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從遠處看歷史,只能看見壯烈或淒涼;但若把鏡頭拉近,你會看見無盡的博弈與算計。

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本由此攫取了包括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在內的大量戰爭利益。在甲午戰爭中,在海戰中嚐到甜頭的日本人,把這些錢中的很大一部分又投入海軍之中,日本成為海洋強國的野心逐漸明朗。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其實,日本人心中清楚,若不是大清國內部矛盾重重,日本人不可能贏得如此順利,於是,在《馬關條約》奪取的利益揣進腰包後,日本立刻尋求與清政府改善關係,但是,恨透了日本的清政府並未接受日本的示好,卻做出了一個及其愚蠢的決定:轉而尋求與沙皇俄國合作。

沙俄政府順水推舟,於1896年誘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約》,隨即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1897年底,俄羅斯艦隊擅自闖進中國旅順口;翌年3月,俄羅斯以軍事壓力為後盾,強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佔整個遼東半島,從而在遠東取得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1900年,沙俄借八國聯軍侵華之機,出兵中國東北,在《辛丑條約》簽訂後,仍然賴著不走。1902年,在列強的干涉下,沙俄被迫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承諾一年半內分三批撤兵,但沙俄政府並沒打算真正履行承諾,1903年8月,沙俄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擺出一副徹底佔領中國東北的態勢。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沙俄的胃口太大,損害了列強們的利益,尤以同樣覬覦中國東北的日本為甚。

清政府看清了沙俄的熊子野心後,只能尋求列強幹涉,但中國東北這塊肥肉對於沙俄來說誘惑過於巨大,想通過談判或小規模戰爭就趕走沙俄固然是不可能的,而列強中,不惜與沙俄大戰一場的就只有日本了。於是,清政府不得不尋求日本的幫忙奪回東北,當然,條件是把沙俄在東北的大部分利潤轉交給日本。

在沙俄與日本這兩隻野獸之間,清政府不得不選擇與兇殘程度相對較低的日本合作。

俄日矛盾與英日同盟

日本的崛起源於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的不僅僅是西方的技術和制度,還有新的思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其崛起的方式應該是想盡辦法成為一個海洋強國。

選對了道路的日本國力蒸蒸日上,但畢竟底子太薄,就算在甲午戰爭中打贏大清,日本也只能算是一個二流強國,而另一方的沙俄,在歐洲與列強們的周旋中雖然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但國力仍然不容小覷,是妥妥的列強之一。

俄國這個國家比較奇葩,其制度、文化、習俗等方面既與歐洲國家有區別,有與亞洲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這可能也是俄國儘管實力不弱,確仍然不受英法等傳統歐洲列強們待見的原因。而相較於俄國的軍事實力,俄國的政治制度無疑是更加落後的,在20世紀初,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已經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運行了上百年,而俄國仍處於沙皇建立的君主專制的統治之下。而俄國的落後的制度也為日俄戰爭沙俄最後戰敗埋下了禍根。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日本儘管國力蒸蒸日上,但是畢竟底子太薄;沙俄儘管日趨腐朽,但老底還比較厚。就實力來看,日本仍然明顯弱於沙俄。

對比一下日俄雙方的力量:1904年沙俄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但是其中將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區,在遠東只有正規陸軍部隊9.8萬餘人(148門炮、8挺機槍),同時,俄國海軍擁有200餘艘戰艦,其中太平洋分艦隊擁有60餘艘作戰艦艇(19.2萬多噸)。

相比於俄國,日本實力弱小的多: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1140門炮),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機槍147挺。海軍方面:日本海軍有戰艦約80艘(26萬多噸)。

但是,不要忘了,當時的俄國是把歐洲戰略作為重點,所以在遠東地區能夠調動的兵力反而不及日本。

對於日本來說:集中優勢兵力幹掉沙俄在遠東地區的軍隊不是不可能,這仗有的打。而對於沙俄來說,只要遠東的俄軍能夠堅守到歐洲的援兵過來,俄國必勝無疑。雙方都有戰心,離開戰也就不遠了。

而令日本膽敢直接對兇殘的沙俄動武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在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與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由於距離遙遠,即使有盟約,英國也不太可能遠赴重洋派兵直接支援日本,但即便如此,作為世界老大的英國同樣可以以其國際影響力在各個方面上幫助日本,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在日本戰勝俄國這件事上,英國人卻是幫了大忙。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前面利益豐厚,身後又有大哥撐腰,日本終於於1904年二月正式對沙俄用兵。

