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华夏慈善人物】10月17日上午,郑州慈善总会理事、豫网《豫慈善人物》主编、河南广播电视台《华夏慈善人物》栏目运营部主任张培公、为了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在荥阳市穆沟村开发“戏坊窑”,把“戏坊窑”打造成中国豫剧界的寻根问祖圣地,打造豫剧发源地,发掘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受河南省戏迷协会会长张艳红,河南省民营戏曲院团协会会长代毛,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频道《戏游天下》栏目总监郭云龙、河南梨之春艺术团团长吴二亮委托,到穆沟采访了中国女子书画院副院长、穆沟村十八打锅牛的牛治强、牛超杰、周济民、禹天保等同志、同时受到了穆沟村党支部书记牛林浩、村长牛万有、副村长牛志航的热情款待。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牛治强说:“提起十八兰,就数小菊(李兰菊)和大田(崔兰田)。这是人们对豫剧“十 八兰”的赞誉。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早在三十年代,对豫剧事业的发展和 繁荣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豫西派须生泰斗周海水,在穆沟村“戏坊窑”收了最后一期“太乙班”弟子,有三四十人,多数是女孩子,其中 黄兰祥、周兰学和陈福小三人是男孩子。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有一年,“太乙班”在汜水赶庙会,高 台唱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当时,常香玉义父秀才牛士孔(高山乡穆沟村人),周海水喊他牛叔,小科班的学生喊他为“牛干爷”,看了戏后,称赞不已,即兴在庙会上以顺口溜形式题诗:“要看戏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毛兰花、王兰琴,她俩 色艺俱超群。兰田、兰玉和兰真(枝)同称五魁在周门。”这首诗中,兰玉系指郭兰玉,还有位演黑头的男演员周兰学。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崔兰田在穆沟“戏坊窑”学戏照片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十八兰”之一崔兰田剧照

张培公到豫剧发源地穆沟村采访追忆豫剧“十八兰”的故事。

据 崔兰田回忆,当时这十八兰的名子是指毛兰花(青衣)、崔兰田(须生)、王兰琴 (花旦)、郭兰玉(花旦)、.秦兰花(武 旦)、车兰玉(须生、小生)、马兰喜(老旦)、范兰荣(帅旦)、李兰菊(小生)、罗兰梅(花脸)、师兰荣(丑)、汪兰巧(丑)、张兰宝(须生)、冯兰青(须生)、 刘兰叶(老旦)、周兰学(黑头、男)、马 兰凤(花旦)、马兰枝(老旦)。1956年12月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时,周海水回忆“十八兰”是:崔兰田、李兰菊、罗兰梅、王兰琴、郭兰玉、 刘兰玉、马兰凤、刘兰仙、车兰玉、陈兰 荣、王兰巧、,周兰凤、张兰宝、赵兰美、刘兰英、张兰花、毛兰花、冯兰青等。由于当时带兰字的男女演员有三十多 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员艺术造诣的差 异,周海水及后人对“十八兰”的提及也略有出入,而且全成了女的,这也顺理成 章。不过,现在豫剧界一般公认的“十八 兰”则是: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车 兰玉.、张兰青、李兰菊、王兰琴、刘兰 玉、王兰巧,周兰凤、张兰宝、张兰秋、 陈兰荣、刘兰仙、郭兰仙、祁兰芳、马兰 凤、刘兰英。实际上,亦不止此数。“十八兰”只是佼佼者或代称而已。

【牛治強.口述、张培公.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