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徒手運走路邊碎石、磚塊,聯手抬走較重的鐵欄、水泥樁……20日下午,數百名香港市民帶上掃把、鐵鍬、塑料桶等工具,自發前往香港理工大學附近清理路障和垃圾。

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暴徒已連續數日佔據香港理工大學校園,並在周邊地區大肆堵路、破壞、縱火,導致連接香港島與九龍的紅磡海底隧道無法使用。紅磡海底隧道(以下簡稱“紅隧”)是香港第一條、也是最繁忙的海底行車隧道,它的癱瘓給香港交通帶來極大影響。

“大家都希望紅隧早日恢復通車。”香港市民劉女士說,她與朋友原先打算在紅隧九龍入口附近清理路障,但出於安全考慮,警方未能讓他們進入附近道路,他們就在沿途返回路上幫忙清理垃圾。

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葉建明等人也來到現場,協助清理路障。吳秋北說,希望號召全港市民一起清潔香港,團結一致止暴制亂,對抗“黑色暴力”,呼籲民眾沿途清理垃圾,協助儘快恢復香港原貌。

“90後”青年陳小姐穿著一件印有“我愛警察”字樣的藍色T恤,在現場頗為顯眼。她說,這是之前參加撐警活動時留下的衣服,這次穿上是希望表達對警察辛苦工作的支持。

“暴力事件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這幾天上班路上起碼要花兩倍的時間。”陳小姐說,人多力量大,現在香港很多地方都被暴徒破壞,單靠清潔工根本忙不過來,作為香港市民,我們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談到近日一位七旬清潔工老人被暴徒扔磚襲擊頭部而不幸離世,陳小姐非常難過。“這件事情非常荒謬,愛護香港、清理路障的人被攻擊,而暴力行為反而被一些人支持和理解。我今天來這裡就是想告訴大家,香港的年輕人不都是那樣的。”她說。

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家住將軍澳的黃女士,和八九個鄰居帶上鐵鍬、塑料桶等工具,來到現場進行清理。她說,最近每天早上都會在家附近撿磚頭,協助清理路障,希望周邊交通儘快恢復順暢。

黃女士說,市民自發清理路障,是在做正確的事情。我們雖然手無寸鐵但並不害怕,就是希望香港交通能夠儘快恢復,大家的生活能夠迴歸正常。黃女士說話時幾度哽咽,她希望暴徒好好想一想,訴諸暴力是否真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劉女士表示,作為一名香港人,看到香港現在變得這麼亂,真的非常痛心。“不管你是什麼立場,破壞香港就是不對的。”她說,希望暴徒趕緊停手,不要再破壞香港這個美麗家園,讓香港迴歸平靜,讓市民上班、上學、出行早日恢復正常。

網友評論:

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香港市民自發清理紅磡隧道路障:雖然手無寸鐵,但我們並不害怕

延伸閱讀:

人民銳評:路障攔不住正義的香港市民

這幾天,在旺角,在西灣河,在天水圍,在黃竹坑,市民自發清理路障,拆掉暴徒在路中碼起的磚牆,豎起被推倒的路標,掃除散落的瓦礫。從開始的個人行為,到路人紛紛加入,人們相互加油鼓勁,還道路以暢通。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到清障活動當中。有網友評價:真是久違的正能量。

“德不孤,必有鄰。”事實上,正能量在香港這座城市從未缺席,自發的善舉如同陽光,不斷穿透反對派和激進勢力製造的“黑色恐怖”。警車被暴徒焚燬,好心人用摩托車救走落單警察;因張貼“撐警”海報而被四次砸店,熱心網友專程來萬老伯店中表示支持;在特區政府大樓前,市民將小朋友手繪的心意卡交給警隊……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暴力的厭惡和對正義的支持。但由於害怕暴露身份而被暴徒“私了”,很多市民敢怒不敢言。近來,對亂象痛心疾首的愛國愛港人士紛紛表示“忍無可忍”,他們互相扶持、共襄義舉,靠清障,靠撐警,形成了足以令暴徒顫抖的正義之聲。可見,形成“示範效應”“規模效應”是對付“寒蟬效應”的最好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修例風波中,除了愛港市民組成的“拆牆派”外,還有“砌牆派”和“騎牆派”。在道路中間砌牆,堵塞交通,阻礙市民上班上學;築起人牆阻止消防員入場救火;在大學門口設障查人……就是這群聲稱捍衛“自由”的人,一再剝奪他人出行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妄想通過有形的“牆”阻擋他人,進而破壞生產生活、癱瘓城市系統。還有一些人,雖不鼓勵暴力,卻也不敢與暴力“割席”;既想要寬容溫和的姿態,又拒絕承擔職業責任,這種不辨是非的“騎牆”心態,助長了暴徒的囂張氣焰,形成了“平庸之惡”“沉默之惡”。在這樣的環境下,市民自發拆牆、清障的暖心之舉就顯得尤為可貴。他們與香港警察、與日前著便裝參與清障的駐港部隊官兵一道,讓滿地狼藉的香港恢復整潔,讓烏煙瘴氣的城市重生正氣。

香港是每個香港市民的家園。如果說城市是一個龐大的人體系統,阻礙交通就相當於堵住了一根根毛細血管,其危害不僅在於延長人們的通勤時間,更遲滯了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對於著急就醫、等待救援的人而言無異於飛來橫禍。滿足市民出行、休閒、社交等需求是現代城市的基本功能,為各行各業的人創造工作、學習、生活的良好環境是城市治理者的重要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打砸搶燒讓香港遭受“外傷”,但城市癱瘓才是最致命的“內傷”。一旦出行受阻,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將成為難題;如果進一步耽誤工作生產,城市發展就會陷入停滯、倒退。近日,特區政府下調2019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1.3%,這或將是香港自2009年以來首次面臨經濟年度負增長。暴力活動導致經濟受創面從旅遊、零售擴大蔓延到更多產業,而經濟萎縮、信心流失的局面或將進一步撕裂社會、造成不安定因素。“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人們很難預測其連鎖反應和最終結果。

越是絕境越瘋狂,暴徒的報復行為是強弩之末的最後掙扎。蔚然成風的義舉是對惡行的最大震懾,市民自發的清障行動是一個可喜的開始。儘管這兩天還出現了暴徒用弓箭威脅清障工人、用汽油彈攻擊清障市民的暴力行為,但這並沒有熄滅市民重整家園的熱情,“他們再設, 我會再清”的話語道出了人們恢復秩序的決心。

止暴制亂,既要靠特區警方嚴正執法,也要靠司法機關依法懲治暴力犯罪分子,更要靠廣大市民行動起來,形成反暴力、護法治、保穩定的壓倒性正能量,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儘快結束亂局、恢復社會穩定。

來源:綜合新華社、網友評論、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