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保护碑

严和店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蟒川乡严和店村,分布在蟒川河西岸、北岸,东至大郭庄村,西邻西坡,北依北坡,南邻严和店村。东西长约 455 米,南北宽约 440 米,面积约 200200 平方米。窑址西部、北部和南部为浅山岭地,东为蟒川河,水量丰富。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壤贫瘠,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铝、耐火土、金、石墨等。1916 年,袁世凯派郭世五到严和店考察 汝瓷工艺。1930 年,日本驻汉口教师原田玄讷到汝州寻找汝窑,在严和店挖出不少瓷片带回日本。1942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汝州后,在严和店一带盗挖瓷器和汝瓷标本。1950 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古窑址保护区

里先生到汝州对严和店、大峪店东沟等窑址进行考察,希望能找到汝窑的线索。1956 年 10 月,洛阳专署工作组到汝州调查了严和店、枣园两处窑址,在《文物参考资料》发表了《汝窑址调查简报》一文。1958 年 3 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严和店、轧花沟、大堰头等九处窑址作了调查,并在大堰头进行了窑基的发掘,后在《文物参考资料》1958 年 10 期发表了《汝窑址的调查与严和店的发掘》一文。1964 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到汝州严和店等地考察,撰写了《河南省临汝县宋代汝窑遗址调查》一文,在当年《文物》杂志第 8 期刊发。1985 年 9~11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 250 平方米。1989 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生班学员在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匣钵残片层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炉遗址及示意图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岀土瓷片标本(收藏于汝州汝瓷博物馆)

严和店窑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厚度为 1.5-2 米。两次挖掘,共清理窑炉 4 座,作坊 1 处,并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取得了较大成果。第一层厚 0.1-0.7 米,土质松软,呈浅灰色,内涵丰富,遗物主要出现在这一层内,计有碗、盘、盏、罐、尊、瓶等瓷器;窑具有匣钵、垫饼、支柱、垫圈以及窑顶塌下来的梯形砖、建窑时用的残破废砖、烧土块和“元丰通宝”“嘉佑元宝”钱币等。该层出土的器物,种类繁多,制作讲究,釉色润泽,注重装饰,富丽清新,反映了北宋晚期窑处于鼎盛阶段,也是临汝窑工艺的黄金时代。第二层出土物与第一层有所区别,不仅釉色纯净,花卉种类增多,除印花外,还有刻花图案,且多保留碗铭,足见当时各窑竞争之境况,时间应属于北宋中期。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岀土彩瓷虎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出土的敞口碗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出土的文物斗笠碗

严和店出土的瓷器主要有青釉瓷碗、罐、瓶、盘、尊、炉、器盖、化妆盒、碟、斗笠碗、瓜棱罐、灯、盏等。器皿造型端庄秀丽,古朴典雅。该窑址产品装饰品较少,胎色为香灰色,胎质坚密,胎釉之间均饰一层酱褐色护胎釉,下面遍布斑斑小点,犹如俊梨之皮;釉面隐纹纵横,恰似蟹过留痕;有些釉面呈细碎规则的冰裂纹,构成芝麻花形图案,这就是稀有的“梨皮、蟹爪、芝麻花”效果。其釉下纹饰有刻花、划花、印花三种,多以花卉、海水游鱼、禽鸟为题材。其花卉可分为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团菊纹、菊瓣纹,线条流畅生动,极富生趣。禽鸟纹有水鸭卧莲、鸳鸯戏水等。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无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七八十年代曾用过的旧窑炉

论刻花、划花、印花均有清新流畅之感。瓷器上还刻印有工匠的姓氏以作为碗铭,这些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做工精细,胎质坚密,釉层蕴润,釉色光泽鲜丽柔和、清雅素净,是严和店窑址所出产品中的上品,很可能是专供当时汴京皇室贵族而专门生产器物。2009 年 12 月,河南省文物局组织原文物局局长、研究员杨焕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馆员杨育彬,省古建筑研究所新民,省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丁福利等六位专家,对严和店窑址进行了考察、论证和评估,提出了五方面的评估意见: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严和店窑址是一处北宋时期制瓷工艺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生产场所,主要生产青瓷,它的烧造技术为北宋时期五大名窑——汝官窑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四个窑炉的发现,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发现,对汝窑窑炉的构造,烧造方法、温度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来汝州恢复汝窑生产打下了基础,从而为今天汝州仿古汝瓷成为汝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繁荣汝州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整理:汝州隐士 2019·11·18

汝州古迹——“严和店窑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