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臥龍山(娘娘城)山城遺址是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標誌著岫巖的文物保護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臥龍山山城遺址距岫巖城區15公里,位於楊家堡鎮鄧家堡村,是一座高句麗晚期的軍事防禦山城。據史料記載,在晉、隋時期,高句麗族人割據遼東一帶。當時,高句麗族大量湧進岫巖,在岫巖境內構築了多座山城,臥龍山山城遺址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城,因高句麗宰相蓋蘇文之妹蓋蘇貞佔據,而被稱為娘娘城山城遺址。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整個山城分內外二城,內城沿山脊而建,呈環形。周長2.8公里,城牆基礎寬5米,高3米至5米,頂寬3米。牆體外側均用50×30×20釐米左右經過加工的楔形石砌築,立面整齊,縫隙嚴密,內用毛石插實。山城設有東、西、南、北、西南5個門,東部谷口為正門,寬3米,進深4米,兩側門基大條石至今保存完好。此門是山城人馬主要進出口。山城北峰制高點有一圓形烽火臺,直徑5米,高約6米,四周用人工石砌成,內用毛石填實。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城的東面有3個方型馬面,北面和西面也各有一個馬面,都已坍塌。溝谷內有自然水源一處,溝谷東南側有幾處臺地。正門牆基北側底部有石砌的洩洪口。在內城的東南部有一半圓形外城,長2.3公里,牆體小而低平,南北兩端與內城相接,是內城的外圍城,以增強城防作用。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臥龍山山城遺址是一座高、堅、險的軍事要塞。從地理位置上看,山城西距海城的營城子100公里,東至鳳城的烏骨城95公里,形成遙相呼應、互相支援之勢,是隋、唐時期高句麗族在西線營建的主要軍事防禦山城。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這座山城,相傳當年為高句麗宰相蓋蘇文之妹蓋蘇貞所建。蓋蘇貞在烽火臺上曾點燃狼煙,試探其兄是否能發援兵相救,蓋蘇文見報警便派援兵,結果是一場虛驚。事隔不久,唐太宗發兵攻城,蓋蘇貞急忙燃起狼煙,蓋蘇文認為還是妹妹試探自己,便按兵不動,蓋蘇貞孤軍奮戰唐兵,寡不敵眾,被斬首而死。兵丁們將其身首葬於城內南隅,後人稱娘娘墳。相傳清代道光年間在此建一座廟,原稱凌雲寺,廟內塑蓋蘇貞像,又稱娘娘廟。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著名的岫巖滿族詩人——遼東才子多隆阿,曾寫下《遊臥龍山山城遺址》一詩:

我來尋古蹟,山頭見古城。

古碑字漶滅,古城石縱橫。

野老談往事,荒地闢榛荊。

山坳環石壘,當年定駐兵。

土階雜瓦礫,疑是將臺傾。

折戟黃沙沒,荒煙白草平。

古人重扼險,地勢宜先明。

興廢無定局,今昔感慨生。

一一臨其境,止止復前行。

狂風撼大樹,似聞戰鼓聲。

後來有遊客在此參觀,也寫下詩句感嘆:“異邦女子據城垣,人去城空滄桑變。狼來故事她借用,身首兩處染黃泉。”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鞍山岫巖第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龍山山城遺址

1988年,娘娘城山城遺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後設有專人管理。該遺址對研究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高句麗的發展史,研究岫巖地方史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文字、圖片來源:岫巖博物館和楊家堡鎮政府

岫巖融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