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飞天”历经千年如何演绎?了解后想不想去敦煌看看?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天是指的苍穹,但是确认为天也是存在有意志,所以也就被称作天意。而在在佛教中娑婆世界是多层次的,而这个世界中是有天界的存在,而记载中的天界的任务被翻译为天人,也就被简称为天,而飞天则被刻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我们所熟知的敦煌飞天也是莫高窟的名片,是一个艺术的标志。

现在只要说起飞天人们都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在敦煌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都画有飞天。其数量也是非常多,也可以说是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壁画中“飞天”历经千年如何演绎?了解后想不想去敦煌看看?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并不是翅膀和羽毛,而是用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展现出凌空翱翔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这也是传统的基础上去吸收和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创造出了敦煌飞天形象。

敦煌飞天应该是在唐代的时候完成了中外吸收的过程,在这期间完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是在这个时候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吗,在唐代飞天被应用在在藻井、佛龛、四披上,而且在唐代还有不少双飞天。

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还有还有裸体飞天、童子飞天等。在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基本是在造型动态没有什么更新,基本是已经走向公式化。即使风格特点是有差别的,但也渐渐地失去了艺术生命。

敦煌莫高窟是历时千余年才有了众多飞天形象,所以飞天也是是民族艺术的瑰宝,而这些飞天的形象也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一个体现。

也是多种文化中的交互碰撞与融合,经过时间磨砺形成了被人认同的新文化。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基本是从十六国开始记录了十个朝代,这也是一种中西文化的交流所产生的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飞天姿态意境和风格都在经历不断的变化。

在隋朝建立的几十年里,隋文帝和隋炀帝非常喜欢佛教,所以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也被大范围传播。所以在隋朝就建了百余个洞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这个事情敦煌飞天数目开始骤增,这也是敦煌飞天艺术的一个高峰期,所以隋代也是敦煌飞天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朝代中的飞天不仅精美而且色彩斑斓,生动的展现了动感和生命的活力。

隋代的飞天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造型也是开始线、色并用。深刻的让人感觉到隋代的洞窟真的是飞天的世界。聚集在隋代也是莫高窟建窟最频繁的朝代。根据不完全统计隋朝建立仅仅是三十八年,而这个时期却建窟一百余个其中新窟有一百零一,在当时还重修北朝石窟五个。而以后的四个朝代一共现存洞窟也只有三十六个,也就相当于隋朝的三分之一。

唐朝应该是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石窟壁画开始进入了成熟的一个时期。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朝有着非常强盛的国力,也让当时佛教的发展有了充足的条件。而且统治者非常注重对佛教的倡导促进了佛教的繁盛。

而据记载唐代洞窟现存的有236个。在中原的五代时期国力开始持续走低。这时候的敦煌洞窟中的壁画开始由大变小,这也让壁画整体失去了雄浑之势,所以飞天画也逐渐进入了衰落阶段。

飞天在造型上多是善良、美丽的形象,所表达的基本情感也是飞舞、开朗、乐观的情趣,这也是生命力所存在的地方。敦煌飞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向我们展示了各个时代特色和风格,所代表的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还在吸引着我们。从来没有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他们存在于壁画中、工艺文中,所展现的飞天的形象不断地给人们启迪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