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聚能 产业“振翅”

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项目是提升综合实力的核心载体。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产业兴城、工业强市,聚焦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实施、竣工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为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产业项目建设掀热潮

来到太和县肖口绿色新能源产业园,企业新建厂房、锅炉高高耸立,仿佛平地上崛起的钢铁森林。如今,这个产业园已入驻规上企业13家,其中理士国际、天能集团、超威集团、风帆集团4家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将于今年底至明年陆续投产,形成铅蓄电池和新能源电池及其配套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基地。

“我们的合金电解工艺,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熔炼再生合金、电解铅,既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又提高了生产效益。”在大华能源科技公司,公司与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理士国际集团合作的年产20万吨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设备调试,再生铅精炼生产线已经试运行。企业负责同志介绍,这一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123亩,将于今年底全面竣工试产,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个。

园区负责同志介绍,4家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投产后,园区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千亿园区的目标,稳定再生铅、延伸产业链、多元求发展,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点,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工业投入,项目建设和工业投资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3.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6.9%;开工项目142个,开工率94.7%;竣工项目38个,竣工率60.3%。

在各县市区,随处可见工业项目建设的热潮。在颍东区,年产150万台盈田空调项目、富煌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24亿余元的昊源化工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在颍上县,锂天下电子科技、徽昂光电科技等4个重大项目投产运营,盛鸿绿色建筑、晶宫装配式建筑等项目加快推进;在临泉县,晋煤中能年产60万吨合成氨原料路线调整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柏联科技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项目集聚壮大主导产业

在位于颍泉区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公司,铜、硅等材料在1000多度的高温时于千分之一秒内冷却凝固,进而被加工成厚度只有10微米的金属带。“这种超宽超薄的纳米晶带材,在微弱的电流下可以形成很强的磁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充电,是目前高端手机无线充电的重要组件。”智磁新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长邓毕力介绍,此外,企业的这种科技产品,还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智能家电变频控制等领域。

智磁新材料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生产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源自于中关村北京大学科技园,于2018年8月携先进科技成果来到颍泉区进行转化。目前,企业投资建设的年产3000吨纳米晶带材和3万吨非晶带材及铁芯和元器件生产线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具备了年产1500吨高端纳米晶带材的生产能力,填补了省内产业空白。

在颍泉区,包括智磁新材料在内的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正陆续进入收获期,新松六轴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锦臣亚克力高铁声屏障生产线、地势坤光刻机生产线也已建成并将在近期投产。今年以来,颍泉区在建智能制造项目17个。“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智能制造链条延伸,相继引进了瑞福联科电子、明泽电子、华旗电子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目前已集聚智能制造项目63个,其中落地27个、建成12个。”

实践证明,主导产业是引领发展的龙头。今年以来,各地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加大面向长三角等先发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产业项目集群发展,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凸显。

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依托江淮汽车中重卡生产基地,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项目正不断集聚,目前常青汽车冲焊部件、吉事达改装车、东胜汽车外饰件、汽车物流中转区、明伟汽车物流等项目已陆续试生产,金诚汽车零部件项目、年产5000辆改装车等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在太和县,一批医药产业项目也在汇聚,今年以来已有恒达药业、百盛药业、新天生物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保兴医药、草珊瑚制药、凯拓药业3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医药产业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增长较快。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554’产业格局。”市经信局局长高文军表示。

位于颍上县的翔胜科技生产车间内,一张银行卡大小的陶瓷基板,经过一系列流程,生成了2000多个芯片电阻,进而又被切割成一个个牙签头大小的成品,附着在专用卡带上,发往全国的电子产品厂家。“目前我们的芯片电阻主要供应知名电子企业,包括长虹、TCL、苏泊尔、惠而浦等。”企业负责人孙标告诉记者。

翔胜科技是国内第一家民营控股芯片电阻制造企业。说起落户颍上,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孙标是蚌埠人,其企业东莞粤翔公司长期从事传统电阻生产,2017年考虑回皖发展。“当时也考察了多个地方。在阜阳一个人不认识,我自己到阜阳市民中心,咨询企业开办手续,当时就进入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孙标说,后来,颍上经济开发区又给予大力支持,让企业一期项目在半年时间就投产并赶上了市场爆发期。

对于孙标而言,这里成为他二次创业的“福地”,增强了后续投资的信心。“我们正在对接资本方,准备建设后续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将产能扩大5倍,形成年产2500亿只芯片电阻器的总生产能力。”

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落户阜阳,深耕这片创业热土。今年以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市招商引资成效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利用市外资金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在建总投资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506个(不含房地产项目),到位资金近650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铁市域全覆盖,给阜阳产业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区域,统筹驻长三角地区招商力量,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市招商中心主任赵群表示。

市发改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谋划编制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助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 冯启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