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臉、出出汗”,啥意思?

“2019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共124.9萬人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近日通報了2019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85.4萬人次,佔總人次的68.4%。”

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是基礎也是關鍵。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談話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對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就可能避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甚至最後演變成違法犯罪,這是我們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一貫方針。

運用好第一種形態,體現著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各級黨組織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做在平時、抓在日常,讓黨員幹部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綜合運用平時觀察、聽取彙報、個別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受理信訪舉報、督促巡視巡察整改、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等形式,強化近距離、常態化、全天候的監督,做到對問題精準發現、及時提醒、及早預防,既突出了黨紀國法的硬度,又體現了批評教育幫助的溫度。

對於“批評教育幫助”,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水務局副局長馬中平感觸頗深。此前,因相關工作推進不力,馬中平被縣紀委監委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提醒談話:“在負責清江鎮水毀堤防修復工程項目工作中,你協調督促不力,造成項目推進緩慢,給群眾生命財產帶來安全隱患……”

2018年,金堂縣發生“7·11”特大暴雨,房屋被淹、莊稼受損。當年8月,金堂縣啟動受損堤防修復工作,馬中平履責不到位,導致項目於2019年4月才進場施工,未能如期完成。接受提醒談話後,馬中平清醒地認識到了肩上的責任,積極投入工作,推動堤防主體工程全部完成。8月21日,出現了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大一次洪峰,新工程發揮作用,保護了周圍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善抓善管,著力發現解決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成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王川紅介紹,今年以來,成都市紀檢監察機關談話函詢處置問題線索2240餘件次,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7200多人次。

對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防患於未然;對潛在性問題,談談心、提個醒;對萌芽式問題,談話批評,讓其注意;對苗頭性問題,誡勉談話,令其改正;對籠統性問題,函詢警示……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處置,對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小問題,早發現早批評早糾正,使黨員幹部受到教育警醒。

談話函詢是用好第一種形態、強化日常監督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幹部對黨是否忠誠老實的試金石。為防止“一談了之”“一函了之”,紀檢監察機關加大抽查核實力度。廣東省紀委監委在審核函詢回覆時,注重採取“函詢+談話”的方法,函詢後再及時進行談話。如該省一名省管幹部被反映存在公車私用、套取公款送禮等問題,函詢時他均予以否認。經分析,省紀委監委認為其沒有完全排除疑點,對其進行了提醒談話。最終,他不但承認了原來否認的兩個問題,還主動講清了另一個問題,作出深刻檢討。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49.3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122.6萬件,談話函詢25.9萬件次,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有效發揮了日常監督的約束作用。

各地紀委監委在運用第一種形態時,既對幹部存在的錯誤提出嚴厲批評,又及時幫助其找出“病根”,開出“藥方”,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意見,督促其整改落實。“讓監督對象既能感受到紀律的威嚴,又能體會到組織的溫暖,深刻反思,認真整改。”

同時,各級紀委監委果斷用好第四種形態,對嚴重違紀違法涉嫌犯罪,執迷不悟、拒絕挽救的依紀依法嚴肅懲處,保持高壓態勢,使第三、第二、第一種形態也增強威懾力、影響力。今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四種形態的人次同比保持持續增長,增幅達33.3%。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重大部署。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基本職責、第一職責,貫通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堅持不懈探索強化監督職能,敢於監督、善於監督、規範監督,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更好更實地把日常監督做起來、做到位。(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