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漲價了!行情往下怎麼走?

國家出手收購後,東北大豆確實出現上漲,但是受諸多因素制約,年內漲幅預計比較有限,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同時,也應該看到,大豆已確定不會再次下跌。

近日,東北產區大豆收購價上漲,但向市場銷售的價格卻難跟隨上行;國儲及其他入市主體入庫進度下降,而收購依然維持初期價格。關內大豆價格若繼續“上衝”,預計市場有向東北傾斜的可能。

本週,一場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將影響華北、華東及華南各地,東北風雪交加,關內大豆主產區風雨相伴,長江以南降溫幅度達17至20攝氏度。突如其來的強降雨(雪)和降溫,明顯阻礙了產區收購進程,加上各產區正值行情上漲過渡期,許多收購商期待本輪天氣變化對行情帶來推波助瀾效應。

本輪大雪過後,東北地區收購量將大幅下降,受關內價格影響,市場對東北食用豆的採購數量將略增,但海運費和汽車運輸費用大幅上漲,給東北大豆外運“添堵”,運輸成本增加的幅度基本與上週關內大豆上漲的幅度持平。

這樣一來,關內大豆續漲則受東北價格抑制,兩產區目前價格關聯性較強,沒有明顯的優劣勢區別。建議各區域收購商理性看待近期行情,惜售追漲不可取;東北產區賭市主體漸增,產區豆源被不同的市場主體囤積,後市看漲心理加劇,但短期內依然沒有明顯的上揚趨勢。

由於信息傳遞速度較快,關內各產區在上週幾乎表現“隔天漲”,而且漲幅均在80~100元/噸,市場經營商對產區本輪漲價有預感,補庫也較迅速,動作快的在未漲價時已超前補足,遲緩的認為產區稍漲也能適應,但這種“買漲”情緒表現短暫。本週受產區部分商戶追漲現象引領,加上大幅降溫、降雨共同作用,預計收購量銳減的同時,大部分商戶存在惜售心理,報價虛高現象將令市場提前觀望而減緩採購進度。

東北產區豆源分流是決定產區後市價格形成的關鍵。從產區情況瞭解,各區域優質類商品豆源真正流入市場正常轉化的數量同比減少,而各區域在壓力緩解後,紛紛表示收購量大幅下降,貿易商在售價難漲的情況下紛紛提價收購。

國儲輪換計劃收購總量比歷年偏少,對價格失去引領效應,由於價格始終在低谷徘徊,市場觀望心理較重,加上關內商品豆價格、質量適中,市場經營商對東北豆的採購量始終未集中體現,市場消耗關內、關外“主次難分”。按照常理,東北豆價格上揚難度較大,同時,產區內又有“大戶不賣小戶賣”的現象存在,令銷區市場經營商誤認為漲價是貿易商炒作所為。

實際上,產區有大量外部資金流入,參與當地貿易主體合作囤儲,加上期貨交割庫移至黑龍江,以及當地大戶均認為今年的價格優勢明顯,後市會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大批優質糧源流入產區這類大戶倉中。目前,產區各地這類2萬~3萬噸的囤儲大戶較多,對後市價格形成操控效應。

當然,沒有這類企業和大的集團公司介入,產區收購壓力仍將持續,在分解壓力的同時,產區收購量銳減,部分區域出現相互提價、下鄉搶糧現象,優質類豆源已上漲80~100元/噸,而真正向銷區市場的報價和成交價僅上漲40~60元/噸,部分運輸劣勢區價格依然保持之前價位。上週末,普通商品豆過4.0篩塔選豆主流裝車價在3460~3560元/噸之間,優質高蛋白商品豆在3640~3760元/噸之間,均視運輸優劣勢而論。國儲輪換及入市企業收購仍保持3380~3440元/噸。

本輪強降溫、降雪已經把產區真正推入“寒冬”,各地大豆收購量因受降雪和道路結冰影響,將明顯下降;同時,公路運輸超限治理,疊加海運費大幅上升,水運和鐵運費率沒有太大差異,市場對運輸工具的選擇傾向將明顯改變。受關內大豆行情變化影響,東北產區市場報價同樣會小幅上揚,但依然缺乏大幅上漲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