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撞擊吉野艦的愛國將領鄧世昌,為何被罵是歷史捏造的英雄?

觀景談史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北洋艦隊“致遠”艦的艦長,他是甲午海戰中毅然率領“致遠”艦撞擊日軍“吉野艦”以求同歸於盡的傑出愛國將領,光緒帝親自寫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然而卻有人質疑,他的“愛國英雄”稱號是虛假宣傳的產物,駕艦撞擊吉野號是盲目行為,那麼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他們認為“致遠”艦的速度不及“吉野”艦,在蒸汽動力、鐵甲戰艦及火炮的年代,用撞擊這種戰術很不明智。然而,當時日軍艦隊已經對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形成了合圍的之勢,鄧世昌撞擊吉野艦成功吸引了敵艦的注意力,減輕了旗艦壓力。

當時吉野艦處於敵方縱隊隊形,不易轉身,且吉野艦側舷裝配有速射炮,當時的位置是吉野艦的最佳射擊位置,又正好與致遠艦形成90度垂角,此時致遠艦全力撞擊吉野艦,一旦撞上不僅能讓吉野艦受重傷,還能迫使它轉變角度,降低它 的火力效果,改變北洋艦隊不利的作戰局面。


由此可見,鄧世昌撞吉野艦並不是盲目之舉,而是試圖以自己重傷的戰艦,為險象環生的戰局做最後一博。

然而又有觀點指出致遠艦爆炸沉沒,並不是被日艦魚雷擊沉,而是因自己魚雷引爆被炸沉。那致遠艦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沉的呢?

有人推測指出北洋艦隊在開戰之前,由於“保艦”的命令,所以統一要求各艦將魚雷棄投海中,以免中彈引爆造成自損,而“致遠”艦由於故障不能將魚雷投出,正是這枚魚雷造成了“致遠”的沉沒,所以他們認為鄧世昌對作戰命令執行不嚴。


我們有點常識也知道,北洋艦隊接戰前要求棄投魚雷是杜撰的,沒有事實依據。而且戰艦上的武器不僅有魚雷,也有炮彈,如果怕魚雷引爆就將魚雷卸掉,怕炸彈引爆就將炸彈卸掉,那軍艦還有作戰的能力嗎?

致遠艦爆炸後,鄧世昌拒絕救援,誓與致遠艦共存亡,然而又有人對他的英勇犧牲提出質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質疑呢?

他們認為致遠艦重2300噸,如果鄧世昌堅守崗位就不會墜入海中,如果他真不怕死,完全可以與艦共存亡,所以他們推測鄧世昌並不是因為戰艦沉沒而落水,而是為了求生跳海,他的英雄稱號名不符實。

要反駁這個觀點並不難,首先致遠艦倖存的官兵都是隨”致遠艦“一起落水的,艦上的官兵都紛紛墜海,鄧世昌為什麼會例外呢?他們目睹了整個情況,如果鄧世昌確實想求生,那麼他完全可以接受前來救援的魚雷艇的施救。

其次,親歷海戰的人也證實“致遠”艦是在中彈發生大爆炸的情況下迅速沉沒的,”鎮遠”艦上目睹此情形的美籍洋員馬吉芬親自記載了這一情況。

第三: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並不只有一時衝動,他一貫如此,豐島海戰後,他激勵全艦官兵:“設有不測,誓與日艦同沉!”黃海海戰中,鄧世昌見“定遠”危急,高呼:“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率艦衝向敵艦,直至壯烈犧牲。

他的拳拳愛國心,英勇行為、視死如歸、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歷史事實,他的愛國英雄稱號也是任何人都不能抹黑的。


雨霽視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並不稀奇,這年頭什麼人沒有。

北洋水師的慘敗,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不能抹殺一些官兵的英勇。

鄧世昌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歷史問題的討論,其實大家都是根據資料分析,什麼要的討論都是值得歡迎的。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是先預設了結論,然後想方設法找資料去證明。

