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帝辛為何戰敗?帝辛真的是近小人、好美色丟的江山嗎?

c陳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還是先把《封神演義》裡商紂王的形象徹底忘掉的好,比如什麼好美色寵幸妲己,酒池肉林墮落腐化的宮廷生活之類的,抱歉,商朝本質上還是一個樸素的原始國家雛形,連分封都算不上,是個高級點的部落聯盟,岐山起家的周部落,實際上是商朝的一個外圍部落,野心勃勃,時刻想著朝富饒的中原地區發展(也就是現在的關東地區,周人老家在關中地區)

綜合相關史料來看,促使周武王發起牧野之戰的原因,是商王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空前大分裂。《竹書紀年》就是把這種大分裂,作為周伐商之前唯一重要的實踐來加以記述的,顯然是把它作為戰爭的主要起因來看待的。

《史記》中關於此的記載更為詳盡:“.......昏紂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乃......以東伐紂”。《史記》點名了商王朝內部大分裂的原因時“紂亂暴虐滋甚”。這個說法也是流傳度最廣的一種。至於可信度,時間太過遙遠,需要更多的甲骨文來證明,所以我們再次姑且不論。

但有一點是清晰的,那就是商朝肯定是出了事,周武王才會伐紂的,不然以周的實力不可能輕易進攻。此前學術界還有一種說法是商朝的軍隊遠征東夷,主力不在中原,所以被周乘隙而入,這種說法,也缺乏有力的證據。因為帝辛伐東夷有三次,分別在他在位的四年、十年、十五年,而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資料分析,帝辛在位保底20年,而牧野之戰時,帝辛戰敗身亡,以此而論,牧野之戰距離商朝最後一次徵東夷時間隔了五年,所以這種說法不太可能。

關於紂王在牧野之戰中軍事行動,《逸周書·克殷》篇說:“周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帝辛從,”《史記·周本紀》則說:“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所以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時猶戰戰兢兢”,“並無必勝把握”。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點,那就是商軍主力已經在牧野了。

然而這一戰商軍參戰規模不可能《史記》所說的70萬人,因為當時商朝有效控制的區域僅限於河南一隅,三千年以前的河南,怎麼可能動員得了這麼龐大的軍隊數目,學界普遍考證至多17萬人,不能再多了。

而事實上,商朝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這個危機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極大消耗了商朝的國力,激化了國內矛盾,畢竟這一時期的社會制度是奴隸社會形態,戰爭的投入過於龐大和持久,勢必相當影響農業生產,奴隸主們必定對此嚴重削弱自己利益的戰爭持否定觀念,而帝辛居然還打了三次,可見商朝內部的危機已經到來。

另外一個就是臣服於商的周邊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實際上是獨立的個體,只是商的附屬,就有點類似大明王朝之於朝鮮那種關係,本身因為東夷的戰爭商朝削弱得厲害,再加上牧野之戰前夕諸侯的不支持,所以商朝面臨的情形十分之嚴峻。

那麼,周軍的實力又如何呢?


歷史上總是把牧野之戰定性為以少勝多,那麼真的是以少勝多麼?

早在周族季歷時期,在殷商的北方,周人已經征服了在今天山西境內的幾個戎族部落,,其目的是佛商之背,控制殷商北方的少數民族。到了文王時期,繼續加強對山西的經營,一直進攻到了今天河南沁陽一帶的邗國,至此,事實上山西一帶已經基本成為了周的勢力範圍,殷商的右翼完全暴露在了周人及其友邦的矛頭之下。

在殷的南方,文王時已經在經營南國,並獲得了成功。故此,連當時遠在南方的楚之首領鬻熊也“子事文王”。南國的經營,使得今天河南南部以及湖北一帶的國族大多成了周的附庸和盟友,到這裡殷商的左翼也暴露在了周及右邦的矛頭之下。】

