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全流通”來了!改革有三大變化,對A股影響幾何?權威解讀看這裡……

H股“全流通”來了!

H股“全流通”来了!改革有三大变化,对A股影响几何?权威解读看这里……
H股“全流通”来了!改革有三大变化,对A股影响几何?权威解读看这里……

2019年11月15日,證監會官宣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相關業務指引和審核關注要點均已掛網,表示符合條件的H股公司和擬申請H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可依法依規申請“全流通”。

證監會表示,為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H股公司健康發展,中國證監會於2018年順利完成了3家H股公司“全流通”試點工作。試點期間兩地市場運行平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各方面反映良好。在試點經驗基礎上穩步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有利於促進H股公司各類股東利益一致和公司治理完善,助力境內企業更好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獲得發展,也有利於香港資本市場發展。

H股“全流通”涉及的單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存量不大,相當於香港聯交所上市股份總市值的不足7%。“全流通”申請經核准後,相關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可轉為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證監會將按照“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則,積極穩妥、依法依規推進此項改革工作。

H股“全流通”改革有三大變化

此前,港股只有1家建設銀行是以H股全流通模式發行。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公司,公司註冊地都在內地,其股票一般分為內資股、外資股,在香港發行的H股是外資股,而內資股只能由內地投資者或合資格國外投資者等持有,無法在香港市場上流通。

為解決境外上市公司(H股公司)存量股份境外上市流通問題,2018年中國證監會開展了H股“全流通”試點,中航科工(02357)、聯想控股(03396)、威高股份(01066)等三家公司27名股東持有的約71億股存量股份獲准轉為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2018年,中國證監會順利完成H股“全流通”試點。2019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證監會全面推開“全流通”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點變化:

一是總結試點期間好的做法,形成規則制度,並以業務指引的形式加以明確;

二是不再對公司規模、行業等設置限制條件,在滿足外資准入等管理規定的情形下,公司和股東可自主決策,依法依規申請實施“全流通”;

三是不設家數限制和完成時限,按照“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則有序推進。

市場對H股全流通期待已久,今年6月,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證監會經過深入研究論證,將陸續推動落實9項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和行業開放的舉措。其中就提到H股“全流通”已具備全面推開的條件。11月初,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稱,今年6月陸家嘴論壇上宣佈的9條開放舉措已經落實了5條,剩餘的4條年底前也將基本落地,包括進一步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抓緊發佈H股全流通工作指引,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渠道,以及持續擴大期貨特定品種範圍,以更大力度引入境外交易者等。

截至今年11月,港股純H股公司共160餘家。其中合計149家公司的非流通佔比超過50%,這意味這在所有的H股中,有過半公司的股權結構為非流通股為主。其中佔比超過80%的有10家,佔比在70%-80%之間的有高達79家,佔比在60%-70%之間的也有37家之多。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從歷史背景、政策邏輯、改革目的和市場環境來看,H股“全流通”與A股權分置改革存在基本的邏輯差異。H股“全流通”對於已上市H股推動企業改革、強化資本市場功能、促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均有著明顯的正面意義。

境內股東需通過境內證券公司參與

證監會對可申請H股“全流通”的H股公司或擬申請H股首發上市的公司股份種類予以明確:一是境外上市前境內股東持有的內資股,二是境外上市後在境內增發的內資股,三是外資股東持有的未上市流通股份。

現階段,“全流通”股份上市流通地為香港聯交所。需要注意的是,境內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後,不得再轉回境內。境內未上市股份股東可根據相關業務規則減持和增持本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流通的股份。

《業務指引》規定,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有資產管理、外商投資和行業監管等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境內未上市股份股東可自主協商確定申請流通的股份數量和比例,並委託H股公司提出“全流通”申請。H股公司提出的“全流通”申請應當依法合規、公平公正,充分保障股東知情權、參與權,並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和外部批准程序。

證監會表示,H股公司申請“全流通”的,應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開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發)審批”行政許可程序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H股公司可單獨或在申請境外再融資時一併提出“全流通”申請。尚未上市的境內股份有限公司可在申請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時一併提出“全流通”申請。

境內股東應通過相應H股公司,選擇一家境內證券公司,參與H股“全流通”交易。具體路徑為,通過境內證券公司提交交易委託指令,經由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傳遞至上述證券公司指定合作的香港證券公司,由香港證券公司按照香港聯交所規則在香港市場進行相應的證券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H股“全流通”機制下,境內股東僅可根據相關業務規則增減持本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流通的股份。目前這一增持功能因技術原因暫未開通,將在技術系統等條件具備後按程序推出。

金融、類金融行業公司應先取得監管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類金融行業公司,以及其他對股東資質設置准入要求行業的公司,申請H股“全流通”原則上應當事先取得行業監管部門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純H股”中,銀行股有多達17家,是佔比較高的板塊之一。在這批“純H股”中,有部分公司也早有了“回A”的意思,當中不乏各大小銀行股。

10月2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順利通過發審委審核,該行超過10萬億的資產規模,也使其成為2019年內最大的IPO項目。2016年,郵儲銀行完成H股上市,彼時發行121.07億股,募集資金高達576億港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IPO項目。

郵儲銀行回A過程十分迅速。2019年6月28日,郵儲銀行在中國證監會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擬發行51.72億A股;2019年10月15日,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更新;10月24日,IPO首發上會審核獲順利通過。

當完成此次A股上市,郵儲銀行即將成為第14家“A+H”的銀行,也是第36家A股上市銀行。此前,六個大型國有銀行中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都已成為“A+H”股。

彼時市場普遍認為,郵儲銀行迴歸A股,或將帶動一批境外上市的大型企業的後續迴歸。9月6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核准重慶農商行A股IPO發行申請。這意味著,重慶農商行即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將成為第34家A股上市銀行以及全國首家“A+H”上市農商行,目前已經完成掛牌上市。公告顯示,重慶農商行本次擬發行不超過13.57億股,募集資金將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此外,徽商銀行、廣州農商行、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錦州銀行等也都宣佈過迴歸A股計劃,並且其中不少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A股招股書。

預計對A股影響不大

市場對H股全流通後是否對A股帶來衝擊存在憂慮。對此,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H股“全流通”改革對A股市場運行並無直接影響。改革只涉及僅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單H股公司,相關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H股後將全部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A+H股公司並不涉及“全流通”的問題。

目前,單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存量不大,僅相當於香港聯交所上市股份總市值的不足7%。試點經驗表明,試點公司和相關股東申請實施H股“全流通”,更加關注境內未上市股份獲得市場化的估值,擴大公司在香港上市股份的流通規模,認為這將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投資H股公司,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和股東利益。

此外,H股公司實施“全流通”後,受國資管理、維持控制權和市場估值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預計相關股東特別是大股東的交易活動將較為有限,對市場運行影響不大。

巴曙松建議,為了充分發揮H股“全流通”帶來的積極效應,進一步促進內地和香港兩地金融市場的互動,H股“全流通”之後在資本流動限制上可以考慮適當放鬆。

首先,資金結算可以考慮以人民幣計價,從而緩解匯率波動問題。其次,近年來,離岸市場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屬性明顯提升,而且離岸人民幣產品趨於多元化,這為以人民幣計價的資金提供了好的投資途徑。基於此,監管者可以設立一定的額度,允許內資股股東變現資金投向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產。這一變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內資股股東變現資金的划向問題,滿足股東資金在境外配置的需求,而且增強人民幣在海外金融市場的計價和結算功能,同時進一步提高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