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強拆”要如何辨別?面對它百姓又該如何正確反擊?

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強拆有合法行為也有非法行為。真正合法的強拆行為應是司法強拆,也即在房屋徵收補償決定下達後,被徵收人既不反對也不訴訟,同時又拒絕搬遷,徵收方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房屋徵收程序。那對違法強拆,大家又瞭解多少呢?“違法強拆”要怎麼辨別,面對它百姓又該如何實現救助?今天就跟大家談談這幾個問題。

“違法強拆”要如何辨別?面對它百姓又該如何正確反擊?

“違法強拆”要如何辨別?

百姓須知,以下7種行為皆屬違法拆遷。

1、缺乏《拆遷許可證》的,屬於違法拆遷

未取得市有關部門頒發的《拆遷許可證》,擅自對房屋進行拆除,這是違法的。

2、拆遷補償低於市場價格的拆遷,屬於違法拆遷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3、限制貨幣補償或產權置換方式的拆遷,屬於非法拆遷

城市中的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包括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兩種。在拆遷中,應當允許被拆遷人從貨幣補償與住房安置中自由的選擇,徵收方不得只提供一種方式。

4、建設單位(包括開發商)進行拆遷的,屬於違法拆遷

5、採取暴力、威脅、中斷水、熱、電氣和道路等強迫拆遷的,屬於違法拆遷

這一點,《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對於強制拆遷的,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處罰。

6、未由法院執行的強制拆遷,屬於違法拆遷

強拆只能由法院進行。只有市(縣)政府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街道、鄉、市(或縣)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進行的行政拆遷為屬於違法拆遷。

7、 違背“先補償,再搬遷”順序原則的拆遷,屬於違法拆遷

先補償,然後搬遷,這是徵地拆遷中應遵循的法律精神。屬於“先拆後補”的拆遷是違法的,如果被拆遷戶沒有得到補償或沒有獲得明確的地點和地區的產權調換房屋(或週轉住房),法院進行的強拆也是違法的。

“違法強拆”要如何辨別?面對它百姓又該如何正確反擊?

面對“違法強拆”百姓又該如何實現救助?

律師在整理了各種有關案件後,為大家歸納了五個強拆維權策略。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拆遷通知下達時,就要了解此次拆遷性質。不同的拆遷性質要有不同的談判策略。如果是公共項目拆遷,那就要以提高拆遷補償為主要目的;如果是商業開發,那就可以在談判中有來有往,大膽爭取。

2、事先準備,主動出擊

“以拆違促拆遷”在實際拆遷過程中並不少見。讓房屋“合法化”,可以在徵拆中佔領主動地位,這樣既可以在談判中底氣十足,又可以防止拆遷方用邪門歪道的手法逼拆。

3、及時報警,保障安全

如果遇到違法強拆時,被拆遷人一定要及時報警。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家的人財安全,此外公安機關的保護和舉證在後期維權時都有很大的作用。

4、充分行使自身權利,找出拆遷項目及過程中的違法點

通常情況下,徵收補償標準過低,逼遷、強拆的項目,從法律層面上看往往不甚規範。對於被徵收人而言,精準捕捉項目違法點,進行有的放矢的維權行動是維權的上策。

5、求助律師,提起法律程序

面對一些強徵強拆類的違法行為,被徵收方一定要趁早求助專業律師,運用法律手段對違法行為及時反應,以免錯過維權的最佳時機。當強拆已經發生,房屋被拆後,被拆遷方就會失去補償談判的重要籌碼,因而果斷提起法律程序維權是必行之策。

“違法強拆”要如何辨別?面對它百姓又該如何正確反擊?

此外,提醒大家如果遭遇非法強拆,這種情況下百姓是佔理的,大家一定要冷靜,別自亂陣腳,別暴力抗拆。同時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要善於採用拍照、攝像等方式的收集與保留證據,以為後續的維權做準備。最重要的是當時要及時報警,警察的介入對拆遷方來說是非法行為實施的阻力,對自身來說是人身安全與權益的重要保障。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聯繫我,提供免費諮詢!進入文章尾部“瞭解更多”,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