殷商的四個方位,北西南全是周及其盟友勢力範圍,東邊是商的宿敵東夷,這等於是被周包餃子了。如此以來,周的實力能夠動員兵力必定不會再商之下,所以這場戰役實際上,周是有極大勝算的。軍事上佔據主動優勢,政治上商王朝內部統治危機,連年對東夷的戰爭消耗了大量國力不說,還使得統治集團內部人心不齊,底層社會怨聲載道,這也是為什麼牧野之戰倒戈的原因了。


釋史君


說起帝辛估計有許多人不知道此人是誰?但要說商紂王,恐怕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他,帝辛就是後世所稱的商紂王,他共在位39年,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被周取代。

商紂王給人的印象大多來自封神榜,其紂王昏庸無道、暴虐恣睢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這位暴君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在位期間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國力變得強盛,但是,紂王為政無道,長期對東夷用兵,最後導致國庫空虛,諸候離心,為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美女與野獸

後世所熟知的鬥獸遊戲最初就是這位暴君尋求刺激的奇思妙想,作為中華歷史暴君圈子裡第一梯隊的狠人,商紂王是資深的鬥獸愛好者。

“夏桀殷紂,手縛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

《太平御覽》中提到,紂王帝辛酷愛收集犬馬鳥獸,置於著名的酒池肉林“沙丘”,並在此舉辦比海天盛筵還糜爛的大 party ,所謂“大聚樂戲於沙丘”。而有資格陪這位老哥一起哈皮的,除了美女與野獸,還有一群能“力角犀兕,勇博熊獸”的狠人。

酒池肉林

酒池肉林正是這位暴君的傑作,他在在沙丘建立了一個盛滿酒的池子,池邊則掛著不同種類的肉類,彷似森林一樣。這個地方進食及喝東西均十分方便。

《史記》中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此事亦見《韓非子·說林》及《語衡·語增》。而後世會用“酒池肉林”來比喻某些人的生活極度奢侈。1999年有考古學家在偃師商城內發現大型人造水池,長約130米,寬約20米,現有深度為1.5米,也許正是酒池肉林的遺蹟。

帝辛伐東夷

商朝末年,東夷叛亂。商紂王糾集全國軍隊出兵討伐,商朝軍隊在長勺將東夷軍隊戰敗,東夷軍隊遁入山區。最後商朝軍隊一路追擊,攻佔東夷營丘城,東夷族殘餘軍隊敗退往東海一帶。討伐東夷之戰雖然以商朝軍隊獲得勝利,但是連年征戰牽制了商朝大量精銳部隊,極大的損耗了商朝國力,為其最後滅亡埋下了伏筆。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殷商帝辛(周朝稱之為紂王)軍隊和周武王軍隊的決戰,史稱“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紂”。由於殷商先徵西北黎,後平東夷,雖取得勝利,但是窮兵黷武,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社會和階級矛盾,招致滅亡,最後兵敗自焚。


寂寂無人


第一、商帝國末帝子辛在牧野之戰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失去民心了。

中華商帝國帝辛在牧野之戰中失敗亡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上失去民心而眾叛親離。

其深層次和具體原因有多個方面:

一是,高度發達的中華東部農耕文明,在晚商時代,內部階級和邦國及部族分化嚴重,失去了對中華西部地區的軍事掌控和經濟輻射與開發能力。

二是,中華西部從南到北農耕遊牧融合經濟發展很快;戰馬、耕牛、肉羊等大型或優質牲畜,超越了東部的力量與速度及數量優勢;西部引進和開發了硬度遠超青銅器的高科技—鐵器,他們在新武器和新農具開發運用方面也走在了前面;中華西部政治獨立、自主意識和能力大大強化。

三是,中原地區特別是東夷地區也開始離心離德,邦國部族民主化意識抬頭。大一統商帝國早就出現了分崩離析的預兆。

四是,晚商帝國不僅無力繼續對西部、西南、西北羌蠻戎狄經常反叛的邦國政權發動武力征伐,卻連續不斷地對六百多年來的帝國擁護者、建設者東夷發動了征討戰爭,這樣的內戰極大地消耗了商帝國國力特別是政治和人心資源。

