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八里湾乡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按照兴业、家福、人和、村美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明确脱贫发展路径,遵循自愿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确保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安居乐业。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八里湾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选址位于八里乡街道,选址地理位置优越,生活条件便利,幼儿园、小学、初中环布周围,文化广场、村卫生室具备,村组道路硬化完成,自来水主管道接通。家住八里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王青春,在2017年从大山里搬迁到该安置点,住上了位于3号楼三楼的一处90平米的安置房,这套房子由于是低层楼房,公摊面积较小,而且南北通透,让他感觉特别满意。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 王青春

房间空间又大,采光又好,早上下午都有太阳晒,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出去跑五公里。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今年五十七岁的王青春,经历过幼年挨饿受冻的岁月,也经历过包产到户解决温饱的难忘时期,多年来,由于子女多,耕地少,王青春一直徘徊在贫困的边缘。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 王青春

以前要走的路特别多啊,娃娃要念书要吃呢。


自从搬到安置点后,王青春心情格外舒展,由于子女们现在都在外面,老伴也在县城打工,家里就他一个,他每天早上坚持早起,除了出外跑步锻炼,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侍弄家里的花草,现在的生活用他的话说就是比城里还好还方便。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 王青春

方便啊,煤气灶做也可以,现在锅灶上起码都全着呢,水电暖都有。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与王青春不同的是,今年51岁的刘维礼在没有搬迁以前,需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乡镇上赶集。2017年搬到安置点以后,他感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 刘维礼

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白天能看见天,下个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现在搬到框架楼房上,好像是又换了个世界,特别好,党的政策好,我们住的也满意。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刘维礼年轻时常年在外给人跑车挣钱养家,但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困扰,20年的开车经历也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骨质增生,不能再干重活,搬到安置点后,乡上的产业政策让他安了心。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 刘维礼

五头牛每年是7500元,现在是我本身有病,不能养,合作社代养。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副乡长 张义祥

在后续产业上,在大水村建立金田养殖种植合作社, 以及优质的安格斯肉牛,基础母牛175头,做到了三守护的产业达标,固定分红是每户每年5000元,产业达标补助是2500元。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八里湾乡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就近就地就业,做到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截止目前,2016年度八里街道安置点已搬迁35户180人、搬迁入住率100%。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八里湾乡: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群众幸福感

会宁县八里湾乡副乡长 张义祥

35户房屋属于框架结构,质量相当好,也没有存在裂缝,地基下沉、脱皮等现象,出行方便,学生上学也很近。

王鹏图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