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圓明園馬首銅像

11月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焚燬後,12尊獸首銅像流失海外,截至目前,鼠首、兔首、馬首等七尊獸首已迴歸祖國。據悉,馬首未來將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成為首隻迴歸圓明園的獸首。

馬首的迴歸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十二獸首何時圓滿重聚”的追問,乃至對更多海外文物回家路的求索。

圓明園7件獸首輾轉回歸祖國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付之一炬,包括十二獸首在內的大批珍貴文物就此被劫掠西去。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目前,除了此次迴歸的馬首之外,已經有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迴歸祖國,其中兩尊入藏國博,四尊存放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龍首尚存爭議,另有四個下落不明。


  • 鼠首、兔首曾於2009年現身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兩個獸首被法國皮諾家族買下。2013年,皮諾家族將兩座獸首捐贈給中國,目前鼠首、兔首均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 牛首、虎首1860年後一直流失海外,曾現身美國的民宅作為花園裝飾。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企業家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牛首、虎首銅像。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774.5萬港元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牛首,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虎首,存放在保利藝術博物館。
  • 猴首被中國保利集團以818.5萬港元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現存放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豬首於1987年被美國一家博物館購走,2003年被何鴻燊出資收購,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
  • 龍首爭議較大,2018年疑似圓明園龍首出現在法國巴黎的一間拍賣行上,最終以24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一位華人所得。有報道引述青銅器研究專家的意見,稱“僅憑現有資料很難確定這件龍首是否為圓明園流失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龍首”。
  • 此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四件下落不明。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少?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女史箴圖 東晉 顧愷之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搗練圖 宋徽宗摹本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被劫掠以及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民間收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瓷器、銅器、玉器、字畫、木雕、甲骨、傢俱,甚至還有整體書房和整座墓葬。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兩朝,不僅時代完整,而且種類齊全。《女史箴圖》《搗練圖》《帝后禮佛圖》、虎食人卣、《熾盛光經變圖》《東魏南海觀音像》、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許多流失文物早已成了人們念念不忘的“明星”。

流失文物回家,難在哪裡?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1、法律困境:國際公約“形同虛設”

早在2002年,國家文物局就設立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用以購買具有代表性、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同年10月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則開始允許私人收藏藝術品,這一藏寶於民的政策也促進了流失文物的迴流。此外,中國民間公益組織也在同時發力,開始有組織地開展流失文物迴歸工作。然而十幾年過去,流失文物的迴歸仍面臨著包括法律等方面在內的諸多障礙。

現在人們談及文物迴歸,很喜歡說“根據國際公約,被搶掠的文物都應歸還原屬國”。然而實際執行起來,情況卻遠非如此簡單。

在國際保護機制中開流失文物歸還先河者,首推“海牙公約”。1954年,在國際法庭所在地荷蘭海牙,制訂了《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公約》及其議定書,規定:每一締約國應在敵對行為終止時,向先前被佔領領土主管當局返還處於其領土內的文化財產。

然而,由於“海牙公約”在具體規定上比較模糊,其法律上的實際操作性並不強,相關條款內容也爭議不斷。

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迄今已有90多個國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控制文物非法流轉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還有1995年通過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在實施細則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遺憾的是,“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原則,很大程度上讓這些國際公約失去了效力。另外,以上公約基於自願原則而締結,一般僅在締約國之間才產生約束力,而英國等主要“文物流入國”並沒有加入公約,它們或奉行所謂的“文物國際主義”、鼓吹“人類共同享有遺產”,為自己搶掠而來的文物珍寶辯解,或以公約與其本國法律衝突為由而拒絕加入。

2、流失年代久遠

圓明園馬首迴歸,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為何難“回家”?

要實現流失文物“回家”,須對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蒐集證據資料、法律依據,並與外交手段配合索回。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文物流出的確切證據很難蒐集,這也成為法律技術上的瓶頸。

2002年12月9日,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又發表了《關於環球博物館的價值的聲明》,拒絕將文物藝術品歸還原屬國。至此,國際公約更加“形同虛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