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髒東西"?媽媽差點崩潰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聽過小孩說的最可怕的話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你是否不自覺地開始在腦袋裡蒐羅答案呢?

有位寶媽李妞妞,就分享了自家女兒說過的讓她汗毛直立的話。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次深夜坐地鐵,車廂基本上沒人了,那時候我女兒三歲多一點,突然問我:"媽媽為什麼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而且頭是飄著的……"

我當時腦袋一串省略號,對面沒人啊,但手上汗毛豎起,心裡莫名害怕,然後告訴自己應該冷靜,鎮定地說哪有啊,我沒看見。

心裡打鼓,生怕孩子在說出啥"血腥畫面"來。

結果,女兒站起來指給我看,我順著孩子手指看過去——"愛心專座"4個大字,4個圖標,心裡閃過一個念頭:信不信我打你!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這位媽媽在講述的時候,我心裡也跟著七上八下,真的是前一秒還讓人汗毛直立,後一秒就能讓人哭笑不得。

老一輩人常說:孩子的眼睛是最純淨的,總能看到很多大人看不見的東西。

孩子的眼睛是最純淨的,這點幾乎每個父母都十分贊同。

而至於能不能看見大人看不到的東西,不少父母半信半疑,因為這沒有科學能解釋得清楚,但也沒有人能證明不存在。

所以,當孩子說看到了某某東西,而我們大人確定沒有的時候,難免就會多想,先入為主地以為是"髒東西",自己嚇唬自己。

為什麼孩子會常說一些"沒頭沒腦"嚇唬我們的話呢?

這跟孩子強烈的好奇心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有關,再加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所以容易引起了家長的誤解。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化解“誤解”的最好方式,是進行有效“對話”

孩子的每一句話裡,都包含著他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家長不妨多放點耐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跟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

1、 多瞭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記得女兒四歲時,也是在地鐵上,女兒看到"愛心專座"的圖樣,自己一個人自話自說,描述了一個人的一生,跟她解釋還不停,覺得我亂說,後來我一想:我跟個孩子叫什麼勁,她想象力豐富是好事。

這麼自我一安慰,仔細想想,其實女兒講的也不無道理,真的很像一個媽媽的"一生":懷孕、經歷傷痛、養育孩子、直到老年。

正如教育學家尹建莉所說:成人眼裡“無”的世界,孩子眼裡卻“有”,難怪說兒童都是天使。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有位朋友,我們在聊這個話題時,他很有感觸地分享了兒子的故事。

每天接孩子放學時,孩子都會對車窗外面擺手說:"老公公,再見!"

車窗外並沒有人。

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就問孩子:"你天天跟哪個老公公說再見呢?"

兒子天真地說:"太陽公公啊!"

他說,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天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偶爾從孩童的視角來看身邊的人和物,有時候還蠻有趣呢。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2、包容孩子認知上的錯誤

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孩子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幾個階段:動作感知--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

2歲以前,孩子還沒有語言和思維,主要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逐漸形成物體永存性觀念。

2-7歲,這一年齡段過渡到前運算階段,特點就是孩子開始了"思考",但"思考"主要還是依賴感覺而不是邏輯和推理。

所以,這個年紀的孩子,難免出從感覺出發,描述不清楚很完整,甚至還可能會加一些他自己臆想出來的元素。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多鼓勵和引導孩子,儘可能地幫助孩子表達完整,亦或者,你心領神會,然後替孩子描述出來。

如此,還可以增加你和孩子之間的默契。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3、小孩子的話,家長要進行思考和辨別真偽

曾經在意林雜誌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回家以後,告訴爸爸自己看到了鬼,很害怕不敢一個人睡。

爸爸沒有認為她胡思亂想,耐心地問她:"這個鬼長什麼樣?"

小女孩兒說:"是黑色的,看不清楚,看一眼就消失了。"

換作耐心不好的爸爸,可能聽到這裡,就會打斷孩子了,而這位爸爸很認真地和女兒聊了很久,得知女兒"經常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鬼"

後來,爸爸接連幾天專門請假提前下班,在女兒身後跟著她,終於在第三天看到一個戴著帽子的中年男子跟蹤自己的女兒。

他果斷報警,制服了這個跟蹤狂。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真的很慶幸,這位爸爸沒有在女兒說看到有鬼時,指責孩子"瞎說",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選擇耐心傾聽,並從女兒的話中抓住蛛絲馬跡,制服了壞人。

孩子想說的話,可能表達不到位,不好理解,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都不認真去聽孩子想要表達什麼,誰又會在乎孩子呢?萬一孩子真的是遇到了危險,卻被我們忽視了呢?

果媽寄語

有人說,任何教育、培養的前提都是多花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

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真的能解決90%的問題。

“對面那幾個人沒有脖子”,孩子真能看見

➤ 那麼,什麼是良好的溝通?

把孩子當做"小大人"對待;

給予孩子尊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對話時溫柔而堅定,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困惑或麻煩,給予孩子愛和安全感。

一個被愛和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可以放心地去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什麼,經歷到了什麼,會很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與憂愁。

一個被愛和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能力去看見他人,理解他人,聽見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並作出恰當的回應。

願我們的孩子都被看見,都擁有被愛與愛的能力,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注: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