第二,中華商帝國亡國之帝帝辛是一位有理想、有作為、有能力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其私德汙點和亡國失敗一樣都有後人誇大的成分,不可全信。

一是,帝辛能站在大中華的立場上順勢而為。商帝國亡國之帝—子辛(後被汙稱為紂王)自然有生活腐化、鍾情美女、性格殘暴等人性弱點、缺點和錯誤,但這都只是表面現象,而且這方面很多都是後人演繹和誇大的。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僅站在商帝國、帝室(子姓家族)和中華東部立場上把握大勢,而是從中華文明持續發展、跨越發展的視角,容忍與支持了西部的發展包括周王國的興旺,沒有逆勢而動,沒有舉全國之力繼續武力打壓西部延續和加深民族仇恨,雖然他迷信帝權神授、自信商帝國能繼續主導中華天下,但他總體上與戰略對手採取了公平競爭的方針,他不怎麼搞陰謀詭計,這連帶周武王伐商也只能打正規戰爭而不是搞政變暗殺。

帝辛是失敗的英雄。

二是,帝辛維護嫡長子傳承製而打壓兄終弟及、部族邦國輪替等奴隸主貴族民主制(曾經起到積極作用),雖然有專制殘暴之短,卻代表了當時中華文明特別是農業文明穩固和大一統內在需求,當這種政治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他堅守了理想信念,寧願內亂、亡國讓渡權力中心給更強大的西部文明中心,也不選擇繼續在東部輪替和苟延殘喘。為了中華文明大一統國祚最長的商帝國(近700年,而周帝國800年有名無實),帝辛已經竭盡全力了。

帝辛是最高政治理想的殉難者。


戲曲紅歌


牧野之戰,帝辛戰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商王朝內部矛盾衝突劇烈,帝辛殺了王朝重臣王叔比干,囚禁了王叔萁子,他的哥哥微子因害怕而投靠了周武王,微子的投降給武王帶來大量的情報和內部支持。帝辛重用奴隸,傷害了貴族利益,同王朝內部的貴族包括王室親貴都關係緊張,與王朝中上層人士離心離德,因此戰爭期間並沒得到他們的支持,簡單來說統戰工作很失敗。

二,商王朝都城防禦空虛,當時主力部隊在東夷作戰,而帝辛跟地方諸侯關係比較緊張,周武王攻陷了一些支持帝辛的諸侯。周武王率領聯軍突然襲擊都城,軍隊到了離都城僅幾十裡地的牧野,帝辛才得到消息。帝辛倉促之間應戰,準備很不充分。周武王能兵臨城下才被發現,微子及王朝內部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周武王進軍之前對商王朝內部情況以及都城防禦瞭如指掌。由此看來,帝辛的情報工作也很失敗。

三,帝辛軍隊構成複雜,因為當時都城防禦空虛,兵力不足,帝辛武裝了奴隸和俘虜的東夷人,對抗周武王聯軍,軍隊構成複雜,包括了拱衛都城的衛戍部隊、奴隸、以及東夷俘虜。軍隊倉促成型,缺少訓練,有經驗基層指揮軍官也大大缺乏,造成難以有效指揮調度,裝備也不精良。更重要的是東夷人本就是俘虜,跟商王朝長期作戰,乃是仇敵。東夷人陣前倒戈,最終導致了帝辛的敗亡。

帝辛是一個能征善戰,而又非常聰明的人。在內,他重視商業和民生。在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大量啟用出身卑微的人士。飛廉,惡來都是奴隸出身。但是他的改革政策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政治衝突,動搖了統治根基。在外又對外開疆拓土,其在位期間發動了大量的對外征戰,也打下此前歷史上最大的疆域,

周武王伐紂前,他列舉了帝辛四條罪狀,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不任用親戚,任用犯人做官。

