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这个村,地处偏远山区,竟然脱贫了

镇巴县大池镇瓦石村,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县城90余公里,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多少年来,村民们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就靠种点玉米、土豆和务工养家糊口,全村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脱贫攻坚难度较大,是典型的贫困村。

镇巴这个村,地处偏远山区,竟然脱贫了

2015年7月,根据镇巴县委、政府安排部署,镇巴县盐业公司包扶这个贫困村。相距90余公里,一个国有企业一个贫困村,本似永无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却因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攻坚,站进了同一个圆,开启了携手并进、结对帮扶的新征程。

摸清底子 制定计划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去的时候路还没修好,车子油门轰得直冒烟,刹车片磨得直发臭……”盐业公司选派驻村干部简荣平第一次去瓦石村的情景印象深刻。

经过摸底,坐落在大山里的瓦石村,民居零星分布,地瘠人贫。全村辖3个村民组267户858人,其中贫困户72户219人,贫困人口比例大;全村共有耕地3200亩,陡坡耕地比例大,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为主,没有形成有效的增收产业。

理清发展思路、拟定发展措施是首要任务。根据据大多数贫困户都是老弱病残、劳动力偏弱的特点,盐业公司驻村队与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反复沟通讨论,制定了“户下发展长中短期产业、村发展药果特色产业、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新民风建设”帮扶方案。同时,对全村有劳动能力无产业的贫困户,因户失策,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并及时跟进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能有长中短期产业,能够稳定增收。

铁先小组贫困户钟宇芳,家中2口人。2017年,丈夫因肝癌意外去世,只剩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一家人陷入了经济的窘境。盐业公司帮扶人在得知情况后,主动为她在简池镇联系了门面房,鼓励她通过“蒸馒头”发展产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钟宇芳学习了技术,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短短一年的时间,在帮扶人的推广下,她的馒头因口感好、分量足,成了当地的“名馒头”,一年时间收入就突破了3万余元。现在钟宇芳逢人便称赞说:“盐业公司的帮扶干部真是咱老百姓的好干部,是我们一家人的救星,要不是他们,我哪儿能有今天呐。”

在钟宇芳的带动下,周围的贫困户也纷纷学起了她,不等不靠,努力发展产业找路子,为脱贫摘帽卯足了信心。

用心帮扶 赢得民心

瓦石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加之盐务公司职工仅有5人,在困难大、任务重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立即组织村三委召开会议,着手制定了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使全村72户贫困户家家有人包、户户有连心卡,人人有发展项目,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2017年以来,盐业公司领导干部先后深入全村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制计划、谋产业、找路子。共为贫困户送去大黄种苗5万株,食用盐266箱,化肥256包,现金20000多元,户户都有了脱贫动力。对有困难的贫困家庭时刻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想办法,切实解决了一批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难题。

瓦石村贫困户王文春,家里5口人,一个长期患慢病的父亲,三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两个在上初中,一个在西北工业大学读大二。由于缺乏劳动力,家庭收入难以为继,面对高额的大学学费,全家一筹莫展,夜不能寐。盐业公司领导在得知情况后,在公司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王文春家中三个女儿上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书费、生活费等一切费用,先后资助其资金共计15000元。“非常感谢镇巴县盐业公司,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让我顺利跨入大学之门。我一定会怀着感恩之心,做好人,读好书,也会秉着自立自强自律的态度奋发向上,未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王文春大女儿王金梅对盐业公司写的感谢信中,她这样说道。

精准帮扶 巩固成效

在盐业公司的精准帮扶下,2018年底,瓦石村脱贫57户196人,瓦石村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摘帽之后,驻村工作队和瓦石村并未因此松一口气,他们将全面巩固脱贫成效作为了新的重要目标。工作队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解决作为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把未脱贫人口的如期脱贫作为重要任务,先后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突出问题大排查,农户住房安全摸底、安全饮水核查等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逐户逐项制定解决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期限,建立清单逐一整改销号。

镇巴这个村,地处偏远山区,竟然脱贫了


同时,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将“爱心超市”和新民风活动相结合,扎实开展“社会扶贫网”等扶贫活动,今年来,镇巴县盐业公司结合群众需求,为瓦石村“爱心超市”送去了价值3600余元的洗衣粉、洗脸盆、酱油、醋、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丰富了“爱心超市”种类和数量,更好的满足了贫困家庭的不同需求,用实际行动助力瓦石村的民风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