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论坛”在长沙掀起“智慧风暴”

自动驾驶的“梦想”何时能真正照进现实?天上的卫星如何变成“千里眼”,替地面的我们感知世界,改变生活?商业航天发展如何,距离普通人“上天”还有多远?你是否也思考过这些“高大上”的问题?要寻找答案,离不开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11月15日,一场关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头脑风暴”——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在长沙举办。

“钱学森论坛”在长沙掀起“智慧风暴”

11月15日,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在长沙举办

聚焦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期论坛以“空间信息应用助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主题,20多位院士、将军受邀出席论坛,来自党政军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千余位嘉宾参加会议。

在上午的论坛中,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为论坛致辞,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一司司长、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刘顺达,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发表讲话。

如何引导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其进一步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先后作《从地球走向太空:跨越大气层后的未来布局》《发展海洋卫星组网观测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主题报告。

在下午举办的钱学森论坛深度研讨会上,原军事科学院信息化作战研究室主任、解放军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叶征,清华大学博导、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吕述望,原解放军战略规划部研究员、少将刘兴仁,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陈明剑,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姜春良等众多院士、专家继续围绕“钱学森智库聚焦空间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谋划加速我国空间信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行动路径,为航天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论坛还发布了《星融工程·》,并举行了星融工程启动仪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星融网”网络架构,旨在建立一个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一个共通网络协议、一个共享资源平台,为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重要动力。目前,“星融网”构想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且在国际宇航科学院正式立项,将从学术层面正式落地实施。

长沙建设空间信息产业高地

当前,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新型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具有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和不可估量的价值。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建设数字湖南。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市聚集了全省80%的空间/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并将大数据(地理信息)作为全市22条产业链之一重点扶持,建成以位于天心区的为代表的一批空间信息产业集聚区。

目前,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已形成万家丽南路产业带、“天心数谷”和地理信息小镇,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21家,其中核心企业57家,包括浪潮、金山云、南方数码等企业;各类矢量、遥感影像、栅格数据存储量达4200TB以上;还建立了天心阁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交易中心、长沙超算中心园区服务站、湖南地理空间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预计到2025年,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上缴税收35亿元,提供相关就业岗位10万个,有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此次论坛凝聚众多院士、专家为我国空间信息应用和数字湖南建设出谋划策,并广泛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湖南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升级,服务长沙建设空间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闻链接:

钱学森论坛发端于钱学森先生创办的“系统学讨论班”。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钱学森先生晚年近30年系统科学的研究中,依托航天710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前身之一),创办了“系统学讨论班”,这便是“钱学森论坛”的发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钱学森先生长期主持这个讨论班并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这里开创了系统学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新的时期,中央批准成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赋予十二院“钱学森智库”的重要职能,并要求十二院做“智库的智库”。钱学森智库是在钱老先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指导下,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技术手段,以经济社会复杂巨系统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建设而成的。作为国家级高端智库发声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学森论坛”高举钱学森系统工程的旗帜,坚持以系统工程为思想利器,致力于推动机器体系、知识体系、信息体系、专家体系、模型体系及决策支持体系的有机融合,引领世界系统工程的发展变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支撑。(红网 姚宇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