先說第一條,聽婦人言。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婦人是誰了,蘇妲己。但是妲己是怎麼來的呢?寫《史記》的司馬遷認為,妲己是自幼就被姬發的弟弟姬旦收養為義女,從小按照商紂王的生活習慣和喜好教育妲己,長大後就把她送入宮中給商紂王。在擊敗商紂王后,對一切都瞭然於胸的周武王象徵性的用黃鉞砍下已經自殺的商紂王的頭,然後果斷砍死了妲己。

不得不說周武王真是面善心黑啊,這一手後來勾踐也玩的賊溜,弄死夫差後果斷將西施給沉江了。所以說這第一條罪名就是周武王處心積慮給帝辛上的套,英雄難過美人關,帝辛也確實給牢牢套住了。

第二條,不認真祭祀。再古代,祭祀是一種非常重大的活動,不乏有用活人祭祀的,用以表示對天地神明的虔誠。帝辛就非常不喜歡活人祭祀的手段,所以他下令取消用人來祭祀,別說活人,就是死人也不行。這就給周武王逮到了可以鑽的空子,將矛頭直指帝辛,認為這是對天地神明的褻瀆。在周朝建立後,周武王就廢棄了帝辛的規矩,大肆用活人祭祀。

這裡說一句,一個連祭祀這種大事都不願意用活人的帝王,怎麼可能是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君呢?甚至還以殺人為樂?反倒是樂於活人祭祀的周武王是否真的是一個能扛起正義大旗人呢?歷史上,商朝針對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刑法只有300條左右,而周朝對於百姓的刑法就有足足3000多條,這又怎麼說呢?

至於第三、四條,不任用親戚,任用犯人做官。簡直是蹩腳的討伐理由。

我們看看武王在推翻商朝後,他將自己的親戚全部安插在了土地肥沃,或者地理位置關鍵的地方,還派了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監視武庚,結果後來武庚帶著他這三個弟弟造反了,周武王又打了足足三年才平息暴亂,可見自家兄弟都要狠狠打他的臉了。


槍挑花面


我的想法如下

我們從電視劇和小說與課本中瞭解,周武王發起牧野之戰的起因,是商王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人心分裂,商王親小人愛美色遠離忠臣殺良將,《史記》記載更為詳盡: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奔周,亡國之音也是合久必分的態時以出,是把它作為戰爭的主要起因,

史記點名了商王朝內部大分裂是“紂亂暴虐原因”是商王昏庸無道。我們無從考證但肯定是商朝出大事眾判親離,天下易主歸心似箭,周武王才會伐紂的,不然以周的實力不可能輕易進攻。還有一種說法是商朝的軍隊遠征東夷,主力不在中原,所以被周乘隙而入,我認為王朝精英團隊出戰,家人都要都城所在地的,國家有難不可能不回援,改朝換代民心所向才會在幾年時間完成

關於紂王史記說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和諸侯王之戰所以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時並無必勝把握”。由此,商軍主力已經在牧野了。民心不德兵敗如山倒,

而事實上,商朝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極大消耗了商朝的國力,

另外一個周邊諸侯國,獨立的個體,東夷的戰爭商朝削弱軍力,商朝面臨的情形十分之嚴峻, 周族季歷時期,在殷商的北方,周人已經征服了在今天山西境內的幾個戎族部落,

在殷的南方,文王時已經在經營南國,並獲得了成功。故此,連當時遠在南方的楚之首領鬻熊也“子事文王”。南國的經營,使得今天河南南部以及湖北一帶的國族大多成了周的附庸和盟友,到這裡殷商的左翼也暴露在了周及右邦的矛頭之下。】

周的實力能夠動員兵力必定不會再商之下,所以這場戰役實際上,周是有極大勝算的。軍事上佔據主動優勢,政治上商王朝內部統治危機,連年對東夷的戰爭消耗了大量國力不說,還使得統治集團內部人心不齊,底層社會怨聲載道,這也是為什麼牧野之戰倒戈的原因,民心民意





