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民一定要改變種死地,死種地的種植方式

種地不像別的行業,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是每日每夜的汗水,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幸苦。而且農業也沒有像其他行業有完善的培訓措施,所以農業人基本上都是靠著自己的摸索一步一步前進,總會在前進的路上走很多的彎路。就算具備了一定的種植技術也不一定就能賺錢,還得看市場的價格,天氣的好壞等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雖然做農業和難,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條道路就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有價格和好的天氣下我們能有好的產品和質量,才能賺錢。但是現在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誤區需要我們立即改善的,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農戶你們有好的想法也可以留言討論討論。

第一個就是施肥錯誤,要有機肥,化肥,葉面微肥合理施肥

很多農民都抱著一個想法就是“莊稼要想長的好,那麼肥料不能少”。這句話乍一聽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畢竟營養夠,莊稼才能長的好。但是大家仔細想一下,這麼些年種地下來,往地裡施的化肥還少嗎?我敢確定,百分百不會少,而且還多餘了!正是因為化肥用的多才會出現土壤鹽漬化,土壤板結,土壤土傳病害,根結線蟲等諸多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形成了死循環,為什麼說形成死循環呢?大家想想看,是不是你每一次施肥施進去管不了多久,秧子一樣就不長了。是缺肥嗎?是缺肥,但是不是地裡缺肥,而是根系沒有充分吸收肥料,用進去的肥料多數被浪費了。出現鹽漬化板結等問題,根系根本下扎不了,而是淺淺的一層,不信的農戶可以剝開地膜看看,有些甚至就是根系浮在土壤表面根本吸收不了。基本上我們隨水澆肥,肥隨水走,肥料都流進了地下,而根系就全集中在土壤表面基本上沒有吸收,所以就形成了施肥→土壤板結鹽漬化→根系不下扎→肥料浪費→作物缺肥→施肥。這不就是死循環嘛,肥料越用土壤情況越惱火。

所以說我們現在施肥不是看誰施的多,而是看怎麼科學施肥,不能大量的化肥用到地裡就完事了,要多用有機肥,菌肥,腐殖酸等。我前面很多次跟大家講過可以自己擴繁EM菌等加入到糞肥發酵裡,自己製作生物有機肥,不僅僅效果好能改善土壤環境,還能給自己省下不少的肥料錢。所以說我們農民一定要改變這個施肥方式,別再花錢給自己買罪受了。要化肥,有機肥,葉面微肥合理施肥,同時根系可以使用一些促進根系發展的,比如說腐殖酸類,甲殼素,枯草芽孢桿菌,海藻酸,魚蛋白等等,這些不僅僅能夠改善土壤環境還能促進根系發展,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率。

現在農民一定要改變種死地,死種地的種植方式

要有機肥,化肥,葉面微肥合理施肥

第二個就是要自己具備一定的病害預防知識

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時候農戶發照片給我,叫我幫他們診斷病害,我都會耐心的給他們解答,同時告訴他們應該注意的問題,從源頭做起,做好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思想準備。因為很多病害在發生以後就很難控制,就算控制了也一定會給作物帶來減產的效果,而且治療的話也需要噴大量的農藥,這樣農藥增加了土壤毒素的積累,不利於作物的生長,同時還增加了打藥的成本。

自己在種植過程中可以總結自己的經驗,什麼時期什麼條件什麼溫度下容易發生哪些病害,要提前做好預防,提前打保護劑或者做處理,這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而不是等病害發生以後再到處求醫問藥,因為就算治住了也是治標不治本。

同時要在種植之前對重茬地和土傳病害,根結線蟲發生較多的地要事先進行土壤消毒悶棚處理,或者進行嫁接,種子也可以進行消毒,定植以後即使用保護劑加上生根劑進行灌根,這樣就能在第一步過濾很多作物染病的因素。同時自己也可以多學習一些病害知識,不能死種地,種死地,不然到頭來也賺不到幾個錢。

現在農民一定要改變種死地,死種地的種植方式

要自己具備一定的病害預防知識

第三個要具備不靠產量決勝負的思想

很多農戶可能會問了,作物沒有產量怎麼會賺錢?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你種出的菜就是跟別人口感不一樣就是吃起來比別人甜,那你價格高也能賣的很好。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人講的也不單單只是解決溫飽的問題了,更多的是吃的健康和品質。雖然說現在就農業這一塊想做到這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我們想長期在農業這方面發展下去就必須要具備這樣的思維模式,做新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新農人。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市場買來的菜可能永遠沒有自家使用農家肥種出來的菜那麼好吃,反正要甜一些,口感要好很多,因為自己種的所以不打藥也不用化肥,自己隨便給點農家肥但是長出來的蔬菜有機質非常高,自然好吃。

現在農民一定要改變種死地,死種地的種植方式

要具備不靠產量決勝負的思想

第四個要做到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其實管理精細化和科學化非常重要,這樣的管理方式能極大的提高我們種植工作的效率。很多病害和爛苗死顆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管理不規範導致的。比如用沒有腐熟的生糞,大水漫灌,打藥不注意濃度,調節劑濫用等等。很多農戶都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管理往往會出現漚根,肥害,藥害,作物畸形等等各種危害,這些本應該是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就能避免的。

我建議每個農戶在種植的過程都要有自己的科學流程,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變通,從育苗到採收自己得有一個大致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去種,不是今年怎麼種明年還是怎麼種的思想做事。自己可以用記錄本記錄每個階段自己應該做什麼,做了什麼,這樣出現問題也能及時找到問題,快速解決,把損失降到最低。

現在農民一定要改變種死地,死種地的種植方式

要做到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第五個在大面積種植新品種的時候要先小範圍實驗,不能跟風種植

很多農戶可能看到今年這個品種賺錢或者這個作物賺錢就盲目的跟風種植,這樣的風險係數極大,首先不確定明年的價格是否還會像今年這樣好,同時,不同的品種對於溫度,光照等等的需求也不一樣,同時管理方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種植新品種的時候一定要先小範圍的實驗,等有確定可行,有一定的經驗以後在擴大種植規模,這樣才能把風險係數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