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李白杜甫王維,同時代的巨人,交往卻各不相同(三)


枯木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作為我國詩歌文化最具代表的頂尖人物,都生活在盛唐時期。李白和王維同年生人,都是則天順聖皇后長安元年(701年),杜甫則屬於小字輩,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雖然三人同時代,然而相互之間的交往卻各不相同,我們就順著時間軸來回溯他們的人生境遇和交集吧。

長安元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已經到了遲暮之年,老臣狄仁傑業已一年去世,去世前力勸武則天重立李顯為太子,解決了嗣位之爭,武則天從長期居住的東都洛陽返回長安,於是改元長安。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而此時,在距離長安近萬里之遙的西域邊陲重鎮碎葉,誕生了一位千古奇才,那就是詩仙李白,據《草堂集序》記載:“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碎葉最早叫素葉城,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隸屬條支都督府,是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於唐高宗調露元年置。作為邊防重鎮,又是絲綢之路南北兩條幹線的交匯處,因而人員混雜,兵商彙集。當時的碎葉行政長官為阿史那斛瑟羅,是西突厥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被朝廷封為竭忠事主可汗,官拜左屯衛將軍。

李白的身世撲朔迷離,然而從歷史資料可以判斷,是和大唐李氏同宗同源,祖上因罪被貶謫到萬里之遙戍邊。李白在碎葉度過了幼年時期,並且在多種語言交匯的語境中,學會了梵語,估計是最早的“雙語教學”成果。直到5歲時,武則天去世,中宗復位,天下大赦,再加上碎葉連年征戰,相互爭奪,因而趁機舉家內遷,被朝廷指令遷往遙遠的西南蜀地安置。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在李白出生的同年,在京畿之地河東道蒲州的名門望族王氏家族,也誕生了一位神童。由於其父母篤信佛教,因而誕生之初就用佛教大德維摩詰取名,這就是王維、字摩詰的來歷。

王維父親雖然只做過汾州司馬的小官,可是王氏家族勢力雄大,人才輩出,祖輩為官,舅家也是名門望族崔氏家族,並且王維和小他一歲的弟弟王縉從小聰穎過人,博學多藝,以至於“閨門友悌,多士推之。”。

就在李白跟隨家人遷往四川定居,王維在京畿之地山西河東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朝廷發生了很多變化。先是武則天去世,中宗李顯復位,卻生性軟弱,被韋皇后和自己女兒安樂公主把持朝廷,以至於在710年被下毒暴斃。緊接著唐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輔佐李旦繼位,並於712年禪位於太子,於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式繼位,並改元先天元年。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這一年,在河南道洛州鞏縣的一個詩書世家,誕生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那就是杜甫。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在初唐名噪一時,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父親官職做到奉天令(陝西乾縣),雖然不大,可是也算祖輩為官,豐衣足食。而且杜甫幼時天資聰明,在他的《壯遊》詩中回憶“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在十四五歲就開始出入文人墨客之間,被當地文人譽為班超楊雄再世,這是當時通行的手段,那就是一可以檢視自己的水平,再就是可以獲得讚譽,從而達到廣為傳播以獲取當朝權貴的關注。王維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得以躋身仕宦。

王維在十五歲時前往京城,在家族的通融下,再加上王維也是才華橫溢,詩書畫音樂無不精通,17歲就寫下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著名詩詞,因而得到權貴支持,頻繁出入寧王、岐王(都是玄宗兄弟)府中,在開元九年(721年)

,得到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青睞,於是奪得當年辛酉科狀元,可謂春風得意,從此穩中有升,並且在京都獲得極好聲譽,“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而在西南地區的李白呢?由於家族屬於罪人之後,是被迫遷往四川,處處受人管制,家境情況一般,接受不起私塾教育,於是李白青少年時期在離家不遠的大匡山學習,可見其學習之艱苦。然而囿於制度,李白並不能參加科舉,於是一直到李白24歲,才離家仗劍遠遊,踏上尋找自己未來的旅途,從此以後,李白再也沒有回過四川,即便是回去過也沒有詩詞傳世,大概是對四川這個貶謫之地感到心痛和不滿吧。

