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用戶13857590251


目前我國的許多農村確實出現耕地丟荒的嚴重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農民的收入少了,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社會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當前的物質條件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了。目前的農村的農民多數都是5060多歲的農民了,這些農民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沒有留在農村繼續務農,多數都是在城市裡打拼,很多都已經貸款買了房子,光是這個房貸就讓多少中國家庭喘不過氣來了,做為父母一輩子總是替兒女著想,總想著為兒女分擔些壓力,讓兒女過得能夠更加舒心些。

那麼,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幫助兒女增加家庭收入了,而目前我們國家的糧食價格著實讓老百姓一頭霧水啊,著實沒有了繼續種地的信心了,多數農民的收入還是得依靠糧食的,那麼,種糧食無法給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來的實在些,所以就會有很多的農民乾脆不種地了!

二、糧食的價格不高,但是種地的耕種成本都在上漲。做為農民種地,你得買種子吧,你沒有錢的話,又有誰會願意把種子賒給你,想要高的產量,你得用化肥吧,化肥從哪裡來,不還得花錢嗎,要是年頭風調雨順還好些,要是趕上大旱的天氣怎麼辦,總不能讓發芽的苗旱死吧,不還得想法給大地灌溉,灌溉不還得花錢嗎!

雖然國家對於種地的農民有糧食的補貼的,但是對於這些生產成本的上漲,起到的作用不大,家裡的土地面積是一定的,糧食的產量也是一定的,但是價格總是呈波浪式變動,這讓農民都不知道合適賣糧能更划算著,糧價掉一分錢,這對於很多的農民來說真的心上扎針一樣啊,更何況生產成本也是在連年的上漲!

三、這也說明了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嚴重,尤其是在農村更是突出。現在的很多8090絕大多數都沒有在農村務農,而在農村務農的農民多數都已經是養老的年齡了,但迫於各方面的生活壓力還是得繼續種地幹下去,有的幹不動了,就乾脆不幹了,土地能承包出去就承包出去,承包不出去因為自己種不了了,那就只能讓土地丟荒了!





鄉村小魚


我雖然是農民,我卻不喜歡引經據典,長篇闊論的文章,寫來寫去就那些,讓人看的容易疲勞,我就喜歡真正的農民寫的,話雖糙,但簡明扼要,易懂,真實。

知青下放,全民開荒的困難時期,那個時候,人口多,糧食產量低,不開荒,不種地,都得餓肚子。

我爺爺說現在很多地是以前就是山林,在大懇荒時期,樹被伐掉,全部開荒種莊稼了,現在,農村人不再依靠種田來獲得經濟來源,改革開放40年了,至少三代農村人走出了農村,地自然就因沒人種而荒了。

現在還有誰指著賣了糧食給孩子交學費?時代變了,我看成千上萬的人評論說擔憂,寫評論的90%以上都沒摸過莊稼土,你們擔憂什麼啊?糧庫告急了?哪裡缺糧了?現在全國糧食暫停一年不生產,你看哪裡能有餓肚子的?拋荒的地,是以前開荒的地,基本農田哪裡有荒的,你們沒種過田,天天喊農民苦累!農民哪裡苦?農民哪裡累?能說明白嗎?

荒山能變地,地又能成荒山,這是自然規律,等哪一天,真的是沒糧食吃的那一天,一樣,荒地照樣長莊稼。


農業接班人


農村土地哪裡整天放什麼狗屁!農村土地哪裡沒人種了?

我是江蘇的,我也是一個農民。

我去過遼寧,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我就沒看到說土地沒人種的。

說你媽什麼屁話。

今日頭條新聞我看要廢了!什麼文章都發表!


繁華落盡戲紅塵


有些地方大片農田耕地丟荒,它的反面是什麼,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周邊的貧困村調研,通過走訪三個鄉鎮、五十多個貧困村、三百多個貧困戶,我們發現這個地方雖然經濟落後,貧困戶的生活條件較差,但是很多村民家裡的土地也都荒蕪著。這裡面除了部分家庭缺乏勞動力之外,很大部分來源於種植效益的問題,有些耕地屬於山地拓荒獲得,本身水利設施就比較差,勉強種植糧食作物,也很難有好的收成,往往遇到不好的年景,基本上都是絕收的狀態。浪費了勞動力不說,還浪費了前期的種子、化肥。農田耕地丟荒的問題,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為什麼辛辛苦苦、費盡心力承包的土地,現在都要荒蕪著呢?這裡面到底反映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記得在十多年前,村裡的農田都是自己耕種,每次到了種植和收割季節,村裡的人都忙活在農田之上,村裡的工廠也是難得空閒。由於我們村裡的農田都靠著水庫,在很多年前水庫拓寬,很多農田都被水淹了。那個時候,只要是當年的水位較低,就有很多人去種植水田,很多時候收割的時候又被水淹沒了,都是帶著家裡大木澡盆去割稻子。想想那個時候的農民,對於土地都非常愛惜,總是希望可以最大化土地的產出,種完水稻種麥子、油菜,反正就是不能讓土地閒著。

