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林: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是解決基礎教育問題的突破口

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是目前解決基礎教育眾多問題的突破口,而明確教師專業化核心內容是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基礎和切入點,北京四中希望以一所學校的努力為這一問題提供某種思考嘗試,做一個“探路人”。

當下基礎教育領域面臨的困境

目前,基礎教育在大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但歸納起來,其根本的問題在於,作為四個重要教育主體的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在教育政策、輿論、實踐和訴求等方面沒實現很好的有機協調。因此,在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時,或過於低效,或缺乏有的放矢、難以抓住問題的核心,導致相關問題解決往往過於表面化,流於形式。通過研究,本文認為做好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工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而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明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容。

大家普遍認識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但對於什麼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包含哪些內容,以及如何去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似乎還未達成共識,通常做法是將業務學習類型的工作視作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提升手段。這樣一來,一線教師在專業發展上是迷惑的,除了被動地參加培訓以外,自己在專業努力的方向上並不清晰;而教育管理者們,在習慣性的工作推進中,也會陷入迷惑,對於該為教師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如何明確業務要求,也不清晰。

明確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內容是切入點

教育困境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困境是相關聯的,首先要做的是教師專業化核心內容的構建。

第一,教育行政部門和研究機構共同研究出臺教師專業化發展核心內容的基本框架,初步完成教師專業化內容體系的建設。

第二,大學的師範專業要規範專業內容設置,選好教科書,重點關注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哲學和教育史,以及現實教育中突出問題與教育研究前沿。大學師範教育承擔的是教師專業化職前課程的供給任務。

第三,區縣教師培訓機構要優化職後培訓課程,關注教育實踐問題的理論認識,以及實踐的行為規範,在廣大教師中樹立“用教育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的意識。區縣培訓機構負責的是教師專業提升具體實施的工作。

第四,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適當調整教師職評等工作評價的方式,把相關內容的學習、培訓經歷作為評價的重要選項。學校還要牢牢抓住“實踐性反思”這一根本屬性,結合實踐,大力提升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水平。

第五,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應把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使之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學科、專業,有自己的獨立理論體系。

第六,“教師減負”工作對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意義非凡。如果不必要的負擔持續作用到教師身上,他們將無暇學習、提升自己業務水平與能力,難以保證工作質量。所以,解放教師,減輕“教師負擔”,讓各位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有願望學習、實踐和反思。

北京四中的一些初步探索



1、以實踐為先導打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典型樣例

通過對北京四中教師基本情況的調研與分析,首先將“青年教師”群體確立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典型樣例進行培養。從整理入職3年以來青年教師的數據資料入手,到開展青年教師成長及發展需求調研,再結合對兄弟學校青年教師培訓的調研訪談,制定了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培養步驟和成果設想。針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應屆畢業生)以及入職5年內的青年教師,堅持實用性培養與素質性培養相結合、普遍性培養與重點培養相結合、漸進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培養具有北京四中特色的專業型、綜合型人才為目的,運用混合式學習方法,採用“三化”(即學習方式多樣化、導師輔導日常化、考核評估規範化)的培養方式,分階段逐步推進。爭取在5年的時間內,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師德、嚴謹態度、精湛專業技能、高超教學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等良好品質的青年教師隊伍。

對於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應屆畢業生),在區級新教師培訓的基礎上,通過1年定期沙龍、論壇、定向答疑等方式,幫助他們初步適應北京四中的教育教學節奏,多一些角度瞭解北京四中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對於入職5年內的青年教師,幫助其進一步適應北京四中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上爭取開始“經師”逐步向“能師”過渡,教育工作上開始承擔並逐步適應班主任工作。

