,並招募“夕陽紅健康宣傳隊”參與中老年防艾宣傳。宣傳隊走鄉串戶,在公園、茶館、街邊、廣場、小區等,以拉家常、講故事、圖片展示等輕鬆愉快的方式將防艾知識傳播到蒲江縣的旮旮旯旯。群眾紛紛感嘆:“這個宣傳好啊,就是要這樣子宣傳,接地氣、入人心。”

“早檢測、早發現、早治療”是艾滋病源頭防控的基礎。她帶頭制定“蒲江縣擴大檢測工作方案”,在全縣廣建檢測網。所有醫療機構均設置HIV檢測點,所有鄉鎮均開設艾滋病自願諮詢檢測門診。對高危人群開展快速唾液檢測,對健康體檢及15歲以上門診就診人群開展免費HIV檢測,讓百姓一出家門便能接受免費保密的HIV檢測。目前,人群檢測率不斷提升,超過了常住人口的36%,檢測覆蓋率名列成都市前茅。

一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只做一次事並不難,難得的是天天面對,還要兢兢業業幹好,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張燕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平凡而富有責任感、充滿愛心和正能量的疾控衛士。當下,她正燃燒自己的青春在防艾戰線上發光發熱,把充滿愛心的能量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用愛堅守,以愛抗“艾”。工作10餘年來,個人先後榮獲了蒲江縣“最美醫務人員”“黨員先鋒”“大美醫者”等榮譽稱號。正是有了一批像張燕一樣的疾控隊伍,蒲江縣艾滋病防治工作多次被上級評為先進。

張燕說:“防艾戰線,只要生命不息,我將永遠在線。”

防艾戰線上永遠在線的天使——記蒲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