李白離家以後,一直尋找出仕的渠道,奔走獻賦,投贈干謁,希望能夠得到推薦,然而即便是讚譽滿滿,卻無人舉薦。於是李白開始了漫長的遊歷生活,峨眉、成都、重慶,然後再前往揚州,汝州,途中結識孟浩然。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然而一生也是仕宦困頓,屢屢干謁投遞,卻次次不中,比如著名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是在洞庭湖干謁當時宰相張說,然而並未得到賞識。孟浩然雖然大李白12歲,然而李白生性豪放豁達,孟浩然也灑脫無忌,二人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交。

李白在和孟浩然別後,前往安陸,途徑陳州結識了李邕,結果並不被李邕看好,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在安陸獲得前宰相許圉師青眼賞識,於是在開元十五年(727年),大齡青年李白在27歲時同宰相孫女許氏結婚,從此安家安陸。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在安陸期間,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李白和孟浩然多有交往,並且在孟浩然再次北上進京求仕,前往廣陵的時候,寫下千古絕唱送別詩《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二人的感情深厚可見一斑,後人往往因為沒有孟浩然給李白的詩詞流傳下來,認為孟浩然和李白關係一般,其實這是錯誤的。李白一生四處遊歷,況且經過多次變故,因而孟浩然贈詩可能軼失也很正常。

孟浩然開元十六年(728年)進京後,同樣一無所獲,據傳說是他的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得罪了唐玄宗,其實以孟浩然的身份,很難接近皇帝,最主要還是沒有人推薦。不過,這次京城之行,孟浩然和王維結識,而此時的王維,雖然詩名蜚聲京城,官位卻很低,基本上是閒居,也無法幫助孟浩然,不過二人同好山水,興趣相投,王維還給孟浩然畫像,因而結下了忘年之交。孟浩然也從此看破仕途,一心隱逸,在離別京城的時候,有《留別王維》一詩相贈,王維也有《送孟六歸襄陽》回贈。

李白在安陸期間,雖然仕途依然沒有進展,可是許家財力雄厚,因而可以得到資助,四處遊歷,然而因遭人讒謗,得罪本州裴長史,李白寫《上安州裴長史書》以自白,其不卑不亢狂放不羈的性格溢於言表,終為所拒。在此文中有“西入秦海,一觀國風。”,因而李白應該在開元十八年(730年)左右,前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駙馬都尉,妻玄宗之八女興信公主),李白的《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有“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句,表達了渴望得到張垍的援助,然而卻最終落空。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李白當時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而玉真公主和王維交往甚密,按說二人應該有交集,可是事實上從歷史資料來看,二人並未有交往。依筆者來看,二人都屬於才華橫溢,然而李白為人豪放,不拘小節,然而詩詞名氣在京城並無人知,也無人宣揚,只能是無名之輩。而王維當時卻譽滿京華,盛名在外,並且王維為人低調,信奉佛教,除了出入權貴府邸,就是佛教場所,交往的都是有名望或佛教之人,以李白之無名之輩,若無人推薦參加集會,二人很難有交集。

那麼,有人要問,為何孟浩然前去會結識王維?主要是孟浩然前去京城已經中年,詩名在外,況且孟浩然為人寬和,無友不交,和王維二人興趣相投,性格相近,傾情山水,自然一見如故。而李白當時雖然毫無名氣,性格卻桀驁不馴,求仕也只是投謁權貴,不會去拜訪王維,況且二人詩風不同,雖然同齡,性格差異太大,大概相互看不起吧,於是二人並未謀面,亦或是即便有一面之緣也是相互排斥。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至於現在有些自媒體,在哪裡胡編亂造,以現代某些低俗的心態去臆想唐朝時人,就有點過分。不可否認唐朝對婚姻相對開放,可是還沒到了過於放蕩的地步,李白前去長安,已婚,並且有了子女,和妻子許氏感情甚篤,以李白之傲氣,不可能去做一些低賤之事。另外王維當時愛妻因為難產去世,一生再無娶妻,從此皈依佛門,在家居士,也不可能是什麼“面首”。再就是玉真公主是玄宗之女,如果真的想結婚嫁人,完全不必皈依道教,做個女道人。因而那些心態不正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靠噱頭吸引關注就應受到唾棄。當然這是題外話。

(關於三人後期交往,限於篇幅,下文待續)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2019/11/9榆木齋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