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上漲257.1%!深圳“豪宅稅”調整後,這個區賣得最多

“老溫,144平方米以下免‘豪宅稅’,你那套房子有沒有準備調價啊?”向先生(化名)在得知“豪宅稅”被取消後,立即打電話給朋友溫先生(化名),詢問他賣房的情況。

溫先生名下有一套位於羅湖區百仕達花園的房子掛牌出售中,面積約130平方米的三房單位,掛牌價700萬元,2009年購入時僅230萬元左右。

在考慮要不要多加15萬元,樓下有一戶鄰居也在掛牌,之前掛了近半年沒賣出,但聽他說今天來了幾撥人,還談成了。”溫先生表示確實有對上調掛牌價“心動”,“即使上調價格對購房者來說也是好事,畢竟增值稅是要一次性繳納現金的,房價上調的部分卻可以算入銀行貸款。

近日,深圳住建局向媒體證實,自11月11日起,同時滿足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的深圳住房為“普通住房”,免徵增值稅。除了免徵增值稅,未滿2年的房產個稅也降低了。

在該項政策調整前,滿2年的“非普通住宅”需按照(網籤價-原登記價)/1.05X5%的標準繳納增值稅,以及按照(網籤價-原登記價)X1.5%的標準繳納個稅。

以溫先生該套房產交易為例,豪宅線標準調整之前,需繳納增值稅約22.40萬元和個稅7.05萬元。調整後,則僅需繳納個稅4.7萬元,相差24.75萬元。

━━━━

35%“被豪宅”二手房“鬆綁”

據瞭解,現在深圳目前商品住宅價格多集中在300萬—1000萬元這個價格段,按照原來的收費標準,市場上近70%的房產交易都要被徵收“豪宅稅”。“普宅豪宅化”已成為深圳市場的共識。

同時,這也是4年來,深圳再一次大幅度調整“豪宅線”。

其實,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在發佈的《深圳市調整普通住房標準》中就有回應稱,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變化,該普通住房標準與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日益不匹配。目前,市場上大量中小戶型住房交易需要繳納增值稅,這無疑加重了普通居民家庭、剛需購買住房的負擔。

在此次調整當中,將原先“普通住宅”需要滿足的容積率、面積、總價,三大標準改成了2項。對此,貝殼深圳研究院院長肖小平對媒體表示,本次“豪宅線”標準調整之後,深圳市場上,將大約會有35%的“被豪宅”二手房會因此“鬆綁”

而對於滿兩年,單套建築面積在144㎡以下,稅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免徵增值稅和個稅降低了0.5%。

早就應該做調整了!我們這裡就是剛需地段的剛需盤,根本就是被‘豪宅化’。”說起“豪宅稅”就一臉憤慨的梁女士(化名),她與家人居住在龍崗區中海康城花園,2018年以總價290萬元在同小區購入一套約70平方米的兩房單位。

“哎,第二套房買早了,是準備給老人住的。我和我先生以前住在羅湖,目前兩人都在南山工作。”梁女士聊起自家的情況,“但是南山的房價太高了,羅湖價格合適的房子又太老,搬到龍崗就是想‘用時間換空間’。之前的標準早已跟市場脫節,我們家完全就是被‘誤傷’的剛需!”

自2015年“3·30新政”後,深圳樓市便開啟2年的“大牛市”,一二手房的實際成交價格,早已拋離通告中對普通住房的價格標準。

此次新政調整之後,中原以89平方米原登記價350萬元,網籤價700萬元的房子為例,給出了不滿2年、滿2年和滿5唯一三種情況下的非普通住宅(以下簡稱“住宅”)稅費對比。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不滿兩年的住宅稅費差額最小,僅有約3萬元的差額;滿2年的差額最高,約為21萬元;滿五唯一的差額居中,約為18萬元。

無論處在哪個階段,對購房者來說,無疑都節約了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購房支出。

━━━━

“購房成本”是否真的上漲了?

不過,在減稅降費的背後,市場卻頻出部分業主瘋狂反價,藉機漲價的消息,更有購房者稱“稅費是省下來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加價給買家。”

事實是這樣嗎?來算一筆支出。

有人指出,業主加價30萬元,如果是首付三成,買家實際上卻只需要多付9萬元

比如說,以前500萬元的房子,假設“豪宅稅”為30萬元,則買家需要準備的資金為:首付150萬元+稅費30萬元=180萬元。

但是現在因為沒有了“豪宅稅”,即使業主加價30萬元,買家需要準備的資金為:首付530萬元*30%=159萬元,實際減輕了買家的負擔。

反過來,如果買家手上持有180萬元現金,那麼他可以接受的房屋總價為:180萬元/30%=600萬元。

也就是說,同樣180萬元首付,普通住房標準調整後,買家可選擇的房屋總價提升了100萬元。(該例子未計算其他稅費,及考慮月供情況)

