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硫令”倒計時 長城潤滑油環保科技護航“海運重器”

全球每年超過80%的國際貿易額,通過海運完成。海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命脈,而隨著全球海運事業的蓬勃發展,港口和主要海域的船舶硫化物等汙染物排放問題也日益嚴峻。有調查顯示,一艘大中型集裝箱船70%負荷航行一天產生的PM2.5相當於21萬輛國四卡車的排放量。如何解決“促發展”與“保環境”之間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國際海事組織(IMO)決議,從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所使用的燃油中,硫含量不得超過0.5%。我國早於IMO,今年1月1日就在沿海地區“超前”實施了嚴格的“限硫”措施。而中國之所以能夠成功領跑船舶環保標準的“限硫”戰役中,既得益於中國在保護全球海洋環境領域一貫體現出的大國擔當,也與中國船用燃油、船用主機、潤滑油脂、船廠、船東等產業鏈相關單位的強有力的環保科技支持密不可分。

潤滑科技賦能 迎接“限硫令”落地

企業做環保,是“態度”,更是“技術能力”。對全球海運產業鏈的參與者來說,投身海洋環保,不僅要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更要有足以支撐態度落地的科技能力。

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船用潤滑油脂的代表企業,早在多年前就前瞻佈局了環保船用油項目,利用自身技術創新能力與服務實力,全面落地了新一代環保潤滑科技,在這項關乎國家海運戰略安全與環保百年大計的行動中,悄然執行了自己的央企使命。

長城潤滑油緊密跟蹤國際船舶環保法規制定動態,早在幾年前就鋪開了針對新一代低硫燃料船用主機潤滑油展開預研和認證工作。先後推出了5040、50100等多個系列的船用潤滑油,開始在30萬噸級VLCC上開始4000小時行船試驗,併成功通過了國際船用主機廠商的OEM資格認證。

長城潤滑油還自主開發出了佳藍AUS40 船用尾氣淨化液,適配新一代船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裝置(SCR),有效降低船舶有害物質排放。佳藍AUS40 船用尾氣淨化液是亞太地區唯一通過美國石油學會認證產品,其通過SCR裝置與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反應,生成無害的水和氮氣,NOx轉化率達80%以上,能夠極大地減少船舶尾氣的排放。同時,佳藍尾氣淨化液採用高純度碳酰胺水溶液配方技術,具有無毒、無色、無味的優點,避免對海洋造成二次汙染。

“限硫令”倒计时 长城润滑油环保科技护航“海运重器”

如今,載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出征南極的“雪龍2號”,使用的就是佳藍AUS40尾氣淨化液,兌現著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人類最後一方淨土的環保承諾。除此之外,長城潤滑油還開發了食品級潤滑油脂產品,用於船舶艉軸及減搖鰭等水下部件的密封潤滑,大幅降低船舶航行對水體的汙染。

目前,從兩衝程發動機用油到四衝程發動機油,從中速柴油機到低速柴油機、高速柴油機、尾氣淨化液、食品級潤滑油……在新標準落地之前,長城潤滑油環保產品線,已經提前佈局,滿足了全球最嚴格環保標準海域的船舶行駛要求,為航行於五洲四海的中國遠洋船舶,包裹了上了一層具有科技內涵的“環保油膜”。

社企共建綠色生態 還大海“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洋也在憧憬著屬於自己的“碧水藍天”。然而環保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化工程和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政策扶持與產業鏈各方的共同努力。為了實現船舶更加環保的排放水平,船用主機、潤滑油脂、船廠、船東等產業鏈相關單位也必須密切配合,協同部署。長城潤滑油母公司中國石化就已經連續投入3000億用於船用燃料油油質量升級,到2020年,中石化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全球幾大主要船用主機供應商,也紛紛加快了對低硫燃料的適配進程,推出了滿足最新排放標準的船用主機和尾氣淨化系統。

作為海洋環保的標杆企業,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不僅以科技助力環保落地,與中船重工、中船三井等企業在環保產品的應用上緊密合作。同時也在業務上支持海洋環保事業,比如加大4L鐵桶、噸箱以及液袋產品等可回收產品及包裝的生產及銷售比例。在廢油存儲和運輸方面,長城潤滑油也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應急機制。

燃料、潤滑、動力系統、排放處理系統的全面升級,充分說明,只有環保科技的超前運用,才能讓保護海洋環境的“新規”有效落實。

如今以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為代表的眾多海洋環境保護領域的標杆企業,正在通過產品、技術、服務的不斷升級,以環保科技賦能,推動船舶環保能力的綜合提升。這不僅是對“地球母親”的環保承諾,也是對如何有效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實現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課題的一次積極探索。

未來,相信以“IMO2020”新規為契機,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凝聚出的綠色潤滑紐帶,一定會通過航運走出國門,輻射世界,為大洋上的航運“巨無霸”們保駕護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