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何以成为世界性帝国?

奥斯曼帝国何以成为世界性帝国?

看了《奥斯曼帝国六百年》,这个东西文化的交汇地,文明的十字路口让我神往。

如果从1299年奥斯曼王朝的建立算起,到1922年最后一位苏丹被废黜,奥斯曼帝国史加起来有六百二十三年,如果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算作帝国的形成,到1918年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前后有四百六十五年的历史。显然,本书选择从奥斯曼王朝的建立作为起点。六百多年的时间跨度注定本书将是一本史诗级巨著。它讲述了奥斯曼崛起到衰落的全过程,全书一共7个部分,前三部分讲述帝国崛起过程,奥斯曼帝国经历10代苏丹(即君王,伊斯兰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开疆拓土,达到极盛。后四部分讲述帝国300多年的衰亡,尽管最后几代君主多次实施改革,但帝国仍然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奥斯曼帝国如何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

奥斯曼人的先祖是突厥人。13世纪,蒙古人在西亚衰败后,小亚细亚半岛上遍布着十多个突厥人的小国家,其中一个以统治者的名字命名,叫奥斯曼,这就是帝国的前身。 那时的奥斯曼只能算一个小部落,实力非常弱。为何一个弱小的奥斯曼公国可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帝国?《读懂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兴衰》一文指出了避免国家腐朽的三大法宝:开明政治、包容社会和技术创新。

帝国推行的是较为宽松的宗教和民族政策。其他伊斯兰国家对基督徒的态度是一定要弄死异教徒,但奥斯曼人不同,他们对基督徒很友善。“在那个时代,只有奥斯曼帝国承认全部三个一神教信仰”。宗教少数群体的成员甚至被奥斯曼苏丹选为侍从,可以凭借能力晋升为高官,“征服者通过被征服者实现了对国家的统治”。这是奥斯曼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所在,使得这个帝国能够很长时间内免受主流宗教其他国家常见的“世袭贵族破坏性的内斗和裙带关系泛滥的荼毒”。斯曼帝国建立了“米勒特”(Millet System)制度或曰“宗教共同体”来管理宗教少数派,其中包括东正教徒的米勒特、亚美尼亚人的米勒特、犹太人的米勒特,还有穆斯林的米勒特,这些宗教少数派人群可以保留自己的法律和习惯,每一个米勒特的宗教领袖负责帮助中央政府管理其成员,并约束其行为,这较之同时期基督教欧洲的统治者还是宽容的多。因此,当奥斯曼帝国东征西讨时,无论是希腊人还是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还是保加利亚人,都更愿意接受奥斯曼人的统治,对他们而言,与其接受天主教的迫害,还不如接受奥斯曼帝国更为宽松的统治,毕竟奥斯曼帝国的穷光蛋都要比欧洲基督教世界里任何一个国家里的穷人都更有机会得到财富、权力和尊荣。这也是奥斯曼人很少强迫被征服的居民改信伊斯兰教然而改宗者却众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奥斯曼人善于接受新技术。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相比,突厥人在皈依伊斯兰教后就毫无保留地投入圣战之中,且从担任雇佣兵开始,就善于接受新式武器,如火器、大炮等。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就有赖于引入乌尔班大炮,而欧洲对手则依然采用古老的方式、带着浪漫主义的精神作战,对土耳其人的战斗技巧、出色的纪律性,以及他们的训练、情报系统和战术毫无所知,对轻装上阵的步兵和骑在马背上的弓箭手会有怎样的机动性也不熟悉,这使得奥斯曼人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可以横扫欧亚大陆。

> 读懂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兴衰

>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从"火药帝国"到"西亚病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