當然,現在是商業社會,而歷史這種東西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研究的很透了。

到了今天除非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你再出書也沒有願意看那些早就知道的東西。

所以很多人標新立異,語不驚人死不休,出現了很多斷章取義的東西,比如關於鄧世昌的爭論。

其實對於鄧世昌的政論,最根本的糾結在於這一段回憶:鎮遠艦美籍幫辦馬吉芬回憶,致遠艦“倖存者只有七名海軍士兵……他們所說,各不相同,難以置信。但唯有一點說法一致,據說,鄧艦長平時所飼養一頭大狗,性極兇猛,常常不聽主人之命。致遠艦沉沒後,不會游泳的鄧艦長抓住一塊船槳木板,藉以逃生。不幸狂犬游來,將其攀倒,手與槳脫離,慘遭溺死。狂犬亦為主人而徇死。”

很多人由此認為,鄧世昌根本不是自殺,而是被自己的狗掀翻了救生工具而死的。

這個回憶錄僅僅是道聽途說,馬吉芬是鎮遠艦的水手,不是致遠號的水手,他不可能親眼看到。

然而,這裡有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鄧世昌究竟會不會游泳?

現在沒有確切資料證明,但我們認為鄧世昌應該是會有游泳的。

因為鄧世昌不是丁汝昌這種空降到北洋水師的騎兵軍官。

他18歲就進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了5年時間。隨後,他從“琛航”運輸船大副做起,花費15年時間才成為致遠號艦長。

正常來說,作為海軍學員,鄧世昌不可能不去學習游泳,不然就是頭腦壞了。

況且當時他才18歲,年輕好動,學校又在水邊,就算出於娛樂也不可能不去學習游泳。

魯迅學了幾年採礦,還練成了一身爬桅杆的好功夫。

第二,太陽犬害死了鄧世昌?

現在看來不可能。

誰都知道,狗幾乎天生就會游泳。尤其是太陽犬這種常年跟著主人在軍艦和岸邊的大狗,肯定是精通游泳,比人類強得多。

而且大狗智力高,通人性,明明自己游泳能力很強,卻跑過來將主人還是,這種可能性太低。

因為當時致遠號已經沉沒,在海面上漂浮的各種木製品不會少,而獲救的水手又只有7人。

這7個人依靠漂浮物自救,都是毫無問題的。

人尚且可以,狗找個什麼漂浮物當然也沒有問題,為什麼要去爬到主人身上?

這種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其實,無論鄧世昌是怎麼死的,他指揮致遠號撞擊聯合艦隊是事實,這就足夠了。

他死於自殺還是淹死,對於鄧世昌本人是英雄的定義沒有影響。

況且,馬吉芬只是一家之言,沒有任何其他證據可以側面證明,不能當做歷史來看。


薩沙


欲毀其國,先毀其史;欲毀其史,先毀其人;欲毀其人,先顛倒黑白,進而形成泛論,進而形成認知,進而否定歷史,進而摧毀國家!無論是譁眾取寵的論調,還是人云亦云的無知,其實都成了別有用心者的幫兇,這類人,要麼是敵人,要麼是漢奸,特別是那些披著文化外衣的漢奸,更為兇殘和狡詐,才是真正的惡狼,才應被徹底消滅!


草原飛鷹196862420


既然打仗,有狗熊也有英雄,毫無疑問,鄧世昌就是英雄。


從中日甲午戰爭看,日本軍艦雖然和北洋艦隊數量一樣多,都是十二艘,但總噸位卻是比北洋艦隊大,火炮數量也比北洋艦隊多,編隊航速也比北洋艦隊快,其主力艦艇“吉野號”更是航速可達22節。而且日本是偷襲的北洋艦隊,以有心算無心,打的北洋艦隊一頭懵。在激戰中,致遠艦管帶看到“吉野號”等四艘軍艦一起圍攻老大定遠艦,就下令將致遠艦擋在了定遠艦前面,於是被日本軍艦打成了篩子,鄧世昌最後看打又打不過人家,逃也逃不了,乾脆不如何“吉野號”同歸於盡,於是開足馬力衝向吉野號,可惜運氣不好,致遠艦被敵艦魚雷擊中,最終沉沒,全艦250名官兵。只活了7人。


