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內國字號三線潰敗,中國足球還有救世主麼?

5天內國字號三線潰敗,中國足球還有救世主麼?

國青隊被韓國轟進4球,26年首次無緣亞青賽決賽圈;

國家隊1:2輸給敘利亞,意大利名帥裡皮掛印而去;

郝偉的國奧隊也沒能保住顏面,被澳大利亞灌進5球;

5天之內,國字號三線潰敗,中國足球還有救世主嗎?

5天內國字號三線潰敗,中國足球還有救世主麼?

亢奮的日子,折騰的日子

實際上,中國足球的相關領導者曾經真的將裡皮看作過救世主,真的想要讓裡皮帶領國足實現一個新的跨越。在裡皮上一次執掌國足還沒有結束之前,諸多動作就早已開始,並被迅速的推進。2018年10月組織的55人龐大集訓營、2019年初紛至沓來的華裔球員、2019年7月迴歸恆大的埃爾克森、以及入籍僅是時間問題的阿蘭、高拉特……

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過去的接近1年,是一段亢奮的日子。雖然“2022年世界盃出線”這句話並沒有被正式宣佈為國足未來幾年的工作目標,但各個方面的行動都表明,中國足球要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手段,盡最大的努力,讓中國隊出現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賽場上。

而在這眾多手段中,冠軍等身的“銀狐”裡皮,則是中國足球最大的籌碼。尤其是在今年7月世預賽40強賽抽籤結束之後,國足得到了一個“上籤”,彼時看來,歸化球員助拳、名帥裡皮坐鎮、對手實力一般,中國隊衝入12強賽乃至進軍卡塔爾,已經是探囊取物,垂手可得。

但是過去的一年,也是一段極其“折騰”的日子。韋世豪、何超等球員在今年年初,紛紛以2000萬人民幣左右的轉會費加盟恆大,“恰好”卡在轉會調節費門檻上。不少歸化球員的名分問題至今懸而未決,能否為國足出陣還是未知數。本賽季為了國足世預賽征程,中超聯賽的賽程大規模更改……

5天內國字號三線潰敗,中國足球還有救世主麼?

找回航向,一切還不算晚

隨著國足平菲律賓、輸敘利亞,近1年來各種“短效”“特效”療法,基本以尷尬的結局收場。這些措施中,不少都是為了裡皮而設置的“配套服務”,隨著裡皮再次離去,並徹底與中國足球脫離關係,過去一年的亢奮、折騰與混亂,似乎也基本可以畫上一個句號。

國足輸給敘利亞,意味著基本不可能取得小組第一。但接下來的4場比賽中,有3場都是主場作賽,拿滿12分並不是困難的任務,以成績最好的4個小組第二身份晉級,並不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比起下一任主教練的具體人選,讓中國足球回到正常、科學的軌道上,才是當務之急。

換句話說,裡皮時代的國足,其實是“不正常”的。二進宮國足時期,裡皮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世預賽上。這種特殊的安排,難免造成各成體系、各行其是。對東亞杯的安排就是典型示例——李鐵帶領一支“二隊”參加比賽,而這支“二隊”中的球員,已經被裡皮明確表示將排除在外。當然,隨著裡皮的離開,這種特殊的安排可能也會被調整。

現實也已經殘酷的證明,靠高水平的教練,對國足成績的提高終究有限;幾位歸化球員的加入,也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依靠上層的個別改造,是無法拯救中國足球的。中國足球想要有所提高,還是要腳踏實地,努力提升青訓水平、努力提升聯賽環境。裡皮沒能成為中國足球的救世主,未來也不會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