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看见更大的世界,今日头条做了这件事儿

为了看见更大的世界,今日头条做了这件事儿

为了看见更大的世界,今日头条做了这件事儿

11月15日,冬初的天气里,我参加了一个名为“生机大会”的会,当时脑子里闪过“万物并作”这句话。这其实是今日头条一年一度的创作者大会。这些创作者有医生,有老师,也有普通的农人。这种参差多样的构成,确实有种生机勃勃之感,让我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媒体务工人员,不禁露出了亲叔般慈祥的微笑。

今日头条一向很钟情森林风,他们喜欢用生机、生态、生长这些词来描述他们的产品矩阵。而他们的发展也确实呈现万物并作、日新月异的状态。这次会上新晋CEO朱文佳正式跟公众见面,这个2015年加入字节跳动的年轻人,今年6月成为今日头条APP的负责人,显示了公司用人的不拘一格。而朱文佳也正在完善着今日头条的产品生态。

在演讲中,朱文佳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打破“茧房效应”?这是一个真问题,人们究竟应该如何避免自己的世界坍缩,以至于里面只有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呢?

朱文佳给出了“一横一竖”方案,即用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这一横,尽可能多样的分发方式这一竖,构建一个没有边界的坐标空间,以此来让你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希望把今日头条打造成一个内容体裁足够丰富,分发方式足够多样的通用信息平台。

朱文佳的阐释中,通用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丰富,能够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朱文佳这样说。当你所能接触的信息世界没有边界,信息茧房也就被打破了。



为了看见更大的世界,今日头条做了这件事儿

对读者而言,通用信息平台意味着他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而对于内容创造者而言,即使很小众的领域,在这里也能吸引到目标读者。通用信息平台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读者和创作者,实现了人与信息、创作与交流的充分对接。

大会上播放了很多创作者的视频,其中就有我关注已久的“宫殿君”。每次去故宫最受不了的就是导游嘴里那些比宫斗剧还离谱的野史段子,但故宫文化这种专业的小众知识又很难得到权威答案。自从关注了“宫殿君”,琉璃瓦上为什么没有鸟屎,彩绘为什么龙在下凤在上,都有了正解。

最使我感动的是那些来自社会基层的创作者,竹编、养鹅、修车这些事情都能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呈现。从今日头条平台上,一个曾经不被关注的世界重新被看到。而这些创作人也收获了关注,得到了收益。“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不光要看到那些更耀眼更宏大的世界,也要看到那些微小的角落。让微小的世界也得以呈现,正是通用信息平台的意义之一。

朱文佳把搜索当成建设通用信息平台的一个着力点。他本人坦言,在用户体验方面,头条搜索已经进入了业界的第一梯队。他将头条搜索形容为推荐引擎和搜索引擎的无缝结合,这正是基于头条海量的信息流。通俗一点说,比如你在头条搜索里查询汉服,可以同时看到今日头条平台上和全网众多创作者所创作的有关汉服的文章、小视频等众多相关内容。在这个闭环里,搜索使推荐更加精准,推荐也促进了人们对搜索的兴趣。

上线7年,今日头条已涵盖图文、视频、问答、微头条、专栏、小说、直播和音频等内容体裁,并囊括内容运营、推荐引擎、关注订阅和搜索引擎等分发方式。今日头条的产品矩阵不断壮大,新的生命不断生长出来。纵观今日头条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当年同时起家的平台很多,如今大多已经零落成尘。在我看来,今日头条能一枝独秀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及时注意到了原创内容的重要性,并迅速将内容生态培育当成主线来抓。

2015年他们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即帮助至少1000个头条号原创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底收入。今年这项计划变成了“万人万元”。今日头条生态总经理洪绯表示,他们将主要从百亿流量包、个性化IP打造和多元变现方式三方面,助力优质创作者获得更多收益。种子经过真金白银的浇灌,终于有了“生机”。目前平台上垂直领域增长迅速,情感、数码、钓鱼等14个垂直类月消费增长超过100%。微头条、小视频、问答发布量同比增长50%,阅读量增长141%。2019年9月有9314位创作者首月创作即获10万+。

从信息分发平台,到内容原创平台,再到通用信息平台。今日头条不断自我革命,使自己成为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的“地与天”。

生机的玄妙是什么?是不断突破生命的边界,是使人“生”的同时也得到“自生”。今日头条通过“一横一竖”所开启的更大世界里,万物正在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