實行“雙導師+團隊”工作室(“共籌”“合作行動”的方式)的培養機制。堅持“教學—德育—科研”的培養內容,定期組織校內外專家講座,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走出去、請進來”,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和先進教育理念,開闊思路、充養心智。讓他們靜心學習,平心思考,精心設計未來的教學工作。為青年教師配備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依據“青年教師能力標準”開展一對一指導。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校內外各種教學比賽,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和年度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討會等活動,組織廣大青年教師深入交流教學技能、教學經驗和方法。充分發揮教學顧問和學術委員會的職能,針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開展專業諮詢。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宏觀的培養方案,具體到兩個學期的培養課程。在實踐為先導的引領下,不斷檢視、反思培養課程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及時調整與改進,正在初步打造適合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培養課程與內容。

2、以科研為依託研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系統架構

實踐先行需要理論作支撐,以青年教師為抓手開展教師專業化培養,是基於北京四中有力的科研依託。在申請和完成“北京四中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標準的研究實踐”與“基於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兩個專項課題過程中,藉助學校教師發展中心這一專業機構的力量,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硬件保障與智力支持。

一是構建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標準框架。



二是細化框架內容,使標準和教師的教學行為之間建立有機聯繫。



三是以教師專業發展個案和新任教師群體(組別)標準制定前後的對比為基礎,開展專業標準落地的比較研究,形成基於標準的中學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發展評估體系。這樣,不僅能給教師提供宏觀的方向引領,又能提供微觀的可操作目標。

經過一年多團隊的實踐與研究,初步確立《北京四中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標準》(見圖1)。這是目前初步的設計與構架,未來需要逐步明晰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各核心目標問題領域下的專業標準,形成由低到高遞進式的維度目標;將各核心目標問題領域下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標準轉化為教師的專業行為,形成與標準對應,且便於操作及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的評估指標。

教師專業標準的真正目的,即終極價值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是促進明日的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終身積極地發展。所以標準既是對教師培養和實踐之質量的系列期望, 也是一種確保教育卓越的手段, 不應該與對學生實際學習和成長的關注和責任相互脫節。特別同意這一重要主張,在教師專業標準的核心內容設計中,最終的評價維度一定是基於學生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發展。這一工作極具挑戰,但完成之後將會對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引領作用,不但助力教師成長,更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最終會讓廣大學生受益。

因此,堅持理論與實踐同行,從青年教師群體入手,先重點打造教學新手的專業標準與行為特徵,形成相應的評估指標,然後逐漸推進到其他發展階段教師的標準與行為、評估,最終研磨出北京四中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系統體系。結合學校實際在微觀層面作出不同階段的具體規約,形成中學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系統化的專業標準。

馬景林: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是解決基礎教育問題的突破口

圖1 北京四中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標準框架

3、以現實為基礎完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配套工作

在打造典型樣例、研磨教師專業標準及核心內容、評估指標的同時,在學校發展現實的基礎上,提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配套措施與制度。

首先,在“教師專業化標準”裡特別強調兩點原則:一是適當分級原則,即要注意到教師從教時間以及經驗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群體,標準要有所不同;二是要適當給出指導性意見,即針對不同標準要求,給出具體實施的路徑。配套相應的書目、論文,還有一些重點問題的文獻檢索,作為附件提供支持。

其次,集中學校的科研力量,適當藉助校外科研支持,共同明確北京四中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容,並做好具體的輔助性工作。具體明確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和學習科學等幾大學科領域,分別要解決什麼問題,學習的方向和具體書目。此外,還適當地關注社會學、教育統計學、教育經濟學和教育文化學的內容。

再次,依據“實踐性反思”這一教師專業化的根本屬性,把制定的相關標準和明確的核心內容以及具體的工作,特別是面臨的突出問題,有所關聯,切實解決一線存在的問題。提出幾個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問題,讓教師們學會從教育學、心理學等多角度,借鑑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們的智慧結晶,有意識地去“用教育的方法解決教育的問題”。

最後,充分依託學校教師發展中心負責此項工作,具體做好兩件事:一是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工作和學校大的科研工作有效結合,處理好“人與事”的關係,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動力與平臺;二是要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為制度化管理提供依據,讓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具有制度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