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未來一段時間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

記者 |

中國人民銀行週六發佈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中國經濟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但在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

央行表示,“注重預期引導,防止通脹預期發散,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是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央行指出,總體來看,豬瘟疫情等造成的供給衝擊尚需一定時間平復,短期內消費物價仍面臨上行壓力,預計CPI 受食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將在2020年下半年後逐步消退。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促進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央行表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3.8%,漲幅較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漲幅主要來自豬肉,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佔CPI同比總漲幅的近三分之二。

在談到中國經濟時,央行認為,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空間有限,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長短期、內外部等因素變化帶來較多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內生增長動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將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週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央行表示。

央行還表示,要堅持用市場化改革方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推動銀行更多運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 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

此外,央行指出,要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風險監測,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形成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之間的三角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