對於鄧世昌是否英雄的質疑有幾種原因。

首先,認為鄧世昌戰術錯誤。這種理論來自對敵方吉野號的航速判斷,吉野號的航速22節,致遠號航速18節,就算鄧世昌開足馬力全速撞向吉野號,也追不上。所以“撞沉敵艦”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錯誤戰術安排。老實說,這個安排的確有點問題。但是要知道,此時面對的是四艘日本軍艦,退也是死,進也是死,何如轟轟烈烈一把,捨身掩護其他艦艇撤退,這是多麼壯烈的戰術安排啊,當時當地,面對強敵,“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有幾人能做到?這難道不能成為英雄嗎?


其次,認為鄧世昌是為滿清王朝服務。對於這點,我竟無語了。現在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滿清王朝是腐朽的異族王朝,鄧世昌之類都是為滿清人服務的奴才而已。清末,清軍吃了無數敗仗,認為北洋艦隊從管帶但船員都是喝花酒,抽大煙的貨色,是沒有絲毫戰鬥力的,鄧世昌也一樣。而且還邪惡的推斷鄧世昌就是被抽大煙抽昏了頭才發出撞擊“吉野號”指令的。這夥人啊,徹底否定清朝,當然不會放過為清朝服務的每一個人,包括英雄鄧世昌。豈不知他們連自己哪裡來的都不知道,沒有清朝能有他們?


最後,認為致遠艦250人陣亡,只有7人沒在爆炸中身亡,其中鄧世昌拋棄致遠艦和官兵們提前跳水求生。這是從細節上找毛病的。事實上,鄧世昌在爆炸後落水,有船員把救生圈扔給他,被他推到一邊。有救生船趕到,他也沒上。甚至他那著名的愛犬想把他扶起來,但他抱定與戰艦共存亡的決心,與愛犬一同沉海。說實話,每次想到此處,我心痛萬分。但那些質疑鄧世昌的人,你們心不會痛嗎?

對於鄧世昌,我們要實事求是的分析。他首先是一名軍人,的確也盡到了一名軍人的職責。其次,他是一名大清王朝的官員,為國盡忠死得其所。最後,他是一名華夏兒女,無愧於名族大義。

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

望風瑟瑟


在十幾年前確實颳起了這麼一股“妖風”,就是否定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時為被釘上歷史恥辱柱的敗類翻案。例如古代英雄人物中,貶低岳飛、吹捧秦檜就是最典型的,甚至延續至今。而近至人民軍隊中的邱少雲、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等,也是如此。至於近代英雄中,被攻擊得最嚴重的就是北洋海軍的丁汝昌和鄧世昌了。



攻擊鄧世昌的理由之一,就是以國防大學教授馬某為代表的軍紀敗壞論,以鄧世昌帶狗上軍艦為由,作為鄧世昌沒有紀律的證明。而這個攻擊,在各種外國海軍軍艦上養寵物的實例面前,很快就被批駁得體無完膚,銷聲匿跡了。

當時的軍艦或因實際需要(如捕鼠或肉食),或因排解遠航孤獨,飼養寵物非常普遍

攻擊鄧世昌的理由之二,是以原中國臺灣海軍退役將領林濂藩為代表的魯莽無腦論,認為“致遠”號去撞擊日艦,屬於魯莽衝動,牽亂了北洋海軍陣型不說,還白白葬送了一艘軍艦。這種觀點,在相關研究證明撞擊是當時的海戰戰法之一,北洋海軍本來就是執行“亂戰”戰術,而且“致遠”已經負重傷即將沉沒後,也很少有人提及了。

