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曲豔麗 | 文

11月14日,浙商銀行在A股正式啟動申購。

當我們研究一個銀行的估值時,有一個常常被忽略、實際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家銀行的底色。

看懂浙商銀行,從看懂浙江民營經濟開始。

浙江與山東,向來有“經濟第三強省”之爭。

在11月16日剛剛公佈的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數據中,除了排名前兩位的廣東省、江蘇省,山東GDP總量62309.4億元,首破6萬億,而浙江前三季度GDP總量為43199億元,山東多於浙江近45%。

然而,以人均論,浙江又明顯更勝一籌。山東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常住人口過億,人均GDP約為62309.4元,而浙江常住人口只有5000多萬,人均GDP約為75299元。

浙江一直給世人留有“富庶、藏富於民”的印象,也是因為如此。

和山東不一樣的是,浙江是“小政府、大市場”,民營經濟活躍度高。而且,浙江民營經濟有非常顯著的特色:製造業的產業集群。

也就是說,在浙江,常常整個縣、整個鄉鎮都做同一個行業,下游帶動上游,例如紹興、慈溪、嘉興的紡織業、寧波的汽車零配件、義烏的小商品製造,蕭山、鎮海的石化化工,桐廬的物流等等,再加上杭州的互聯網、商貿流通。

浙江的產業結構很多元化,中小企業主尤其多。浙商的那種白手起家、敢做實幹的鮮活的企業家精神,從古越的商聖范蠡開始,到元末明初的沈萬三、清末胡雪巖,再到如今,愈加活躍興盛,從製造業到互聯網,從不缺席。

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中,浙江企業佔據92席。浙商,就是浙商銀行的底色。

1

股權結構不一樣

浙商銀行的股權結構,既有代表性,又有特別之處。

招股說明書披露了浙商銀行的30家內資股股東:

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其中,第一大股東是浙江金控,持股比例14.19%,系省屬國企,由浙江省財政廳監督管理。

而其餘29家股東,單獨持股均不超過10%,絕大多數股東甚至不超過5%,其中大部分是浙江省內的頭部民營企業。

這種以國有股權為主,民營企業參股的股權結構,且股權比例非常分散,其優勢是:不會出現內部人控制、或者個別股東控制的公司。

招股說明書中寫道:“截至7月31日,本行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而且,這些大型民營企業股東從紡織業到汽車零配件、從新材料到影視,涵蓋了浙江民營經濟方方面面的元素,與實體經濟貼得很近,有市場化運作的視野。

浙商銀行的很多做事風格都可以看出來,開發了很多適合中小企業真實需求的工具。例如,沉澱金融資產的盤活:一般企業在銀行買1000萬的理財產品,三個月期限之內,想用一天是很難做到的。然而,通過浙商銀行池化平臺的超短貸產品,企業最長30天、最短數個小時可以做頭寸資金備付,靈活而且融資成本可降低20%以上,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工作做得很細緻。

據悉,浙商銀行總行領導每年都要帶頭走訪超百家企業,面對面交流。

這種股權結構是有歷史淵源的。

浙商銀行的前身,是中外合資的浙江商業銀行,成立於1993年。

2003年,浙江商業銀行重組,這時,萬向控股、橫店集團、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等12家企業入股。2004年,重組、更名完成,浙江這片民營經濟沃土自此有了自己的全國性銀行。

縱觀歷年,浙商銀行每隔兩三年,就會有一次增資擴股。原有股東大多保持齊頭並進,並且不斷有新的民營企業加入,例如2009年入股的浙江華通控股等。

一眾股東齊心合力,這就很難得了。治理結構的穩定,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估值而言,是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2

“00後”不一樣

事實上,A股優質銀行股的漲幅從來就不低,並不輸於其他核心資產。

就在悄無聲息中,今年一些銀行股錄得不少的漲幅,平安銀行漲幅超過75%。股份制銀行完全是業績說話。

銀行股不會像一些題材股,一週就能帶來翻倍的收益。然而,銀行股走勢穩健,業績紮實。長期而言,持有優質銀行股的收益率,也很有吸引力。

在A股,表現最優秀的銀行,像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都是與實體經濟貼得很緊密,專注於服務中小微企業或者零售客戶的股份制銀行。

掛牌交易在即的浙商銀行也是如此,定製化的開發了很多貸款融資工具,深諳中小企業痛點。

例如“應收款鏈平臺”,浙商銀行是業內第一家將區塊鏈應用於應收賬款場景的商業銀行。它利用區塊鏈技術,把供應鏈上下游組成一個“微信群”,供應鏈核心企業來當“群主”,上下游的中小企業都在群裡。核心企業以自身的商業信用簽發區塊鏈應收款,中小企業利用收到的區塊鏈應收款盤活變現,“背靠大樹好乘涼”,資金成本更低。

舉個例子,美特斯邦威的上游有數百家供應商,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這樣的銷售旺季,大量貨品要提前鋪進。在應收款鏈平臺上,美特斯邦威向上遊供應商簽發承兌區塊鏈應收款,並在浙商銀行給予的授信額度內申請保兌。上游供應商收到區塊鏈應收款後,可以變現也可以在浙商銀行入池質押融資。

仔細一想,浙商銀行對區塊鏈的這一應用,是適應浙江民營經濟“製造業的產業集群“這一特色的。浙江各縣鎮的龍頭企業,其上游都是本地很多小供應商,如果賬期回籠時間較長,小供應商們自身融資能力很弱。

應收款鏈平臺相當於以點帶面,令產業鏈得以“去槓桿、降成本”。

浙商銀行以金融科技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挑戰,這一點,也借勢了杭州的互聯網基因。

身為靈活創新的“00後銀行”,浙商銀行雖然成立時間短、可能資產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是爆發力強,包袱也小。

前三季度,浙商銀行集團實現營收344.03億元,同比增長25.04%;淨利潤114.08億元,同比增長15.29%,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兩位數的增長。

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招股說明書披露了過去三年的數據,與股份行絕對龍頭的招商銀行相較,浙商銀行的成長性絕不遜色,且高於上市股份行平均增速。

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公開信息顯示,浙商銀行超過60%的小微企業貸款發生在江浙滬,區域內經濟發達且活躍。從不良率也能看出這一點,浙商銀行總體的不良貸款水平控制得不錯,優於上市股份行平均。

這也就是中泰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浙商銀行)資產質量總體穩定,綜合看股份行中僅次於招商銀行”的原因。

浙商銀行,到底哪裡不一樣?

實體經濟是銀行安身立命的基礎。浙商銀行的故事,就是浙江民營經濟在金融領域的一個投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