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初心使命】怀揣一颗“赤热”之心,以“党建+”服务模式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她外表温婉朴素,言语中透露出几分干练;她为人诚恳热情,真诚之中流淌出一股力量;她凭着对社区工作无限热爱的这股劲,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就是玉泉区兴隆巷街道四里营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孙华。

【身边的初心使命】怀揣一颗“赤热”之心,以“党建+”服务模式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我是2008年通过全市招考进入社区工作,最初被分配到全国模范社区清泉街社区,那一阶段,在‘全国先进社区工作者’武荷香的带领下,一步步进入社区工作、了解社区工作。”孙华说道,“2013年我来到了刚从西菜园划归到兴隆巷街道,新建成立的四里营西社区,并担任社区主任一职。”

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6年来,以“党建+服务”融合式社区治理模式,推进多元协同共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交流互鉴,现已走出一条适合本社区实际的一些工作做法,初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社区奠定良好基础。

【身边的初心使命】怀揣一颗“赤热”之心,以“党建+”服务模式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多年来,四里营西社区在支部书记孙华的带领下,按照区委组织部制定的“3441”工作思路为统领,结合“1346”工作法,提出了 “为老助残、用爱服务”的口号,积极联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社工队伍的力量,为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提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服务。此外,社区整合辖区各方资源,形成了以包联单位、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党委,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创新服务,着力推进多元协同共建共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社区支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块基石,要发挥宣传动员作用,广泛动员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工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群体,组织他们认领政策宣传、青少年指导、弱势群体帮扶、文体娱乐等11个服务岗位,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做实做细做精。近几年,社区支部也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开展诸多惠民服务显成效。如,联合残联融爱助残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开展每周一期的专业插花培训、烘焙、包装等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联合内蒙古青禾未成年人关护中心,开办了暑期托管班等,把居民的需求变成我们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孙华介绍。

【身边的初心使命】怀揣一颗“赤热”之心,以“党建+”服务模式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作为社区“大管家”,孙华时常入户走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据了解,四里营西社区针对社区“三多”(即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困难人员多)的特点采取了“三心工程”(即为老助残的“暖心工程”、化解矛盾的“民心工程”、志愿服务的“联心工程”)和“六民”服务 (“为民”服务、“助民”服务、“安民”服务、“乐民”服务、“便民”服务、“育民”服务)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做到了社区事务齐抓共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当然,孙华只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典型缩影。他们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对员”扎根基层一线,成为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根基的中坚力量。他们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居民心中高高飘扬;坚持服务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融合社会各方资源,营造安定有序的基层社会环境;坚持促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带领社区居民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共创幸福和谐社区不断注入“新能量”“新智慧”。(泉媒体记者:佟永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