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祖康:和平移交上海市政权的代理市长

赵祖康(1900-1995),字静侯,上海松江人,1951年加入民革。1949 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等职。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届名誉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第三至七届主委。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赵祖康:和平移交上海市政权的代理市长

一名党外人士两度出任上海副市长,这样的政治安排非常少见。有意思的是,上海解放前,他还担任过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末任上海市市长——任期7天的代理市长!正是在这短短的7天,上海迎来解放,他做了大量工作,推动政权和平交接,上海市政设施基本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拥有如此传奇经历的人,叫赵祖康。

代理市长,和平交接上海政权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南京随即解放。上海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惶惶不可终日。5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向上海外围进攻。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是中共中央认定的国民党战犯之一,见势匆忙辞职逃离,原市府秘书长陈良改任市长,市属各局的局长也大多辞职离开。上海物价飞涨,民众生活陷于水深火热,城市一片混乱。

5月24日凌晨1时半,忙碌了一整天的赵祖康,刚上床休息不久,便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赶紧拿起听筒,听见市政府社会局局长陈保泰紧张而短促的话语:“赵局长,陈市长(指陈良市长)请你立即去市政府,有要事相商。”到了陈良家,陈良照例谈了一些对局势的看法,然后说明,他们已经准备撤到台湾去,委托赵祖康担任代理市长。陈良列举了三点理由:“第一,你在市政府担任局长时间最长、资格最老,出任此职,容易被大家接受;第二,你的操守都属于‘标准官员’,得到市民的信任;第三,你是技术人员,无政治派系,对方不会为难你。”陈良还给赵祖康看了何应钦在4月间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

讲道,国民党在撤离南京时“秩序甚乱,市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国际视听太坏”。最后陈良说:“当前时局紧张,希望你能够在我离开上海后担任‘代理市长’,以维持市政局面。”赵祖康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推托说自己长期做技术工作,无力担当主政责任。但随后想到,与他有联系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小姐”曾多次对他说,一旦形势紧急,如有机会,可设法把市政府机关接过来,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于是,赵祖康接受了代理市长的任命。明明下定决心不当“官”,偏偏又“升官”,人生总是让人始料不及,但这样的情况与中国共产党的召唤与指引分不开,似乎又是人生的必然。

受命后,赵祖康立即想到要控制住上海市警察局,以维持社会治安,也避免直面冲突、便于解放军进入上海。于是在24日下午3时,他安排了早已与共产党有联系的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长陆大公负责警察局工作,并委派陆大公为代理局长。接着,他又着手解决上海警备部队的问题,于下午6时前往位于苏州河的淞沪警备司令部,要求他们在将来撤退时,不要与人民解放军发生大的冲突,要顾及上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使警备司令接受了这一要求。离开苏州河后,他又拜访了颜惠庆、张元济等知名人士,争取他们的支持。

5月26日上午,赵祖康召开市府各局负责人会议,会议最后作出决议:在军管会接收人员来接洽时,应对他们说明关于旧市府和所属各局的情况;办理移交时,必须由各局、处从上而下,整体移交。下午,赵祖康参与协助沟通,劝说苏州河北岸还负隅顽抗的国民党驻军残部停战缴械。赵祖康与解放军及国民党驻军反复沟通后,这些国民党驻军举起了白旗,解放军则对他们的去留做出了安排,并同意这些驻军提出的尊重“军人人格”的要求,称他们的行为是缴械而非投降。就这样,苏州河北岸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了。

5月28日,上海政权交接仪式在市府大厦举行。赵祖康在门口怀着喜悦而又紧张的心情迎接司令员兼市长陈毅与曾山、韦悫、潘汉年等人的到来。陈毅微笑着与赵祖康握手,谦和地招呼他在办公室坐下来。“赵先生,那个陈大庆、陈良是怎么跑走的?”陈毅一句拉家常式的话语,揭开了新旧政权交接的序幕。看到陈毅市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赵祖康如实汇报,紧张心情立刻消除。陈毅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赵祖康先生率领旧市政府人员悬挂白旗,……保存了文书档案,这种行动深堪嘉许。希望今后努力配合做好市政府的接管工作。”