昏招不斷的沙俄和錦鯉加身的日本

既然要打,日本就必須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兵力幹掉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陸上俄軍(主要是中國境內的俄軍)。而對於俄軍來說,戰爭越拖越有利,所以他們的戰術就是,太平洋艦隊儘量不離開旅順港,以旅順港上的岸上火力為依託不斷消耗日本海軍實力。

1904年3月上任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很好的利用了俄軍的優勢,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不在一味躲在港中避戰,而是時而出港攻擊日本海軍,而當日本海軍準備後撤擺開陣勢與俄軍決戰時,俄軍又撤回港內,俄軍始終不離開岸上炮火的覆蓋範圍。這種戰術讓日軍打又不能打,追又不能追,十分的被動。

如若戰爭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勝利的天平將逐漸向俄國傾斜,但是,日本的第一隻錦鯉來了,4月13日,俄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在一次追擊日艦後回港時,其旗艦竟然觸及水雷,馬卡洛夫當場喪生。

而馬卡洛夫之後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不再尋求出港迎擊日軍,而只是被動龜縮於旅順港中不與日軍交戰。

如果雙方只有海戰,那麼俄軍龜縮港內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日俄戰爭可不只有海戰,還有陸戰,4月,日第1軍由朝鮮半島,渡鴨綠江,攻擊駐紮於中國東北的沙俄陸軍,俄軍不敵,撤往遼陽方向;同時,日第2軍,由遼東半島登陸,並迅速佔領大連、金州等地。

陸戰方面,俄日雙方爭奪的焦點仍然集中在旅順上,俄海軍能夠採取龜縮待援的戰術對抗日軍的大前提是旅順掌握在俄軍手中。若旅順易手,旅順港中的太平洋艦隊就只能成為甕中之鱉。

日軍先攻佔瓦房店地區以切斷旅順俄軍與外圍聯繫,俄軍一敗塗地,只能龜縮於旅順要塞之中,旅順要塞在開戰前就經過加固,守軍有4萬人,炮646門,機槍62挺,7月底,日軍以6萬兵力包圍旅順,並配有火炮400門(其中攻城炮198門),機槍72挺。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雙方圍繞旅順展開激烈爭奪,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以“肉彈”戰術(不計代價,拿人往裡填)強攻旅順,最終使戰局逐漸轉向對於日軍有利(但並未徹底拿下旅順)。俄太平洋艦隊見事情不妙決定脫離旅順,撤往海參崴,俄軍此舉意在保存實力,待俄波羅的海艦隊趕到時,兩艦隊合兵一處擊潰日本聯合艦隊。

但逃跑的俄太平洋艦隊沒跑多遠就被日海軍追上,俄軍倉皇應戰,損失慘重。其艦船要麼被擊沉,要麼逃往中立國被繳械,要麼再次逃回旅順。

陸戰方面,日軍於遼陽,沙河地區與俄軍激戰,戰局逐漸走向膠著,旅順方面,日本加緊對於旅順的攻勢,10月30日,日軍佔領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203高地,並在此高地上架炮炸燬了太平洋艦隊逃回旅順的所有艦船,自此,俄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最終於1905年初迫使要塞內俄軍投降,日俄戰爭的制海權已經掌握在日軍手中。

列強博弈下,加不到煤的波羅的海艦隊

日俄交戰初期,沙皇既命令俄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半個地球,由波羅的海出發,繞過非洲好望角前往中國,途經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約3萬公里),前往遠東作戰。而後參與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作戰,

這支準備並不充分的艦隊自起航那一刻起便命運多餐。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俄波羅的海艦隊於1904年10月出發,起航時就面臨一個問題,由於倉促起航,艦隊上用於通信聯絡的德造無線電臺剛剛完成安裝就被迫起航,而德國的技術人員是不可能跟隨艦隊遠赴遠東作戰的,但是,俄艦隊官兵並不會使用這些電臺,以後的航程中,這些電臺完全沒有起到作用。

但是,俄國人不應該因為早早撤走技術人員而怨恨德國人,因為在日後的航程中,德國人實在是對俄國人最好的了。

10月21-22日夜間,俄艦隊行至北歐海域,不知哪來的謠言說日軍已經派出艦隊伏擊俄軍,俄軍上下精神高度緊張,竟將一隊英國漁船當成日本軍艦,一番炮擊之後,擊沉1艘英國漁船,誤殺英國漁民2人,一直與俄國不對付的英國馬上把事情鬧大,甚至擺出了不惜與俄軍一戰的態勢,最後儘管俄國通過賠款避免了戰爭,但是,英國還是給出了相應制裁——不許俄艦隊在英國殖民地停靠休整,同時,也希望其他國家做同樣的事。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說話自然是有分量的,茫茫大海,波羅的海艦隊凜然成為孤兒。

