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西施更是名列四大美女之首,經過千年流傳,早已深入人心

雖然各種民間傳說和野史記載,將美人西施的故事呈現得異彩紛呈,但關於西施究竟存在與否,如今依然有著各種爭論。

難道這個被人們念念不忘的美人,僅僅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西施,一個美麗的傳說

春秋末年,我國錢塘江一帶有兩個勢不兩立的國家,北邊的叫吳國,南邊的叫越國。

越國有一位傾國傾城的曠世美女——西施。西施本姓施,名夷光,因為家住西村,因此人們稱她為西施。

這個西施漂亮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她到山上去拾柴,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貌,忘記揮動翅膀,從天上掉了下來;她到小溪邊洗衣,水中的魚兒羞得沉入水底。這便是成語“沉魚落雁”的由來。

西施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是美,就連她心痛病發作的時候,捧心皺眉的模樣也有萬種風情。

隔壁東村施家的女兒想學她的模樣,剛剛一皺眉毛,就嚇得街坊鄰居們抱頭鼠竄,關門閉戶。這也造就了中國成語中,最富諷刺意義的詞——東施效顰。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後來,吳軍與越軍展開了一場較量,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帶著妻子手下,選擇了投降,到吳國當起了人質。

吳王夫差出行的時候,勾踐提著馬鞭,吆喝開道,盡力扮演著奴婢的角色。有一次,夫差病重,勾踐親自煎藥,並且親口品嚐夫差的糞便,祈福問安。兩年後,他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重新回到祖國。

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尋求報復吳王的方法。勾踐採納了手下范蠡的建議,向吳王夫差施展美人計。范蠡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美女,西施被選中。

范蠡對西施進行了三年的培訓,才準備將她送到吳國。

在培訓的這段時間裡,這對才子佳人產生了感情。范蠡在送西施去吳國的路上,心中十分矛盾,一路上唉聲嘆氣,而西施也是愁眉不展。

途中,他們遇到了一位白髮老者。老者聽說了他們的故事,教導說:“國家事大,復國重任寄託在你們身上!”說完,把手中一籃李子送給了兩人。

二人聽了老者的話,精神振奮,決定銘記老者的話,再次上路。後人便將這個地方叫做“攜李”。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吳王夫差一見西施,果然被迷得神魂顛倒。為求美人一笑,把江山扔在了一邊。而越國在此時積存實力,伺機復仇。

幾年後,越王勾踐帶兵北伐,吳國被打得落花流水。西施在越王勾踐復仇的道路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來西施這是立下大功一件,可越王勾踐的夫人不樂意了,她怕勾踐立西施為後,誣陷西施是亡國的狐狸精,令大將秦澤給西施拴塊大石頭沉江。

真是無巧不成書,秦澤的父親正是當初那位給西施和范蠡送李子的老漢,於是他們聯合暗中將西施這位功臣藏了起來。

再說勾踐,自從成功復仇滅吳後,他漸漸開始猜忌功臣。范蠡見勾踐只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決定歸隱。

范蠡臨行前去看望秦老漢,得知西施未死,喜出望外,於是攜同西施雲遊四海,浪跡天涯。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關於西施的結局,歷史上有著許多說法

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上述西施與范蠡浪跡天涯的浪漫說法,許多野史或文學作品都有記載。

例如《越絕書》雲:“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虎而去。”

明代的戲曲作家梁辰魚編成的《浣紗記》等著作也有提及。

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施的確被沉水而死

《墨子》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這本書編寫於戰國時期,距西施生活的年代並不遠,其中所舉的比干、孟賁、吳起之死,均與史實相符,由此推斷,西施被沉水有可能是真的。

不過這些說法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或戲曲、或詩詞,在史書中並沒有找到確切的根據。假如西施真有其人,那也不過是一個天生麗質,在吳越鬥爭中充當了工具的農家女子

西施真的存在嗎?

關於西施存在與否,歷史上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先來說說反對者的理由:

1.正史當中並沒有關於西施的記載

正史中最早記載吳越爭霸事件的是左丘明(春秋魯國史官)編寫的《左傳》,整個事件中,根本就沒有提及到西施這樣的人。

同樣《國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相傳也是左丘明所寫)中也記載了吳越兩次交戰,也都寫了勾踐失敗後到吳國為奴以及後來勾踐報仇雪恥之事,但都未提到西施。

後來,司馬遷寫《史記》時與西施發生故事的時間相差300多年,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看清朝的歷史,應當說是資料是最豐富的、最完整的和最容易寫的,但司馬遷也隻字不提西施。

2.西施是古代美女的通稱

早於吳越爭霸約200年的《管子》中說:“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也就是說“西施”在古代,是美女的通稱,並不是實指一個人的名字。

3.最先將西施與吳越爭霸掛鉤的典籍,並不靠譜

直到東漢的《越絕書》中,西施才開始與吳越戰爭掛靠,書中說:“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

此後,西施作為吳越戰爭的歷史人物,開始出現於民間傳說。

而《越絕書》是部連作者都不能確定的書,其內容大多來自於傳聞異說,所以此書的資料不太可靠。

4.中國歷史上,女子總作為國家敗亡的替罪羊

中國歷史上,只要一到國家敗亡,就會找女子來當替罪羊。

夏桀有妹喜,商紂有妲己,周幽有褒姒,不一而足。

因此,吳越爭霸中的美人計,也不過是“女禍亡國論”的一種,是封建社會史學家和小說家慣用的伎倆。西施則是在這種觀念下,特意杜撰的一個人物而已。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而相信西施存在的人,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1.“美人計”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

不管是施行“美人計”或者誤中“美人計”,都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

西施最開始之所以不出現在史書中,是因為吳、越兩國的史學家有所顧忌而隱諱不說。

而司馬遷創作《史記》時,追求嚴謹,正史不談的,他也沒有寫進《史記》當中。

2.有文物和遺址的支撐

浙江紹興曾出土了兩面漢代製作的吳越人物畫像銅鏡,畫像內容、題款有吳王、伍子胥、越王、范蠡、越王和二女。

畫中吳王怒視伍子胥,伍子胥則慷慨拔劍作欲自刎之態,越王與范蠡竊竊私語,暗自得意,那寬袖長裙、亭亭玉立、風姿綽約的二女,當然就是西施和一同進獻的美女鄭旦了。

況且,為西施教習歌舞的土城山遺址尚在,供西施居住遊覽的姑蘇臺、館娃宮、西施洞、玩月池等遺址尚存,由此認為確有西施其人其事。

難以置信!沉魚落雁的西施,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結語

關於西施存在與否,現在還沒有確切的鐵證

不過從種種跡象上看,似乎西施並不存在的可信度較高。因為故事和遺蹟的杜撰,是中國文人最擅長的事。

西施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罷,都希望各位看官能夠理性對待。

當然,我們也更願意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一個仙姿佚貌,心繫國家的美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