但是,現在局面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多年之前,很多在外打工的,都將農田流轉給同村的鄰居或者親戚,有些家庭甚至索性在農田上種樹。之所以,這些群體不再自己耕種土地,根本的原因在於打工收入遠遠高於種田收入。有時候家裡就幾畝田,但是又得育秧、又得插秧施肥,還得最後收割,到頭來去除各項成本也沒有賺到多少錢,還得花費好長的時間。有人就算了一筆經濟賬,將這個時間用於打工,所獲得報酬不低於種田的收益。所以,他們寧願將土地荒著、種上樹,也不願意自己去耕種。

但是,現在我們村裡基本上沒有拋荒的現象,土地的耕種率相對較高,不過基本上沒有單個農戶耕種了,都是由種糧大戶統一耕作。這樣的話,種植的規模更大、效率更高、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並不是說我們村土地都流轉了,就能代表所有地方都適宜採用這種模式,區別是否有拋荒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當地的政策、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種糧方式能否帶來收益。如果種田都能賺到錢,相信不會有人放著錢不賺,而把大好的土地荒漠著。

現在之所以出現大量丟荒的現象,除了主觀的因素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在於規劃不合理,農業基礎設施沒有跟上。比如有些地方開展土地平整,對於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有很大的好處;還有部分地區引導土地流轉,由鄉鎮或者村委牽頭,引進大的承包經營性企業,也可以減少拋荒的情況發生。總之,有些地方受到外出打工的影響,確實有明顯的拋荒現象,對於提高土地種植率,根本上要保障農民耕種的收益,適度發展規模農業。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聽說過滄海成桑田,如今也見到桑田變荒地。

走在鄉村小道上,目之所及,大片大片的田野大多都是野草到處瘋長。瞧著這景象,想必貌似是農民一窩蜂的都洗腳上田去另謀出路去了。

在現代經濟洪流衝擊下,農民種田只能僅僅是解決不餓肚子。所以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尋找有現金創收的行業就職;農村剩下的大多是上了年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農村務農現狀:老的年老力薄,小的不諳農耕,雖然政府對應農業出了獎勵政策,可還是難以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

近年來,農作物、果蔬售賣價格一直走低。我家鄉所在地——廣西玉林,滿山坡的荔枝、龍眼等果樹每到果實成熟季,由於水果收購商甚少,加之收購價格過低,漫山遍野的果實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任其自生自滅。政府理應依據實地創建扶持一些水果半成加工企業,避免白白浪費了大把現有的生態資源!

三百六十行,行行必須有狀元!中國的農業格局在金融經濟回落期,更有必要高瞻遠矚。

安居才能樂業,有創收才能解決生存的後顧之憂!




巾幗須美


別的省我不知道。我們黑龍江省農民還是不錯的。日子一年比年強。沒有彩電。沒有手機。那時也沒有哇。分田到戶,大型機械就沒人使啦。要趕上現在的時代。能打工的上城鎮。少數人用大型機械化耕種。土地要連成片,那更增加土地面積了。機械還能平整土地。糧食成本得下降多少啊?


用戶5999051349488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農村一生,據我所關察來看,哪裡農田一片拋荒,哪裡高樓大廈,小汽車,富裕戶就多。

反而農田耕種精種細作的地方,看不到拋荒田,一季稻穀,一季油菜勤勞耕作之地,很少看到高樓大廈,小汽車,他們過著很平凡的生活。

這就說明,如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及條件的上升,現在不是過去那種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為生存填飽肚子而高興,自豪。

如今人們是跟著發展的步伐走,哪裡有錢賺就奔向哪裡,那種固步自封,前怕龍後怕虎,不敢大膽創新的思維己經一去不復返了。

什麼農田拋荒,產多少糧,己經不再是農村人所考慮所擔心,怕餓肚子的思維也已經無所思了,心目中唯一所考慮的是哪裡買力能多賺錢就一身撲向哪裡,這就是當今農村能有力掙錢人的唯一想法。

這就充份說明,拋荒也有她的悲和喜。


應和2


農村拋荒,荒田荒地,不足以怪。現在大批農村青壯年,都進城打工。一天的工資能買一兩百斤糧食,何樂不為。在家掙不到錢。老年人在家,種點糧食,以保自給。每年國家進口大批糧食,供應充足。貿易爭加,兩全其美!,不管什麼天災人禍,國家都有計劃安排,保障供給應!所以不要擔心,杞人憂天沒用!


成章24


在農村,有些地方確實存在土地丟荒現象,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應引起全社會關注與深思。

農業是基礎,工業是根本,國家富強二者不可確一。農民以農為主,但這些年來,由於農業收入低微,農民經濟收入低下,經濟壓力山大,多數農民外出打工,這己成為潮流,國家雖然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但對於人口眾多的農村來說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

農村要發展,農業問題,農民問題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沒有章法可尋,要因地制宜,需要下大力氣解決,而且也是當務之極。


2517281456138


農村農田大量荒廢,一方面說明了一進城務工年輕人多,農民人均收入不斷增長;另一方面說明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可機械化、只有科學種田才能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但令人奇怪,想不通的是"我國連續xx年農業大豐收,糧食總產量同比增產百分之幾,環比增產百分之幾"的報道不絕於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