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縣退役軍人何萬禮:退伍不褪色,做脫貧攻堅“特種兵”

天晴捂鼻子、下雨挽褲子。息烽縣永靖鎮坪上村的生存環境曾經十分惡劣,一度把許多村民“逼走”,村裡除了留守在家的老人、小孩和婦女,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自家土地上辛勤耕作,遇到風調雨順的年頭,還能有個好收成解決溫飽,要是遇上災害,填飽肚子都成問題。這裡的人,都曾“靠天吃飯”。

息烽县退役军人何万礼:退伍不褪色,做脱贫攻坚“特种兵”

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何萬禮,從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父母面對“老天爺”的無奈。1987年,27歲的何萬禮退伍回到家,一年多時間,他當過工人,打過零工,做過包工頭。1988年8月,何萬禮擔任坪上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30年。在擔任村支書的時間裡,他帶領群眾修路,安裝自來水管、電燈,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要想真正改變村裡人的生活,帶著鄉親創業致富,必須要發展適宜的產業。”何萬禮說。一次,縣農業部門的專家來坪上村雙龍井河邊走訪時,針對河水的溫度、水質等情況說:“你們這裡條件這麼好,為什麼不嘗試養殖冷水魚呢?”這偶然的一句話,“點醒”了何萬禮。

2016年,坪上村向縣農業部門申請了項目,在雙龍井河附近修建了一處佔地1000平方米的養殖池。但從來沒有做過水產養殖工作的坪上村,只能從比較好養的草魚、鯉魚等品種“下手”。

“這些品種不需要太高的養殖技術,對我們這些‘新手’來說,相對好一些。”何萬禮說,這些魚苗在養殖池裡養到半斤左右,就會放回河裡飼養,不再用魚飼料餵養,能在自然環境中長大,這樣的魚不僅肉質好,還沒有汙染。

息烽县退役军人何万礼:退伍不褪色,做脱贫攻坚“特种兵”

可是隻養殖草魚、鯉魚等比較常見的魚類,難以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力,何萬禮認識到了這一點。“如今,政府取消了烏江河沿岸的網箱魚養殖,冷水魚養殖市場很有前景,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應該抓住機遇讓冷水魚產業穩固發展起來。”經過一番思考,何萬禮決定外出學技術,借鑑“良方”。

說行動就行動,何萬禮組織村幹部、駐村幹部到貴州惠水尋龍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學習養殖技術。

“養這種魚需要多高的水溫?飼料需要什麼品種?飼養池這樣修建有什麼好處?”在貴州惠水尋龍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何萬禮等人不斷向公司負責人拋出問題。

息烽县退役军人何万礼:退伍不褪色,做脱贫攻坚“特种兵”

“取經”成功,一回村,何萬禮就立即組織外出學習人員針對貴州惠水尋龍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的養殖經驗,展開“大討論”,並最終形成了坪上村的冷水魚養殖規劃。目前,坪上村冷水魚養殖基地已初步建成,9萬尾冷水魚苗已經全部投入養殖。

“村裡正在發展農家樂,水產養殖產業發展起來後,可以直接給農家樂提供原材料,新鮮又健康,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能帶動一些低收入村民增收。”何萬禮滿懷信心地說。

“做人要懂得感恩。”這是何萬禮經常說的一句話。他感謝培養他的軍營,也感謝養育他的坪上村。他把在軍營裡鍛煉出來的堅毅,用在了家鄉的建設中,成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名“特種兵”。

如今,坪上村已實施精準扶貧農旅聯動項目40個,全村已整體脫貧並進入鞏固提高階段。

編審:王忠平

簽發:文 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