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說不清?這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早、口齒伶俐

其實,家長對孩子語言發展水平的瞭解,你跟孩子的互動方式,都是幫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

不知從何時開始,「貴人語遲」竟成了寬慰爸爸媽媽的“一劑良藥”,是專治孩子說話晚、不會說、說不清……

但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沒搞清楚「貴人語遲」的真正含義…

「貴人語遲」的意思其實是說話做事要認真思考,不要急於表達,信口開河。

本是出自《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這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早、口齒伶俐

現在,幫助寶媽們一起認清孩子語言發展的誤區。

誤區一:孩子會叫“媽媽”不代表懂意思

有的孩子,5 個月就會叫媽媽了,大半年過去,1 歲多還是隻會叫媽媽。

其實,8 個月前的寶寶,對什麼都喜歡哼哼,可實際上這只是他在探索發聲規律,還不懂這些詞的含義。

孩子真正有意識地說話,要到 8 個月到 1 歲左右。

誤區二:孩子能理解語言不代表能使用語言

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力在 6 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發展了,但他學說話的能力發展速度比較慢。

1 歲左右,孩子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一個句子,比如「餓」「吃」,慢慢到兩個詞,比如「寶寶餓」「寶寶吃」;

2 歲左右,孩子才可以說出完整句子。也有一些認知能力正常的孩子 1 歲半的時候完全不說話,到了 2 歲的時候,突然蹦出人生第一句話,然後越說越多,說話能力飛速發展。

所以,如果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話,其他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只是不會說話,家長不需要太擔心。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這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早、口齒伶俐

誤區三:低估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如果孩子一直不開口,父母可能就會以為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這樣就低估了孩子的語言理解力。

這會形成兩個不好的行為。

一是家長不怎麼和孩子講話。家長以為孩子太小,還聽不懂大人的意思,所以就減少了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次數,這樣就讓孩子缺少了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

另一個行為就是家長一直給孩子講一些語法簡單、過於口語化的“寶寶語”。

如果娃已經可以聽懂很多語言,你可以試試更復雜的句子。如果孩子正確回應了你,說明他其實已經具備了理解複雜語法和詞彙的能力。

研究發現,給孩子說一些正好符合,甚至比孩子當前的理解水平稍稍高一點的詞彙和語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利的。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這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早、口齒伶俐

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正確方法

1. 抓住孩子的關注點教說話

雖然我們要多跟孩子交談,但不是要一直碎碎念。抓住時機,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教他說話,效果最好。

兒童心理學認為,當你跟孩子共同關注同一事物,即與孩子產生聯合注意時,他會更專注。

2. 結合圖像教說話

對孩子來說,把詞語和實物對應起來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孩子天生能把圖像和聲音配在一起,能很快地在語音和圖像之間建立牢固聯繫。如果你不給孩子看實物,只是讓他學發音,學習效率當然會很低。

3. 利用「非語言線索」教說話

怎麼跟孩子描述語言,也有技巧。

什麼是「非語言線索」呢?

也就是聊天的時候,不僅要說出答案,還要提供孩子可以意會的信息線索,比如一些特定的動作、手勢、語音、語調等。

跟孩子聊天的時候,不要擔心動作、語音、語調誇張,也不要擔心囉唆,多用這些非語言線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更多新詞彙。

很多家長容易低估孩子的語言理解力,對他們的口語能力卻有過高的期待。

抓住孩子的關注點、結合圖像教語言、多利用非語言線索,多從這三點入手,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