請看軍艦艦首那尖銳的撞角,就是為了執行撞擊戰法而設計的,雖然這樣會影響軍艦航速

攻擊鄧世昌的理由之三,是貪汙腐敗論。這種觀點是因為某原北洋海軍軍官在戰後提出,因經費不足,“致遠”水密門防水橡皮沒有得到及時更換,懷疑是“致遠”沉沒原因。於是就有人提出,每艘軍艦都有行船公費,為什麼鄧世昌不用來更換橡皮,可見是貪汙無疑。

且不說“致遠”沉沒原因尚無定論,所謂行船公費,其實就是日常辦公經費,“致遠”上小到公文所需的筆墨紙張,大到公務往來宴請,都是用公費來支出的。而更換水密門橡皮屬於軍艦大修項目,非軍艦入塢修理不能為,這需要上級撥專項經費才可以,不是那一點公費可以解決的。

所以上述或因無知、或因故意而對鄧世昌的攻擊,最後都被證明是無稽之談,目前在學術界已經少有提及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笑了,鄧世昌是歷史捏造的英雄?簡直是胡說八道,顛倒是非,不知道這些人是出於什麼居心竟然如此厚顏無恥的汙衊民族英雄,愛國將領,挑戰中華人民的愛國底線。鄧世昌作為優秀的愛國海軍將領和民族英雄的歷史地位是真實的,可信的,不可動搖的,他將和歷史上其他民族英雄一樣世代受到中華兒女的敬仰與膜拜。主觀臆測說他是“歷史捏造的英雄”是對愛國將領冷血和不負責任的表現,對於這樣的人應該口誅筆伐,讓其沒有藏身之地。

黃海海戰中鄧世昌率領致遠艦始終跟隨旗艦定遠艦,致遠艦是北洋海軍航速最快的巡洋艦機動靈活,最高航速18節,可以很好的掩護旗艦,海戰中致遠艦屢屢開炮重傷敵艦,但自己也被日軍炮彈擊中,水線下有10英寸和13英寸炮彈擊穿的大洞,海水不斷灌入艦內,官兵一邊用抽水機抽去艦內的海水一面向日艦勇猛的衝擊。戰至最後致遠艦炮彈打光,鄧世昌知道軍艦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決心孤注一擲,用艦艏衝角向從致遠艦陣前掠過的“吉野”攔擊,他在指揮台高呼:“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隨後致遠艦開足馬力撞向吉野艦,不幸的是致遠艦被敵人發射的魚雷擊中鍋爐導致大爆炸。

致遠爆炸之後船頭首先下沉船尾露出海面,螺旋槳還在轉動,隨後整個軍艦快速下沉在大海之上留下一個巨大的漩渦。鄧世昌落水之後他的僕從劉忠把救生圈扔給鄧世昌,被鄧世昌拒絕,後來福龍號魚雷艇前來救援,鄧世昌看到心愛的戰艦沉沒悲憤不已慷慨疾呼:“事已至此,義不獨生。”他養的一條狗名叫太陽,咬住他的髮辮想要把他拖到海面但鄧世昌戰前一直倡導倘若軍艦有所不測將艦沉人歿,他抱著自己的愛犬沉入大海。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時年45歲。事後光緒皇帝聽聞鄧世昌的英勇事蹟為他寫下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鄧世昌是北洋海軍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在軍中鄧世昌經常告誡自己的士兵“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在軍中人們對鄧世昌的印象一直都是“素忠勇”。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鄧世昌在海戰中視死如歸,英勇殺敵的壯舉和寧死不屈,自殺殉國的崇高的民族大義,都是更改不了的歷史事實。像鄧世昌這樣的民族英雄是我們的民族的脊樑,國家的驕傲,應該被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銘記和繼承。奉勸那些汙衊民族英雄的人:歷史不容捏造,英雄不能褻瀆。


