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问题不是简单的信用问题 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企业合规问题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原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原副部长杨益日前在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对企业合规问题不够重视,但近几年由于强化企业合规监管,很多跨国企业被处罚,合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杨益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受到很大影响,面临严峻、巨大的合规风险。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遭受了很多处罚,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100多家中企进行了处罚,严重的甚至被列入黑名单。

据了解,世行黑名单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企业合规水平。世行黑名单即被世界银行实施第一种制裁的企业和个人名单,这些企业和个人被附条件的取消资格或者永久取消资格,即在被处罚期限内禁止承接世行资助项目。

“合规问题不仅是简单的企业信用问题,严重时会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企业如果严重违纪或不合规,马上会涉及到休克、破产、倒闭。”杨益表示,所以,企业合规是一种软实力,它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内在的需要,还是企业现代管理、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具体表现。

世行在1999年至2009年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数量很少,2009年以后大量增加,包括不少中国企业。2015年7月31日,被列入世行黑名单的中国企业和个人不足40个,而2018年7月31日的数据显示,世行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有88个。另外,自2011年至2019年7月3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制裁名单中共有2800余项左右(涉及企业与个人),其中涉及中国企业及个人的处罚有800余项。而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7月31日,中国企业及个人受到的处罚则达到700余项。

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合规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对合规风险认识不足。随着近几年中企走出去步伐加快,导致更多企业被曝出不合规经营。当很多国外企业把合规风险作为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风险时,多数中国企业还把资金、技术、市场等传统商业风险作为主要风险。

“为了降低合规风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更多了解目标市场。不少企业以为海外不同地区风险相似,但实际上差别很大,企业应因地制宜。”金杜律师事务所金融资本部合伙人吕膺昊表示,具体的法律风险问题通常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直接投资以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交易、劳工问题、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经营管理不善。

吕膺昊介绍说,在东南亚市场,大部分投资者接触不到直接资源,只能和中间商对话,很多中企尤其是民营企业出于市值管理的需求,仓促作出投资决策,但对于东南亚的政治生态、商业形态、潜在环境、风险和合规没有进一步了解,最后导致相当多项目失败。而在拉美地区,由于国家信用和工会劳工组织势力较庞大,中企在拉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会遇到劳工冲突。

“特别是在非洲,最近几年,非洲政府、公益团体和民众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法律政策一直在变化,相关标准逐步提高。”吕膺昊称,这导致中企先期项目的估算成本难以控制,投资项目难以进行。

吕膺昊表示,中企需要在有经验的顾问协助下对不同市场甄别、量化风险,尽量通过法律合规工作杜绝或者降低风险。假设风险不能量化,企业要综合考虑法律合规以及法律上、财务上和税务上的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杨益表示,从内部合规管理上,企业也要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使企业形成合规文化。同时,加强对企业合规人才的培训和合规重大问题的研究。此外,对国际和个别国家所谓非国际通行规则带有一些歧视性的保护措施和政策,企业可以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通过多双边途径交涉和维护,争取把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政策规定“去掉”。


投稿/建议:[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