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匡衡這個名字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從小時候的連環畫到小學課本里的經典案例,匡衡勤奮學習、鑿壁偷光的故事幾乎都被用爛了。

因此這個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很多家長、老師都以此教育孩子要學習匡衡鑿壁偷光的精神,努力學習。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但是大家都知道匡衡小時候的努力,卻不清楚他長大之後的為人!童年如此勤奮學習的匡衡,長大後卻完全變成了一個利慾薰心、勾心鬥角的官場之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些什麼!

鑿壁偷光,一心向學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山東蘭陵)人,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樣,匡衡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祖宗們每日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勉強能混上一個溫飽。

到了匡衡父親這一代,甚至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家裡僅能維持生計,連點燈的油都燒不起。

和其他農家孩童耽於嬉戲玩樂不同,匡衡從小便勤奮好學,由於家中貧寒買不起書,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人做工,賺一點錢就用作讀書。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但因為白天需要做工,沒有時間看書;匡衡只能每天晚上讀書,但家裡點不起油燈,天一黑就沒辦法看書,這讓他十分焦急。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聰明的匡衡偶然發現鄰居家的燈光透過牆壁的一個小縫隙能射進他的屋裡,於是便把縫隙鑿大,每晚藉著鄰居家的光線用功苦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子,在當地享有盛名。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學而優則仕

在古代,入仕做官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匡衡也不例外,他渴望依靠自己的才華入仕為官,封妻廕子,光耀門楣,不負平生萬丈才。

可一開始匡衡四處碰壁,九次考試沒一次考中。不過因為匡衡在讀書時非常喜歡《詩經》這一部經典,並對《詩經》有著特別深造理解和造詣。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他對詩經的理解被當時的太子劉奭發現了,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即可通過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

就這樣,劉奭發現匡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雖然他偏科嚴重,但劉奭就是喜歡啊!劉奭喜歡《詩經》,正好匡衡對《詩經》見解頗深,就成了太子老師,算是背靠大樹了。

劉奭繼位後,稱漢元帝,他對儒學和文學的偏愛,給匡衡提供了仕途上的良機,匡衡不久就當上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後面官至宰相。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官場浮沉,利慾薰心

人權利越大,野心也就越大,匡衡終究是個凡夫俗子,沒能逃脫金錢的誘惑,他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後,便漸漸的淪落了,對內,各種貪汙,來者不拒,對外,侵佔土地,將大批老百姓的土地給霸佔了。

漢元帝后期昏庸,重用大宦官石顯,讓他做中書令,石顯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加重賦稅,盤剝百姓,搞的民怨沸騰,卻仗著漢元帝的寵幸無人敢惹,就連匡衡也不是石顯的對手,只能眼看著石顯一個人飛揚跋扈,默默不敢作聲。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等漢元帝駕崩,漢成帝即位後,匡衡抓住新君登基的機會,聯合御史大夫甄譚一起上疏彈劾石顯,藉助新皇帝的力量成功剷除了石顯一黨,但匡衡沒注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雖然扳倒了石顯一黨,自己的小辮子也被躲藏在暗處的敵人抓住了。

司隸校尉王尊立即彈劾匡衡,說他身居高位,明知石顯專權,作威作福,卻不揭發彈劾反而阿諛奉承,根本沒有盡到宰相的職責,直到皇帝繼位才敢彈劾石顯,揭發石顯的諸多罪狀,這不是公開批評先帝任用奸佞小人嗎?

王尊的彈劾令匡衡慚懼,他立刻向漢成帝上疏謝罪,以自己生病為由請求退休,漢成帝堅持挽留,沒有批准他的請求。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老謀深算的匡衡已經意識到風向不對,想要急流勇退,平安著陸,可他兩個不省心的兒子還是幹了件“坑爹”的事兒。

匡衡的兒子匡昌,靠著老爸的位置做官做到越騎校尉,這個官二代很能作,一次酒醉後失手殺了人,被捕入獄,沒想到匡昌的弟弟也是個二愣子,竟然和哥哥的手下商量一起密謀救出匡昌,結果謀劃不慎洩了密,一下子又把老爸推到風口浪尖上。

無計可施的匡衡只好採取主動態度,摘了帽子,光著腳,主動待罪。漢成帝也給足了匡衡面子,讓他戴上帽子,穿上鞋子,看來不打算從重治罪。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但世間所有壞事都環環相扣,這時候,舉報信來了。所謂牆倒眾人推,有關部門趁機揭發了匡衡“專地盜土”的罪名。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匡衡被封為樂安侯,西漢的侯爵是實打實的爵位,有侯國的食封土地,土地上的賦稅都歸侯爵本人所有,匡衡的封地原本是31萬畝,但當時郡裡的測繪圖出了點差錯,匡衡就抓住這點差錯,把自己的食封土地往外擴大的4萬多畝,這種行為屬於典型的非法佔地。

就這樣,匡衡被直接開除公職,貶為庶民,返回故里養老去了,幾年後病死於家鄉。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其實匡衡的一生,和無數的人生極其相似,比如寫《憫農》的唐代詩人李紳,比如《人民的名義》裡面的祁同偉。都說是窮怕了,好不容易有出頭之日,便被眼前的權力和金錢、美色迷惑了身心,之前有多窮,得勢後就有多貪心。

你是怎麼看待匡衡的呢?一起來聊聊吧!

“鑿壁偷光”的匡衡根本不值得孩子學習,看看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