微風書房


請移步另一個答案:

欲亡其國先亡其史。

如果去滅掉一個國家的歷史,在古代很容易做到。

  1. 第一讀書人不多,這些讀書人姓啥名誰,住在哪裡,完全可以確定。
  2. 第二書籍昂貴異常,甚至,某一本書全天下一共有幾本,藏在誰的家裡,都可以掌握。

把不聽招呼的讀書人和一定翻的出來的歷史書籍全部找出來,殺的殺,燒的燒。然後,再找幾個聽話或者可以花錢買通的讀書人,“重新”寫上幾本歷史書籍,故意藏之深山幾本,再免費或者以非常便宜的價格投入閱讀市場,歷史就改換了面目。

適當時機,去深山“不小心”尋找到了古書,歷史就被改寫了。

近代以來,隨著教育的發展,印刷技術的大進步,上面的手段就行不通了,怎麼辦呢?

有辦法。

  • 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

——魯迅

現在有些人,為了三瓜倆棗的金錢,或者為了胸中的一些生活不適宜積壓的怨艾,移花接木的生造出故事來,結構英雄,虛無化歷史。

鄧世昌撞也撞了,死也死在戰場了,雖然沒有打勝仗,但是死得其所,盡了軍人的本分,有些人面對事實無話可說,雞蛋挑骨頭,說鄧世昌不是自殺的,是淹死的,我呸,軍艦撞軍艦,就是自殺了,撞過之後,幸而不死,還沒有繼續求活的再重新戰鬥的權力嗎?

死啦死啦(龍文章)對自己的長官虞嘯卿說:

“我不認識該死的人”

這裡借迷龍口氣說一句話“有很多裝犢子王八操的該整的貨,總在哪裡認定了別人應該死給他看,他才高興。“

  • 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裡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裡

——魯迅


葭明通半瓶歷史


你這樣問就有問題。

鄧世昌已經犧牲了,他葬身海底。又如何捏造歷史?他死之前,能給自己塗脂抹粉?要罵也是罵給鄧世昌塗脂抹粉的後人,與鄧世昌何干?

北洋水師的幾個管帶,倒是劉步蟾被黑過,後來,一些歷史學家給他恢復了名譽。而另一個反面典型方伯謙,他的後人一度積極,但響應得不多。

後來人在一些悲壯的歷史事件中,總想找到幾許進步因素。於是就會美化局部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不是說翻案文章不能做,但翻案要謹慎。分清主流和局部。就整體來說,現在想把鄧世昌給徹底否定掉,材料還不過硬



冬青0笑著向歷史告別


在打撈出致遠艦殘骸後,鄧世昌用艦身撞擊吉野丸的事蹟可能並不是事實,但卻不代表鄧世昌不是英雄!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網絡上出現了一幫針對我國民族英雄的網黑,在他們的觀點裡,岳飛、戚繼光、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是英雄,而外國人華盛頓砍棵櫻桃樹都被大吹特吹,其目的昭然若揭。

為什麼說撞擊吉野有可能不是真的呢?

2015年,鄧世昌的致遠艦被成功打撈上岸,人們驚奇的發現,在軍艦的魚雷發射器中,還留有一枚蓄勢待發的魚雷。

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許我們從小知道的“鄧世昌駕駛彈盡糧絕的致遠艦力圖用船身撞沉吉野”的說法並不屬實,致遠艦仍具備發射魚雷的能力。

那麼為什麼有魚雷不發射,致遠艦卻徑直向吉野艦逼近呢?

網黑說這是鄧世昌的指揮失誤導致致遠艦沒有發射魚雷就被擊沉,我的回應是一個字:呸!