英國曆來不願俄國做大,如果俄國在遠東搶佔大量中國領土(尤其是旅順這個俄國做夢都想要的不凍港)以發展自身實力,顯然不符合英國利益。而扶持一個當時看來還不算強大的小弟日本對抗俄國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也是堂堂大英帝國願意與日本猴子(當時歐洲人對於日本乃至整個亞洲國家都充滿鄙視)結成“英日同盟”

的原因。

世界第二強國的法國雖然名義上與沙俄有“法俄同盟”,但法國同樣不希望俄國做大來挑戰現有的世界秩序,畢竟,法國擁有殖民地面積世界第二,與英國一同維持當前的世界秩序對於法國來說更有利。所以,法國雖然在開戰前和戰爭前期以嘴炮的方式嘲諷日本支持俄國,但逐漸轉為支持英國一方。

如果只有英法這樣的強國擠兌俄波羅的海艦隊還說的過去,連西班牙、葡萄牙這樣的“破落戶”也不讓這支艦隊停靠補給。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就幾乎佔到了半個地球,在加上這些落井下石的小列強們,這支艦隊的處境只能用可憐來形容了。

唯一給俄艦隊提供補給的就是新崛起,希望打破現有秩序的德國。但正如大家所知,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其崛起時,世界已被瓜分完畢,儘管德國實力強於英法,卻沒有多少殖民地。這就導致了俄波羅的海艦隊一旦找到補給之處就必須拼命加媒,艦上能的所有空地都必須儘可能的裝上媒。這不但嚴重影響航速,也嚴重危害船員健康(沙皇真是拿人不當人),非戰鬥減員不斷,甚至爆發過士兵暴動。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1905年5月,疲憊不堪的波羅的海艦隊終於抵達作戰海域,他們原計劃先赴海參崴休整後再出戰,但日本怎麼可能給他們這個機會,早於對馬海峽等待俄軍,兩軍交手前,日本聯合艦隊長東鄉平八郎海軍告訴日軍"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須奮發努力。"雙方隨後交戰,交戰結果不言而喻,日方以僅損失三艘魚雷艇徹底擊潰了俄波羅的海艦隊。

海上作戰,俄軍已經完敗。

小動作不斷的清政府

日俄戰爭之前,清政府就評估過兩國的危險性,結果是,俄國更危險,所以,清政府的戰略應該是支持日本打敗俄國。

但是,由於俄國實在太過兇殘,清政府不敢與俄國人撕破臉,所以,清政府一直在名義上一直處於中立國狀態。

但是,暗地裡,清政府其實小動作不斷,清政府在整場戰爭中,都在暗中加派人手,幫助日本人提供情報,提供補給,救治日本傷兵,甚至破壞俄軍設施。在整場戰爭中,為日本人充當間諜的中國人不計其數(在自己國土上,卻只能以充當間諜的方式維護國家利益,的確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就連日後的北洋軍閥頭目吳佩孚都曾經在此為日本人提供情報,吳佩孚還被俄軍抓住判處死刑,吳在行刑途中跳車逃生。

日俄戰爭,日本一戰崛起,沙俄加速滅亡,清廷假裝中立

如果說英國人的幫助對於日本在海上的作戰幫助極大,那麼清廷的各種小動作則在陸戰中起到重要作用,這也導致日軍在後期兵力少於對方的情況下(後期俄軍增兵至50餘萬),仍能不落下風。

但是,俄國國力畢竟強於日本,若戰爭還能繼續下去,勝負未知,但此時,俄國內部出現問題,底層人民革命情緒高漲,沙皇統治岌岌可危。沙皇也只能為早些從戰爭中抽身而接受敗局。

此戰令日本鞏固了對朝鮮半島的絕對控制,同時,又攫取了中國遼寧、吉林地區的大量利益,尤其是在旅順港駐軍的特權。這一戰,令日本躋身列強行列。

衰落的沙皇俄國雖然暫時壓下了國內的革命,但是革命火種已經傳遍俄國大地,沙皇的喪鐘就在不遠處了。

該說說大清國了,大清國當時的感受跟我們今天可不一樣,大清國不但沒有感到恥辱,反而看到了希望:黃種人是可以打敗白種人的。

於是,大清國開始全面學習日本,準備立憲,但大清國不知道,他的命比沙皇還要短。

若站在日本的角度講,這一以弱勝強的勝利的確值得誇耀,但是,這其中其實有太多運氣成分,有時,我們不得不去相信國運這種東西:國運在時,蒸蒸日上,事事順利;國運衰落,麻煩不斷,事事不順。

國家如此,個人亦如此,勢在天地皆同力,勢去英雄不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