鄒小飛loev


帝辛的殷商輸在文化上。

殷商社會還很原始,還很落後。在文化上,沒有用思想去統治天下(沒有先進的思想),而一味地靠戰爭去征服,其結果就是長期征戰,戰爭滅亡了自己。

小邦周之所以能滅大邑商,是周人有先進的思想文化。周人有敬天保民的思想,民為邦本的思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文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最終我們看到的是,幾萬人打敗了幾十萬人,而紂王的前徒倒戈,紂王終結了殷商。


至樂無如讀書


帝辛,是商朝最後一代的君主, 在位39年(前1085-前104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至前1046年在位。

辛非常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東南方向的人方(東夷)用兵,最後將其擊敗,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然而,這場長久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後來,周朝聯合西方各方國一起討伐商朝。在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2]。死後,其子武庚諡他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諡之名為紂,此乃一個惡諡,因此帝辛以紂王一名為後世人所熟知。

牧野之戰,周軍隨即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穿上寶玉衣,投於火中自焚而死,商朝滅亡。[4]死後頭顱被周武王斬下,懸在白旗,兩位妻妾的頭顱懸在紅旗上,被送入周太廟祭拜周人祖先。

毛澤東認為“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近代史學家顧頡剛也曾綜合考證,發現紂的70多條罪狀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劇情也逐漸強烈,戰國時期增加了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至於比干之死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深入研究發現與史記上紀載有出入的證據逐漸增多,現存比干墓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紂王所殺,此一證據不能說是鐵證,但已經構成懷疑探討點,而所謂比干諫言而死是到春秋時期才有紀載,已相隔甚遠。

在《尚書·牧誓》中,周武王只列舉了帝辛的四條罪狀,分別是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不重用親戚、任用逃犯做官,然而“聽婦人言”、“不重用親戚”與“任用逃犯做官”在商代社會並不罕見。

商朝時女性地位很高,女性可以擁有封地,還可以擔任輔政大臣或將軍;到了西周時,女性地位就大大下降了,不僅不能擁有封地,也不能參與國事。“商紂王與蘇妲己淫亂失國”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殷人男女平等的歷史。商朝時用人不重視家庭身份,王族成員並沒有太多被委以特權;其他國家的奴隸、農奴逃往商國,就獲得自由,一部分賢能之人甚至被任用為官員;殷墟甲骨文中有許多“小臣x”之類的人名,大多是出身卑微之人;西周時實行絕對的世官制,用人唯親,才指責帝辛“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11][12]。

殷墟考古來看,商朝末期的人祭和人殉都很少,甚至沒有西周中早期嚴重。從各種文物中,看不出帝辛有太多暴行。西周初年時所宣揚的帝辛的罪狀,除了《尚書·牧誓》中的那四條,也就只有酗酒、相信自己有命在天了。到了後來,西周統治者和商王朝的叛徒繼續指責帝辛,並造出了“紂”這個字。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不瞭解歷史真相,為了向世人宣揚“惡有惡報”,便又給紂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狀,例如作炮烙之刑、把人剁成肉醬、剖割孕婦之胎等。漢代以後的統治者繼續把紂王作為反面形象宣傳。紂王的“荒淫殘暴”實際上是千年積毀的結果[13]。

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注 5]認為帝辛許多的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南宋學者羅泌在他的著作《路史》中,也認為商紂王的許多罪行並不真實。


資深文藝範


牧野之戰為何戰敗?我的回答就是:眾叛親離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牧野之戰:

……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人。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

基本描述了牧野之戰的情況。

“近小人、好美色”不一定能丟江山!

