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Tier1向中国汽车电动化发起“猛攻”

来势汹汹,外资零部件企业针对中国汽车电动化已发起强攻。

近日采埃孚宣布其8挡变速器(8HP),已在上海采埃孚变速器有限公司(ZFTS)正式投产并交付予客户后,又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成了合资公司,生产电机及相关部件。

该合资公司总部设于浙江上虞,其所生产的电机和部件将用于采埃孚驱动系统,也可供应给市场上其他客户。

针对中国电动化市场,举动同样频繁的还有大陆集团。目前其已经有48伏电机、高压功功率电子、电驱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热管理等一系列产品。同时,其将发布的一款高压三合一电驱系统将在天津生产,供给中国市场。

德尔福三年前就把全球电子电气化放在了上海,希望能够在本土化推动中国市场。目前其电动化产品包括逆变器、双向逆变器、48V逆变器、高压电源箱、三合一逆变器、电池包控制器、车载充电机、混合系统控制软件、混动系统内监测控制器等等。

博世在苏州有除了德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目前大概有将近400名软件工程师,致力于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研发。

作为全球领先的传感、电气保护、控制和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森萨塔科技已于一年前在中国把电动车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进行工程研发和业务拓展。

日本电产在今年8月与广汽集团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主要开发生产纯电动汽车驱动用牵引电机。

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今年在武汉追加1.5亿元将研发中心扩大三倍,引入新能源、燃料电池等发动机技术研发。

可以说,在电动化趋势及中国电动化市场所释放的巨大商业机会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市场。他们正通过系统整合研发,或本土化生产在中国车市寻找机会。

再以近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申报公告为例。

在11月18日,工信部发布的第326批新车申报公告中,博格华纳配套5款车型数量实现逆袭,成为电机配套榜首,均为威马旗下EX5、EX6车型配套;此外,大陆汽车、联合汽车电子等Tier1企业,以及爱信也都为该批新能源汽车产品配套。

外资Tier1向中国汽车电动化发起“猛攻”

在第325批新车申报公告中,博格华纳同样为威马旗下EX5、EX6车型配套;大陆汽车为东风旗下的风神奕炫配套;联合汽车电子则为山东国金旗下的国金GM3一款车配套。

在今年工信部发布的其他批次的新能源汽车申报公告中,日本电产、法雷奥西门子、采埃孚等也已陆续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机。

电动化带来的市场空间毋庸多言,外资零部件品牌为此加码自然不再话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国内电动化进程。但同时,他们的存在对国内零部件企业而言,可能是兵临城下。

“国内零部件企业存在‘不够大、不够强、不够优’的特点。”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

“不够大”,说的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中,中国企业只有7家,而且排名都是比较靠后。

“不够强”,以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控制器来举例,“我们存在着很多的短板,……而且这些短板都是非常核心的”。

“不够优”说的是,中国自主的零部件有一定的量,但是总体的水平、质量跟国际比,是二流的。“我们汽车工业在发展,里面的零部件、核心的零部件要很大程度依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这种局面下,国内零部件品牌是不是要“凉凉”?

事实上,汽车电动化转型所带来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浙江三花智控为例。现在其堪称全球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一线供应商,进入奔驰、通用、特斯拉、戴姆勒、沃尔沃等车企供应链,同时也为法雷奥、马勒贝洱等国际知名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制造商的全球认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但在这之前,三花智控曾停留在家电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兴起时,该企业投入数千万资金研发车规级热管理相关部件。通过数年努力,才开启了汽车热管理相关部件的全球旅程。

包括均胜电子,前身是一家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企业,曾在这一领域苦心经营投入多年仍困难。但后面通过创新升级,和多次国际并购,实现了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继而成为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福特等供应商。

也就是说,虽然外资车企在汽车零部件上的研究深度、技术储备的厚度,可能比国内企业要扎实,但在新的赛道上,也并非没有超车的可能。

随着外资零部件汽车“入局”,双方已经进入胶着战状态。至于最后谁输谁赢,还是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