深圳資深地產媒體人朱文策認為,“豪宅稅”標準調整之後,儘管業主調了價,但是買家還是獲得了好處,比原來的買房費用低,漲出來的部分價格買家可以使用貸款支付,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更是節省了現在要支付的首期資金。

換而言之,只有當買家計算出在豪宅稅取消之後獲得的“收益”,依然大於業主漲價之後帶來的“損失”,才會繼續交易,否則買家則會選擇繼續等待。

━━━━

有人調價,有人觀望

龍華資深經紀人小楊告訴中房深圳,目前其所在的龍華片區大約有10%-20%左右的業主已經上調了價格,上調幅度在稅費的一半左右。小楊認為,“豪宅稅上調盤活了一部分原本漲幅偏小的樓盤,市場比過去確實活躍一些,不過,並非像網傳的那般火熱,買家一部分加快入市,大部分依舊持續觀望。”

前海片區Q房網經紀人小李表示,在政策出臺之後,他所在的前海片區確實有賣家開始調整心理預期,出現調高價格的情況,過去掛牌在600萬元的房子,過去還可以調低5%-8%左右,大概在570萬—580萬元左右可以出手,不過,政策出臺之後,確實有部分賣家表示“一分也少不了”,議價空間明顯收窄了。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學區房集中的百花片區,百花經紀人小黎告訴中房深圳,“成交的是那些沒加價的房源,因為,原本有的議價空間沒了,其他的想漲價的,提價幅度在2%至4%左右,也有部分業主依舊選擇觀望。

石廈片區經紀人小劉稱,中大戶型的業主收到消息後普遍調價,不是非常急售的業主,比如700萬-800萬元/套的小三房,業主普遍加價20萬元左右,500萬-600萬/套的,業主也會加價5萬-10萬元不等。144平方米或以上的單位和單身公寓、一房一廳那些

本身就達不到原“豪宅”標準的,則沒什麼動靜

━━━━

97.4%的房源掛牌價格穩定

據深圳貝殼研究院數據統計,“豪宅線”調整之後,目前深圳全市掛牌房源中有97.4%的房源價格穩定,僅2.6%的房源在政策出臺後進行過調整,其中掛牌價上調的房源佔比1.9%,掛牌價下調的房源佔比0.7%。調價房源的平均漲幅僅1.8%

分區域來看,寶安區掛牌房源調價位居前列,漲價佔比約為4.9%,調價房源調平均漲跌幅在3.2%,同時,漲價佔比較高的還有光明區,調價房源平均漲跌幅達3.5%,鹽田區則有所下調,降幅達3.9%。

成交上漲257.1%!深圳“豪宅稅”調整後,這個區賣得最多

▲深圳豪宅線調整後掛牌房源調價情況(來源:深圳貝殼研究院)

從掛牌房源調價區間來看,也並非網傳的大多數業主上浮10%,絕大多數房源調價在0-3%的漲幅區間,佔比達到36.3%,其次為調價3%-5%區間的房源,佔比22.4%,而上調價超過10%的房源僅佔3.2%。

而從“豪宅線”調整後各區域成交量環比圖來看,龍華區域成交量環比上升257.1%,增幅最大,龍崗區域成交上漲12.2%,增幅最小。

成交上漲257.1%!深圳“豪宅稅”調整後,這個區賣得最多

成交價格方面,700萬-800萬元的成交量環比上漲550.0%,800萬-1000萬元上漲150.0%,600萬-700萬上漲136.4%,顯示豪宅線調整後市場上中高價位物業成交量上漲較為明顯。(以上數據來源:深圳貝殼研究院)

━━━━

限價政策依舊不放鬆

此次豪宅線調整後,深圳市住建局特別強調,深圳市仍然嚴格執行2016年以來的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政策。深圳對普通住房標準進行調整,將有利於使更多剛需家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剛需購房成本,滿足合理住房需求。

深圳貝殼研究院統計指出,當前置業者入市意願明顯增強,短中期市場氣氛將比以往更加地活躍。但長期來看,在“房住不炒”及深圳嚴厲調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市場價格大升的支撐因素或將不足,更多房源價格仍將會保持穩定的態勢

對此,美聯物業深圳及惠州區董事總經理江少傑表示,受到先行示範區以及豪宅稅調整的影響,深圳目前二手房市場比上半年態勢活躍,尤其是百花、後海、翠竹等片區的小戶型學位房,在“豪宅線”調整之後,成交更為活躍。預計策影響,未來幾個月還將會維持市場熱度。

廣東省住房和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調整豪宅總價標準之後,至少60%的房子都不是“豪宅”了。這樣,貫通“二手房-新房”的“換房”鏈條就可以循環起來了,只要二手房換房速度加快了,新房交易也將會被激活。

他表示,從大趨勢上看,深圳樓市已步入上升通道,但調控政策未鬆綁,並不支持明顯反彈,房價漲幅有限,自住的買家可選擇合適的時機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