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準備好了嗎?小七又要來“嘚吧嘚”了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最近幾天在東北出差,早晨起床,透過窗戶看著外面陰沉的天空。

我嘆了口氣:“今天這天又夠冷的”

同事驚喜的笑道:“不會是要下雪吧!”

我笑笑回答說:“就算是真下雪,你至於高興成這樣嗎?”

吃過早飯,一看時間還早,就和同事商量著一起去街上溜達溜達!

走了沒一會,天空中真的開始飄起了雪花。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同事開心的“又蹦又跳”!

我笑罵到:“你能不能別那麼傻”

這時,他又開始哼唱起了歌:“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要晚一些,停靠8樓的2路汽車,帶走了最後一片飄落的黃葉……”

我走在他的身後,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耳邊傳來他荒腔走調哼唱出的歌!

思緒突然間回到了那個時候,想起了他的名字——刀郎

01.

2004年,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火遍了大江南北。

也讓所有人記住了他沙啞蒼桑的聲音。

刀郎!

那個年代聽音樂的方式大多還都是“隨身聽”。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所以多數人記住的是他的聲音,卻不知道他的長相如何。

於是就憑藉著他沙啞滄桑的嗓音,開始猜測他的長相。

猜測他應該是個滿臉鬍子、身材魁梧、粗獷的“邊疆硬漢”形象。

可到了後來真正見過他的照片之後,才發現原來和想象中的“刀郎”,有著很大的差別!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少了一份粗獷,卻又多了一絲絲的書生氣息。

2004年“刀郎”一炮而紅,

有人說“他紅的也“太輕鬆了吧,怎麼好像他在一夜之間就紅了起來”!

可事實呢?

卻不是這樣,他在走紅的“那一晚”之前走過的路,充滿了坎坷,有著許多旁人根本無法想象的艱辛!

02.

事情要從1971年說起,那時的“刀郎”還不叫“刀郎”,他的名字叫做“羅林”!

1971年了6月22日,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市(如果不是去查了查他的資料,我還一直以為他是新疆人!)

至於“羅林這個名字的由來”,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姓羅,而他的母親姓林。

羅林的家裡人有好幾個都是劇院的演員,按理來說,他從小就應該對錶演有著興趣,可並他沒有,反而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父親發現了他的興趣,可是家裡的條件實在是太困難了,除了花300塊錢給他買一架電子琴外,別的也做不了什麼。

可即使是這樣,羅林就已經很滿足了,每天沒事就要鼓搗鼓搗,高興的不得了。

上了初中以後,他開始變得叛逆了,沒事就和人打架。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羅林的全家福)

有一回,在外面打架沒有打過別人,回到家後,他的哥哥知道弟弟讓別人打了,於是就自己一個人拿著“一根鋼管”幫羅林報了仇。

哥哥回家以後,怕“羅林”接著不學好,於是就告訴他以後不許再和別人打架。

可叛逆期的羅林根本就聽不下去,哥哥就打了他一頓。

父母回家後,哥哥又向父母“告了狀”,於是父母又把羅林打了一頓。

像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多次,羅林也著實捱了很多的打。

於是,羅林就“記恨”上了哥哥。

後來,他的哥哥處了個女朋友,正巧“羅林”也認識這個女孩,知道這個女孩在外面曾經處過很多對象。

於是回到家後,就大聲的對哥哥喊“綠帽子”!

兄弟二人,大打出手,父母向著“小的”,便訓了哥哥。

哥哥賭氣跑出了家門,可誰知,這一走,就是永遠。哥哥出門出了車禍,沒有救過來。

哥哥走了以後,母親便不再鎖家裡的們,母親說“哥哥走的時候沒有帶鑰匙,怕哥哥回來進不了家門”。

父母整日以淚洗面,羅林的心中也非常的愧疚,他覺得哥哥的死就是因為自己。

後來,他16歲那年,他選擇了離家出走,

一是,他要逃離這個每天都讓他“活在愧疚裡的地方”;

二是,他要追尋他的音樂夢想!

可外面的世界,哪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03.

從家裡出來以後,他懂的了,要追求夢想之前最起碼要讓自己吃飽肚子。

他找了一家歌舞廳當服務員。

在當服務員的那段時間裡,他有了些許的開心,因為不光是能吃飽肚子,他還能跟著舞廳裡的樂隊學到很多“音樂知識”。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在舞廳當服務員的那段時間裡,他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期間還和幾個朋友弄了一個樂隊,樂隊的名字叫做“手術刀”。

後來,樂隊沒有幹起來,樂隊賺不了錢,那幾個朋友就紛紛離開了。

走的時候朋友告訴羅林

“我們也愛音樂,可愛是愛,可是還要吃飯呀!”

那段時間,羅林還處了一個對象,是舞廳裡的一個離過婚的舞蹈演員。

年少輕狂的羅林,終於得到了“衝動的懲罰”!