会后,陈毅又特地把赵祖康留下来谈心,鼓励他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继续为人民服务。赵祖康表示想去大学教书。陈毅诚恳地说:“赵先生,不要有其他想法,你留下来很好,国家需要人才,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上海的市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毅还特别强调:“赵先生,我们是一定能够很好合作的。”

之后几十年,赵祖康先后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逢人都会提起陈毅的这句话。他说,陈毅的话出乎至诚,感人肺腑,令他永生难忘。这句话在他的一生中许多重要时刻都起过作用,帮助他作出了选择。历史证明,这样的选择对了。

重获新生,投身上海建设圆夙愿

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温暖,陈毅市长的通情达理、宽仁大度,令赵祖康感动万分。陈毅多次对赵祖康委以重任,教导他团结好上海科技界人士,并鼓励他赴京参加全国科技大会筹备会。从京返沪后,陈毅又带领赵祖康视察浦东海塘,参加抢修工程。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隆重的升旗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赵祖康怀着兴奋的心情参加了活动。他深深感受到,从旧社会过来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获得了新生。能够与共产党合作,是他的幸运,也是上海人民的幸运。他把自己的心完全交给了共产党,把个人的事业和新上海的恢复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

新生的人民政府百废待兴,工务局涉及的工作范围相当宽,加之国际社会对新生的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财政有限,少花钱多办事的工作任务很是繁重。但赵祖康毫无怯色,对崭新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感觉能够如鱼得水施展所长。他以克己奉公、任劳任怨的一贯作风,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甘共苦,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1949年12月,陈毅在上海市一届二次人民代表会议上,就上海的市政建设提出为劳动人民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据此,上海市政府决定首先对沪东和沪西两个劳动人民聚居地的危棚陋屋进行改造,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一次,赵祖康到沪西地区药水弄考察民情,劳动人民恶劣的生活环境对他触动极大,他心生愧疚。这一改造工程后来赵祖康亲自过问多次,不久,那里的老百姓率先住进了窗明几净、设备完善的新居,药水弄改造也成为上海解放初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上海的城市建设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海的公路建设从维持通车向增强通车能力的高质量要求转变,也给赵祖康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新天地。几年时间里,赵祖康领导上海市工务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上海市区、郊县以及与邻近省市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几十年公路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这些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7年8月间,上海共修建公路 280 公里,这样的成绩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是非常可喜的,也为上海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与中共的成功合作,让赵祖康真切感受到了共产党确实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提过许多设想,最后都化为泡影;而这些设想,今天可能变成现实。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从此,一个个夜以继日的研究思考,化作一份份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不断出现在市政府的建设规划之中,一个个改变面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上海的东西南北依次展开实施:昔日的跑马场改建成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高尔夫球场改建成西郊公园,绿荫环绕、整齐划一的工人新村建立起来,令上海人民笑逐颜开的建设画卷相继展开……

随着一个个项目完成,一件件民生工程实现,赵祖康年轻时立下的“工程救国”的心愿得到实现。他总是心情畅快充满感慨地说:“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科学技术人员才能真正发挥聪明才智。”

1951年,在陈毅及中共上海市委有关同志的支持下,赵祖康加入民革,随即担任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委员,工务局的民革组织也在中共的支持下开始建立。1957年1月,赵祖康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直至1967年2月。此后在1979年12月,上海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赵祖康再次被任命为副市长,直至1983年4月卸任。赵祖康成为唯一一位间隔十余年再次担任副市长的党外人士,前后相加,他当了13年6个月的副市长。

1995年1月19日,赵祖康走完了不寻常的95年人生历程。吊唁大厅里的一副对联——“一生唯淡泊以明志,食草脊梁,白头除国事外,更无得失动喜忧;万事求宁静而致远,尽瘁肝胆,沧桑任变幻多,自有信念衡是非”,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陈 静 金绮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