《史記·殷本紀》這樣記載帝辛,其中可窺見其為帝的品行,就是他”眾叛親離“後“丟”江山的概括: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衿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最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又記載: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見與行


提起帝辛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說起他的諡號,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他的諡號就是紂王,沒錯,就是那個寵幸妲己,殘骸忠良,淫蕩無比,嗜酒如命的大壞蛋商紂王。


《封神演義》中的商紂王,是個壞到骨子裡的壞蛋。有一天,他去祭祀上古之神,偶然間看到了栩栩如生、美貌非凡的女媧娘娘神像,於是紂王駐足觀看,瞧了許久,臨走之時嘆息道:“如果娶女媧娘娘為老婆,這輩子雖死無憾了!”

哪知道,紂王這句半開玩笑的無心之語,居然被天上的女媧聽到了,女媧娘娘心想:“你這個大色狼,居然敢吃你姑奶奶的豆腐,看我不收拾你!”

女媧娘娘氣量也太狹窄了,人家不就誇你長得漂亮嗎?怎麼啦,長得漂亮還不讓人家看啦?

女媧娘娘派出千年狐妖附身到蘇妲己的身上,然後以蘇妲己的模樣來到了紂王身邊,整天迷得紂王不要不要的,江山不要了,賢臣不要了,腎也不要了,整天就和蘇妲己廝混了!

這就是小說中的紂王!


然而,近代以來,有不少歷史學家為紂王“平反”,包括咱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精通曆史,學富五車,見解獨到,他這樣評價紂王:

把紂王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

考古學家郭沫若來到了殷商遺址,慨嘆不已,為紂王鳴了一把不平,他說道:

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還有人說,把紂王是從古至今以來,比竇娥還要冤一千倍的倒黴蛋,難道紂王真的是冤枉的嗎?


來看看,周武王姬發攻打紂王之時,發出了討紂檄文吧,這些話原原本本地記載於《尚書》中,《尚書》隸屬了紂王的六大罪狀,看的我心潮澎湃,義憤填膺。

罪狀一,惟婦言是用。

怎麼啦?聽老婆話咋啦,聽老婆話就有錯啦,老婆的話對就要聽,不對可以不聽,紂王聽老婆的話,恰恰說明他是個模範丈夫。

罪證二,昏棄厥肆祀,弗答。

不好好祭祀咋的啦?作為一國之君,不該為國為民多做善事,多謀福利嗎?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像話嗎?


罪證三,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不任用權貴親戚咋的啦?任人唯親,任人唯利,這不該嚴厲打擊和摒棄的嗎?紂王同志不任人唯親,應該大大嘉獎才是。

罪證四,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

即任用外來逃臣,用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外來逃臣只要有才又有德,為何不能用呢?

罪證五,酗酒。

喝酒咋啦?用你家錢啦?喝酒只要不誤事,不撒酒瘋,就沒什麼可以指責的,何況你周文王號稱“千杯不醉”,比紂王有過之而不及,為何周文王不算作“昏君”呢?


罪證六,信有命在天。

咋啦?人的命,天註定,雖然有些頹廢,但以古代知識的侷限性,有這樣的思想難道算大罪嗎?

除了以上六點,紂王還有一件“罄竹難書”的罪行,那就是淫亂無度,然而,可笑的是,紂王雖然“淫亂”,但一生只有兩個兒子,而周文王仁義君子,卻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到底誰更“淫蕩”啊?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敗寇,紂王是被人潑了髒水,你方潑罷我登場,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歷史就是如此殘酷!


一半秋色


1. 帝辛是商朝的亡國之君,史稱商紂王,其實一開始帝辛是有明君之像,但是後來因為自己有了蘇妲己,就荒蕪朝政,使全國各地出現了農民起義。 2. 後來周文王與周武王父子倆都伐紂,最後商紂王的決策錯誤,導致在牧野之戰被周朝軍打敗,後來之後沒多久商朝就被周朝給滅了,妲己也被周朝國君給殺死了。 3、很多人都會把歷史一些王朝的滅亡歸就於女人,如:唐亡怪楊玉環,明亡怪陳圓圓,所以有人就把商亡怪到蘇妲己頭上,說妲己是紅顏禍水,但是我覺得朝代滅亡是主要還是歸於治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