女友懷孕了,得知消息後的羅林徹底“懵了”,他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如何來養活一個孩子。

可是把孩子打掉,羅林做不到那樣,因為他是個負責人的男人。

在父母的“百般勸阻”下,羅林還是和她去登記結了婚。

可好景不長,生下他們女兒的第40天,妻子竟然不辭而別,只留下了一張紙條:

“你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後來刀郎創作的歌曲《衝動的懲罰》,就是在訴說他的那段經歷!

直到你轉身離去那一刻起,

逐漸的清醒,

才知道把我世界強加給你,

還需要勇氣,

在你的內心裡,

是怎樣對待感情……

——(摘自刀郎《衝動的懲罰》)

經過這一次的變故,更讓羅林懂的了那個道理,“追求夢想可以,但最起碼要先填飽肚子”。

看著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兒,看著年邁的父母,羅林開始嘗試著在現實的面前低下頭!

04.

此後,他開始輾轉重慶、西藏、西安……

後來他又來到了海南,在這裡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愛人”,也是他的“貴人”,第二任妻子朱梅。

認識朱梅時,他在海南以鍵盤手的身份,加入了一個樂隊,雖然收入很多,但是他過的並不開心。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他覺得自己似乎忘記了夢想,這種音樂不是他想要的音樂,他心目中的音樂是高尚的,而不是謀生的手段。

於是,他再次選擇了退出。

妻子對他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支持你!”

退出樂隊後的羅林,和妻子一起回到了,妻子的老家新疆烏魯木齊。

這正是這一次的離開,讓“羅林”的命運發現了變化。

烏魯木齊是一個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城市,來到這裡,“羅林”發現這才是屬於他的地方。

他和妻子在友好路一個叫“八樓”的公交站臺旁租了一個小房子。

看著妻子孩子,住在不足10平米的房子裡,羅林心痛了,他終於向現實踏踏實實的低下了頭!

他開始在意錢,他在一家小的音像公司做起了音樂總監,後來又開始做起廣告音樂。

那段時間裡,他似乎把所有的夢想都忘卻了,他覺得什麼能掙到錢,他就做什麼。

就這樣,他過了很長時間。

有一天他下班回家的路上,走到家旁邊“八樓”公交站臺的時候,天空中下起了雪。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他看著雪,陷入了沉思“難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不!

那晚回到家後,他寫出了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

此後,他開始了一邊賺錢養家,一邊堅持著他的夢想的生活。

期間,他也試著發行過專輯,剛開始效果也是一般般。

後來他開始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刀郎”,來發行《西域情歌》這張專輯。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刀郎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的聲音特點和新疆南部麥蓋提縣“刀朗族”人聲音很相似,都是沙啞中帶著清亮。而那裡的刀郎歌舞更是以質樸、粗獷、熱烈、奔放並充滿神秘色彩,令人矚目。

聽眾們,開始慢慢注意到了“刀郎”這個名字!

終於,到了2004年,他的音樂春天終於到來了!

05.

《2002年的第一場雪》這張專輯,一經發行,便火遍了“大江南北”。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光是2004年那一年,就賣出了270萬張正版唱片,據說盜版的更是超過800萬張。

那一年,不,應該說是,連續好幾年,到處都是“刀郎”那沙啞滄桑的嗓音!

毫無疑問的說:

“刀郎紅了”!

按理來說,堅持了那麼多年,受過了那麼多的苦,紅了的刀郎,應該高興呀。

可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紅了起來以後,他感覺自己好像被扒光了。

他感覺“走紅”帶給他的只有副作用,本來專注音樂的他已經不能好好的創作歌曲了。

他“逃離了”!刀郎消失了?

他跑回了新疆,專心致志的“生活在他的小世界裡”做起了音樂。

後來的《披著羊皮的狼》、《永遠的兄弟》……

一經發行,都是大賣!

雖然他幾乎推掉了所有的商業演出,儘量不讓自己“暴露“”出來,可他依然還是“紅”!

人紅了,是非就開始多了!

“所謂”的主流音樂人開始質疑“刀郎”的音樂!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2010年,被稱為“樂壇大姐大”的那英擔任某音樂盛典的評委時說道:“他(刀郎)不具備音樂審美,我這一票不會投給他!”

汪峰認為刀郎的音樂和歌詞非常的一般,之所以會火是因為大家聽了太多過於精緻的歌,再一聽比較粗獷的就會覺得新鮮!

楊坤稱刀郎的歌不叫音樂!

……

那段時間,“刀郎”開始質疑自己,性格本是沉悶的刀郎,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些“流言蜚語”!

可是,沒多久,他就釋然了!

“喜歡也好,質疑也罷,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終歸會被大家遺忘!”

——刀郎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2012年巡演後,他又一次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中。

就像2005年那次一樣,他“輕輕的走了,正如他輕輕的來”!

刀郎說,他最需要的是安靜、自由而沒有壓力的環境。

他不是天生的都市人,做不了過度職業化的活兒。

過度的重複勞動讓他簡直喪失了賴以生存的創作能力!

原來他只是不想他的音樂,被“世俗”所打擾。

被“那英”稱為“不具備音樂審美”的刀郎,雪還在,可他去哪了?

哦,原來“雪”也在,我們的刀郎,也一直都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