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各位親愛的青年朋友們:你們好!

我是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工,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馬拉松愛好者。從2013年愛上跑步到今天我已經跑過大大小小10場比賽。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可能愛運動的同學見過我,基本上每天我都會跑步。在大多數不跑步的人看來這是一項枯燥無趣的運動,無論嚴寒酷暑我們早早起床,傻呵呵的繞操場跑上2-30圈,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有趣吧?然而,跑者們卻樂在其中,他們用“跑了才會懂”這句話來回答質疑。今天,很榮幸有機會能夠分享我的跑步故事,可能聽完後,你們仍然不會選擇跑步,但是希望你們不跑也能懂。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三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愛上跑步?全馬330是怎樣一種體驗?長跑到底教會我什麼?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1、為什麼人們會愛上跑步?

——我想愛跑步的人都經歷了一個從堅持到享受的過程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我是從2012年底開始感覺身體素質下降的:工作8年,胖了20斤;晚上失眠、早晨醒的特別早;過年一共喝了兩次酒,每次不超過2兩,卻吐得一塌糊塗。當時我在渤海校區工作,13年3月新學期開始,恰好學校推行晨跑,我就和同事們一起陪著學生開始跑。跟大家一樣,剛開始只跑1-2公里,就感覺心跳加速、肺快炸了,很慶幸在渤海校區那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沒有娛樂項目,我又睡不著覺,還有練過長跑的同事一起陪跑。於是逐漸逐漸的,身體積極的接受了跑步這事兒,與之相應,跑步的距離一點一點的增長。跑姿也得以形成,呼吸節奏變得穩定,脈搏也安定下來了。我可以逐漸地完成10圈,15圈......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在這個階段,我讀到了村上春樹先生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書中說:凡是需要堅持的事,都很難做長久,因為堅持意味著痛苦。而跑步是快樂的,這種簡單、持續的機械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這種精神毒品讓人感覺輕鬆、愉悅,讓人上癮。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習慣跑步的人不讓跑了,反而會感覺很難受。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跑步半年,13年9月參加學校運動會,我獲得教工男青400的第二名,3000的第四名。剛畢業時,我無法獲得名次,現在反而超過了大多數同事。

2、全馬330是怎樣一種體驗?

——跑馬拉松可以獲得戰勝自我的強烈滿足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回到保定校區工作後,我跑的更加規律,甚至可以完成20公里的半程馬拉松。到2015年,我開始計劃首個全程馬拉松。我選定的目標是被稱為國馬的北京馬拉松。

2015年的北馬要從近10萬人中抽取3萬人參賽。7月底抽籤結果公佈,好多朋友都沒有中籤,我也沒有。當時跑步微信群裡死氣沉沉,充滿失望。在8.1我悄悄帶上2瓶水,4塊糖,到操場跑了一個全程,當時覺得準備了這麼久一定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照片是自己跑完全馬,朋友們吃過早飯後回來給我加油時拍的照片,當時跑了4小時13分。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很幸運通過參加贊助商投票活動又獲得了參賽機會。真實的馬拉松很困難,我從10公里喝下第一口水後開始打嗝,22公里不能堅持跑步,半走半跑到32公里把胃酸都吐出來才好一些。最後的8、9公里非常絕望,看著老爺爺和胖姑娘紛紛超過我,聽到收容車按著喇叭從身邊緩緩駛過,特別想放棄。但是想想給我投票的4800多名朋友、朋友的朋友、校友,我真的不好意思。就這樣,用時5小時22分比訓練水平慢了70分鐘,我完成了人生首個馬拉松,走過終點,打開手機,找到焦急等待我的朋友們,與大家擁抱、淚流滿面。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北馬之後,我把目標定在了330,330這個數字是業餘跑者封神的時間,跑進去了,大家才會跟你開玩笑,稱呼我為“村神”。馬拉松總長度42.195公里,3小時30分完成,意味著每公里配速459,即以2分鐘一圈的速度不間斷的跑上106圈,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試一試可以堅持多少圈。

我查資料、定計劃,認真準備。每天慢跑積累月跑量,每週專門有一天進行800米*10組的間歇跑鍛鍊心肺,每個月都會進行兩次32公里以上的長距離慢跑,提高身體在疲勞的狀況下保持速度的能力。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跑馬的最大障礙是撞牆(the bonk),一般出現在32公里後體力耗盡時,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彷彿一堵牆擋在面前,無法衝破只想放棄,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感受。每個人的撞牆表現都不一樣,大多的是抽筋,而我的問題是胃炎,跑步時內臟溫度升高,喝涼水引起打嗝、反酸。為此我開始好好吃飯、不再喝酒,有意識的在跑步時不吃不喝,做一名駱駝跑者。

去年5月秦皇島馬拉松,我終於以3小時27分完成比賽,過程依然艱難,但是,這種長期準備後實現目標的滿足真的很棒。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3、長跑教會我什麼?

——我的收穫和再出發的心情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長跑不僅給了我健康的身體、規律的作息、開朗的心態,還教會我很多。

譬如:戰勝自己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在長跑中,在馬拉松賽道上,總會有更具天賦,更努力的人比你跑的更快,更好。你永遠不可能超過所有對手,如果有什麼必須戰勝的人,那就只能是過去最好的自己。人生也是這樣,無論什麼事,贏了別人也罷,輸給別人也罷,都不必太計較,能夠不矇蔽自己,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才是最重要的。

專注付出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42公里非常的長,長到訓練中的一切不足和不認真都會暴露出來。就算我們制定了科學的計劃,每天認認真真的完成訓練,比賽時也可能輸給意外。譬如:賽前吃了不熟悉的食物、舍友打呼嚕沒有睡好、糟糕的天氣等等。我們能夠做的只有認真努力的做好自己。不斷地從一次次失敗中汲取教訓,在下一次機會中努力發揮。

迎擊危險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跑馬拉松的人都會追求個人PB,PB就是personal best,個人最好成績。每一次個人最好成績的取得,都是一次次迴歸初心,從零出發,發奮努力的過程,周密計劃,不斷地挖掘潛力。

2018年我沒有報名馬拉松,而是跟十多個朋友一起報名了石家莊100公里越野。去年一個朋友退賽後的博文觸動了我,他在比賽中感到的“愉悅”、“壯闊”、“崩潰”、“死亡”、“放下”等情緒,這些都是我未曾體會過的。我想在我這個年紀仍對未知感興趣、仍有勇氣迎擊危險,隨時準備著再出發,就是跑步帶給我最大的收穫。

跑步5年,終於跑進330,但我仍可以歸零再出發

7年長跑感觸分享——跑了就會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