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你創新奔跑的樣子,讓我們驚喜

發佈君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

11月20日

自治區創新驅動戰略推進情況新聞發佈會召開

在最新發布的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中

寧夏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

從全國第27位躍升至第23位

提升幅度全國第一

排名位次歷史最高

寧夏,你創新奔跑的樣子,讓我們驚喜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下面

跟著發佈君去看看

寧夏近年來

關於創新驅動戰略的進展吧!

生態體系建設風生水起

創新驅動戰略是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的三大戰略之一。

兩年多來,寧夏聚全區之力,著力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創造活力迸發,創新要素被全面激活,創新主體不斷壯大。

1100多家科技型企業燃燒著“小宇宙”,支撐並帶動寧夏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的建設,270家雙創載體,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為全區創新發展提供著有力支撐。

今年5月,國務院對我區科技創新2項工作給予通報激勵,科技部將寧夏科技創新實踐稱之為“寧夏現象”,並推薦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上交流。

兩年多來,寧夏密集出臺一批政策文件,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人才激勵等方面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逐步建立起穩定支持創新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

2019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創新驅動戰略資金35.17億元,比2017年增長67%,年均增速30%。

2019年自治區財政R&D經費11.58億元,比2017年增加6.36億元,年均增速51%。

區本級財政科技項目資金連續兩年翻番,2018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45.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R&D經費投入強度從2016年的0.95%增長到2018年的1.23%,增幅連續居全國前列,排名從全國第22位上升至19位。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強企工程也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專利發明的熱情,2018年全區申請專利量9839件,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發明專利2986件,增長16.6%。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4.57件,比去年增長16.3%。

寧夏,你創新奔跑的樣子,讓我們驚喜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以人才活力激發創新動力

兩年多來,我區著力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以人才活力激發創新動力,推動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人才貢獻率不斷提升。

目前,全區人才總量達到72.6萬人,比2008年(38.14萬人)增長了90.35%;高層次人才比例顯著提升,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別比2010年增長了1.5倍和1.1倍。

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28人、國內外知名專家465人、外國人才(華僑華人)2700餘人次。2017年以來,全區企事業單位全職引進博士212人。全區人才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人才集聚效應顯現。

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加快培育

兩年多來,在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過程中,寧夏支柱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銀川IBI育成中心、中關村雙創園、石嘴山網絡經濟園、中衛西部雲基地成為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熱土。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佔比逐年增加。共享裝備積極推進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智能鑄造產業中心建設,搭建的共享雲平臺註冊企業用戶超過3300個,交易額累計超過70億元。

傳統產業加快升級,工業園區成為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經濟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連續兩年超過15%,一批傳統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產品研發週期縮短40%左右,運行成本降低30%以上。

全區33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2個,入園規上企業佔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的71.7%,總產值佔比72,9%。國能寧煤、吳忠儀表、巨能機器人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快速發展。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相繼取得突破,泰和芳綸及氨綸、國能煤制油、共享鑄造3D打印走在全國前列,維爾鑄造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打破了相關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天地奔牛智能控制高效刮板輸送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圍繞民營經濟提質增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910家。

隨著11個服務業集聚區、68個服務業品牌化和標準化試點項目穩步推進,我區現代服務業提檔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7%,同比增長7.5%。預計2019年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50%左右。

寧夏

你每一天的進步

都讓我們感到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