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A股61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績單”

剖析:A股61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績單”

近期,隨著A股市場先後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成績單”陸續公佈。億歐大健康對61家該領域上市企業“成績單”進行綜合整理,並製成2019年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Q3營收與淨利潤信息一覽表,以期窺見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部分醫療器械的帶量採購在各地逐步推進,部分醫療器械細分領域迎來“春天”。但各醫療器械企業的命運不盡相同,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剖析:A股6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绩单”

帶量採購下的“一超多強”

近年來,隨著國家“4+7”帶量採購工程在醫療領域進一步下沉,對於醫療企業的衝擊十分巨大。政策大環境下,及時做出調整的企業“成績單”相對漂亮,而反應相對較慢、對政策把控不敏感的企業“成績單”則不盡人意。在歷史發展的車輪下發展是必然的,至於如何發展就要看企業對時局的把控程度了。

自2019年初,醫療器械的帶量採購也提上了議程。達晨財智醫療健康投資部投資總監王憲政曾表示,醫療器械帶量採購是必然的,其中體外檢測(IVD)行業很可能率先迎來帶量採購。下半年起,各省醫療器械帶量採購工作也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素有醫療器械界“華為”之稱的邁瑞醫療就是“受益者”之一,在第三季度,其以41.74億元的驚人營收傲視群雄,同時也連續三年領跑醫療器械行業。61家企業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超10億元的有8家。緊隨邁瑞醫療後的是迪安診斷(22.16億元)、ST康美(22.15億元)、新華醫療(21.43億元)、樂普醫療(19.59億元)、潤達醫療(18.98億元)、魚躍醫療(10.55億元)、辰欣藥業(10.40億元)。

剖析:A股6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绩单”

對於醫療器械帶量採購,邁瑞醫療曾對外表示,若在醫療器械行業推行帶量採購,推進普及優質醫療技術,結合分級診療帶來基層市場擴容,其將發揮國內龍頭醫療器械企業的競爭優勢,加快國產醫療設備發展。

前八名“同學”中,最讓人意外的非新華醫療莫屬了。其在總市值僅有56.9億元的情況下,連續三年Q3營收超20億,與身價百億的迪安診斷、樂普醫療,甚至千億“大佬”邁瑞醫療的營業收入旗鼓相當。新華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醫療器械、製藥裝備、醫療服務和醫療商貿四大板塊。其中醫療器械板塊業務發展平穩;製藥裝備板塊待執行合同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醫療服務板塊處於業務開拓期,已有部分醫院已經開始試運營。

此外,根據統計,除新華醫療外,以上8家企業都呈現營收與淨利潤雙升趨勢,且淨利潤都大於1億元。藍帆醫療和邁克生物分別以1.48億元、1.53億元,躋身“雙升”陣營,邁瑞醫療以13.04億元的淨利(同比增長27.03%)依舊潤獨佔鰲頭。

強者雲集的領域亦有下跌企業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愁。分析發現,61家統計企業中,冠昊生物、開立醫療、福瑞股份、美康生物、和佳股份、正川股份、千山藥機、新華醫療、達安基因、利德曼這10家企業營業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更有5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除了楚天科技、開立醫療、九安醫療、千山藥機外,營業收入超20億的ST康美也赫然在列。

而有些企業不僅僅是營業收入下滑或者淨利潤下滑,而是近利潤與營業收入“雙降”,如千山藥機、新華醫療、正川股份、達安基因、冠昊生物、開立醫療。

剖析:A股6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绩单”

以小搏大的新華醫療呈現“雙降”趨勢,屬實令人咂舌。原因在幾方面,其一,新華醫療借債與增發並舉,充分擁抱資本市場的戰略;其二,今年8月10日,新華醫療以2.65億元的價格收購連續三年幾乎沒有盈利的淄博弘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76.12%股權的“大事件”;其三,相關業務受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週期延長、項目成本增加、後期維保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導致淨利潤有所下降;其四;戰略調整上海方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威士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將不再納入其合併報表範圍。瞭解以上原因,也就對新華醫療的“雙降”釋然了。

此次“雙降”陣營中,達安基因營收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其做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企業,近年來熱衷於跨界。達安基因處於產業中游,卻向產業上下游延伸佈局,建立“檢驗產品+檢驗服務+健康管理”生態圈,致使其成本和投入不斷增加。

2019年上半年,結合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開立醫療雖然加強治理、內部控制建設、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根據行業、市場的變化趨勢,但是似乎成效不是特別明顯,在“雙降”企業中,開立醫療淨利潤同比下降最厲害,高達116.98%。

億歐大健康瞭解到,開立醫療在第三季度似乎不怎麼“太平”,據未經審計數據顯示,自2019年1月起,開立醫療共接受各項政府補助資金達5395.8萬元。一邊在靠政府接濟度日的同時,開立醫療另一邊竟有“閒置”資產買理財,據其2019年8月8日發佈的相關公告披露,將用2.1億元“閒置”資產金購買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廣發銀行的理財產品。

科創板異軍突起

2018年11月,“科創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黃浦江畔響起。2019年6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在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下,科創板正式開板。在經過短短200多天,就從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開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板塊。

首批申報的9家企業未有任何一家成功上會。第二批申請的微芯生物成為科創板首批過會的醫療企業,其2019年Q3的營業收入為1.29億元,同比增加34.55%;淨利潤為2083.01萬元,同比增加38.41%,其營業收入和近利潤主要隨著銷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截至11月18日,共有11家醫療企業於科創板上市,其中位於醫療器械賽道的共有8家。除了海爾生物和華熙生物未披露外,其餘6家2019年Q3季度營業收依次為:昊海生科3.59億元、南微醫學3.43億元、賽諾醫療0.18億元、普門科技0.15億元、心脈醫療0.28億元、熱景生物0.02億元。

剖析:A股6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9年Q3“成绩单”

值得注意的是,南微醫療和心脈醫療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醫療企業,於2019年7月22日IPO,但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卻相去甚遠。南微醫療淨利潤是心脈醫療的2.86倍,營業收入更是高達4.51倍。

在科創版已公佈2019年Q3業績的醫療器械企業中,昊海生科以3.59億元問鼎,淨利潤也以0.76億元位居第二,而熱景生物卻以0.44億元的營業收入和0.02億元的淨利潤雙雙墊底。

成立於2007的昊海生科,是一家應用生物醫用材料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進行醫療器械和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在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個業務上也取得了不錯成績。

體外診斷行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從競爭參與群體來看,包括跨國公司如羅氏、雅培、西門子等企業以及國內企業邁瑞醫療、新產業、萬泰生物、萬孚生物等。其中,國際跨國公司在國內三級以上醫院的高端市場中佔據相對壟斷地位,這也進一步壓縮了熱景生物的市場份額份額,加之其業務線較為單一,這些都成為熱景生物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墊底的因素之一。

不難發現,業務線的豐富與否及企業所處細分領域影響了企業收入情況。在科創板上市的醫療器械企業中,佈局較廣、業務線較豐富的企業營業收入相對比較好,但是業務線單一的企業Q3營業收入比較慘淡,更甚者連1億元都沒超。

總之,從醫療器械上市企業Q3營業收入和近利潤來看,總體是呈上升趨勢,未能及時做出轉型、進行併購轉型等戰略改變、產品線比較單一都成為部分企業營業收入、淨利潤下降甚至是“雙降”的罪魁禍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