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習慣記錄下一個人好的一面,而不去看他不好的一面,並利用這個人優秀的地方去激勵他人。而這樣的行為便造成了一定的後果,有些在我們眼中優秀的人,當某一天我們知道了他不堪的一面,便會推翻自己腦中其優秀的地方,並不願意學習這種優秀的品質,這便是片面學習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比如大部分人對“鑿壁偷光”的匡衡便是如此。

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上過學,並且接受過小學的教育。而在小學課本之中,有一個名為“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西漢經學家匡衡。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山東省蘭陵縣西南、棗莊一帶)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曾官至宰相。匡衡小時候是個特別喜歡讀書的孩子,但是可惜的是,匡衡的家裡比較貧窮,晚上的時候也點不起蠟燭,因此匡衡不方便學習。匡衡也是個比較聰明的孩子,他後來在牆上鑿了一個洞,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藉著鄰居家的蠟燭光學習。

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後來,匡衡去了一戶大戶人家的家中打工,他也不需要工錢,只希望主人可以給他讀家中藏書的機會。這戶人家的主人被匡衡熱愛學習的精神所感動,同意了他的請求。就這樣,憑藉著勤奮,匡衡最終成長為了一代大學問家,對《詩經》有很高的成就,當時有“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的說法。

很顯然,“鑿壁偷光”是一個勵志故事,主要是要告訴世人,如今的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就不應該辜負這一切,向匡衡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最終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匡衡獲得成就之後,卻成為了朝廷的蛀蟲。

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在漢元帝后期之時,宦官石顯結黨營私,把持朝政,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在漢成帝即位之後,匡衡站出來彈劾石顯,將其繩之以法,為名除害。然而,不久之後,匡衡卻也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他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最終被司隸校尉駿等以“專地盜土”(指擴大國界)上報皇帝,因此而被貶為了庶人。

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由此不難看出,勤奮是每個人需要學習的品質,而堅持本心則更是。倘若一個人沒有很好的人品,即使他最終因為努力獲得了一番成就,也不會受人尊敬。

因為這個人能力越大,對國家,對人民的傷害也就越發。或許,編書者可以將匡衡的違法故事寫在“鑿壁借光”故事的後面作為補充材料,讓小學生從小領悟這個道理。

小學課本上著名的“鑿壁偷光”,讀書成功當大官後卻因違法被革職

參考資料:《漢書·匡衡傳》、《春秋公羊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