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中“春秋”一词的来历

春秋战国中“春秋”一词的来历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岁月等。“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代称,其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儒家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使其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

春秋战国中“春秋”一词的来历

春秋

春秋战国中“春秋”一词的来历

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