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少年的你,莫负青春债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最近比较火,它揭露了血淋淋的校园暴力问题。有网友评论说,这个电影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另外一只伸向校园的魔爪——套路贷,或者叫“不良校园贷”。


所谓不良“校园贷”,是指一些非法放贷机构通过“零利息”“超便捷”“零风险”等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学生向其借款,最终引诱借款学生跌入“套路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可以说,不良“校园贷”的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

近年,大学生信贷消费旺盛。据测算,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的规模达到数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催生出庞大的消费信贷需求。

嘿!少年的你,莫负青春债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18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最高,有近半大学生有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行为。

庞大的信贷消费需求面前,“套”深“坑”多的各类非正规网贷平台也混入校园,令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主要的套路有下面几种。

1、诱惑借款

抓住了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放宽贷款条件,如提供个人信息就可以,既不看征信报告或信用分,也无需抵押物品或担保人。放贷金额起初只有三五千元,短期内利息驴打滚式增加,一路攀升到学生无法偿还的地步。

哈尔滨警方曾公布过一起真实案件。一女生借款3000元,一个月后连本钱带利息共需还款27000元。学生本来就是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如此近10倍的利滚利,自然无法偿还。此时就会有专人对大学生进行恐吓骚扰,干扰其正常生活。

2、合同埋坑

由于套路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只是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而已,所以在合同中会埋各种坑,比如抵押、担保、手续费、违约金等,以及用虚假方式掩盖事实,用不被法律允许的条款做阴阳合同等等。

大学生签贷款合同前,以为只是还本金,签合同后又被追加各种费用。一旦超过还款能力,就会被“合同”把控,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3、平账危机

许多非法套路贷、校园贷“逾期还款”时限,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一过时限债务会翻着倍往上涨。

当借贷学生还不上钱,就被要求“平账”,即去别的“贷款公司”借款还钱,欠下更高额的债务。

嘿!少年的你,莫负青春债

4、规避监管

法律不保护高利贷,因此非法校园贷从业人员会陪借款学生去银行取钱,通过现金转账,留下银行流水凭据。

有些校园贷会先将借贷全部金额打入银行卡,学生取出后,却因各种名目(收取手续费,提前扣除当月的利息、保证金等)得不到全部款项,但还款时仍得全额还款。

举个例子,比如贷款金额是10000元的话,除去扣除的保证金跟要收取的25%的服务费和手续费后,学生实际到手的只有5000多元钱。但是还款时依然得按照10000元进行还款。

针对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的情况,好消息是,国家银监会、教育部、公安部等机关已经联合出手,打出治理组合拳。

2016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

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嘿!少年的你,莫负青春债

同时教育部、公安部也将联合有关部门对不良“校园贷”机构进行严厉打击。为及时准确掌握相关线索,在“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开通“不良‘校园贷’举报通道”,向广大师生、家长征集不良“校园贷”线索。

而金融监管部门机构叫停违规“校园贷”的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去应对不良校园贷,但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广大在校学生:

第一,头脑要清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轻信。

第二,花钱要理性。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第三,借钱走“正道”。如果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安全系数高、信用口碑好的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产品。

嘿!少年的你,莫负青春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