真相是這樣的

曾經被稱為“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在長期得不到朝廷軍費支持下,逐漸落後,慈禧太后寧可大操大辦自己的壽辰,也不願意為北洋艦隊多買一發炮彈;而另一方面,日本天皇作出表率,節衣縮食籌備海軍,民眾更是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日本海軍的建設。

所以甲午海戰實際上是一次不對等的戰爭,得不到國家支持的北洋水師面對的是小日本的傾國之力。

日本的吉野丸旗艦是當時最先進的軍艦,無論航行速度,還是裝彈速度,都比致遠艦高出幾個數量級。

這麼說,日本的魚雷發射器已經可以做到一分鐘發射4到5枚魚雷,而致遠艦,當時最快速度僅僅是5分鐘才發射一枚魚雷。

正是這個原因,每一次魚雷的發射都要力求精準命中,一旦未能命中目標,那麼也許就再也沒有發射的機會了。

所以致遠艦裝好了魚雷,義無反顧的向吉野丸衝去,目的只有一個:最大程度的接近目標!

因為只有這樣,這來之不易的魚雷才有可能更精準的命中敵方旗艦,但付出的代價便是成為所有敵艦的眾矢之的。


雖然還未等魚雷發射,致遠艦便被日方魚雷擊中,包括鄧世昌在內的全艦人員以身殉國,他們都是民族英雄,都值得被後人銘記在心!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民族英雄千古!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首先我要在此表態,我們民族英雄是絕對不可以受到侮辱的,在當時的時代,能夠愛國的人很多,但大多數迷信封建,麻木無知,能以一己之力保家衛國的人確不在多數,他們用生命喚醒沉睡的中國人的時候,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說他們並非英雄呢?請看我對其的看法吧!



一、鄧以死喚民救國,熱血守艦同生死。

說起鄧世昌,他是清朝時期最早的出海學習的海軍軍官,也就是北洋艦隊“致遠”艦的艦長。更是他孤艦在無力射擊日軍“吉野艦”之時以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之勢憧擊日艦,清朝收到甲午戰爭戰況之時光緒帝親自寫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可見救國之心天地可鑑日月可恆之。那麼當時的百姓是什麼反應啊?仍然麻木無知,一服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恣態那麼救國求存只是局部的。


二、不怨清朝國事,孤身守艦解圍軍。

號稱世界第七北洋的軍艦對抗世界較弱的國家日本竟沒力爭抗,為什麼沒有戰勝,一方面日本軍隊提前知曉清軍真實戰況以及裝備後及,並且與當代先進國家購買了較先進的軍艦與裝備供給,擁有先進的戰術,而且海軍實力排名是幾十年前的排名,而當時的清朝因排名而自傲,原本就是從外面買回來的戰艦並且海軍軍隊不足目由外國外教,也沒有什麼實戰經驗,最致命的是當時的清政府官員腐敗無能,大量苛捐雜稅,從軍需中層層剝削,而炮彈製造之時廠場更是沒有意識到國家危難,不知國亡豈有汝命之理,發國禍之財豈有享福之時。我心痛哉,可見彈質炮品差太遠了,我想於當時之人逃命不正常嗎?鄧世昌沒有怨什麼,不能為國殺敵亦不可辱華。


三、愛犬救主隨君死,豈因妄言斷忠義。

有人說鄧世昌養瘋犬影響其指揮,錯誤指揮導致全軍被圍,在致遠擊向吉野之時瘋犬打落鄧求救物,我認為此為妄談。一、清軍艦根本沒有多少戰速面對日艦,所以不一會被圍攻,二、日軍艦並沒有速戰速決,反欲觀清軍掙扎之苦,當致遠來臨以之投降,所以才同歸於盡。在致遠下沉之時,愛犬欲救鄧世昌(犬是天生會游泳的,何且這樣的犬),但鄧世昌曰:“欲痛哉,艦亡吾豈獨活,愛犬與吾去之痛哉,快哉!”與愛犬同沉之,所之舉忠義皆全,舉國同惜之。我在此認為鄧世昌前輩英雄之舉不可辱,望大家銘記於心,愛我英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