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8條黑臭河湧年底迎“大考”

斗門8條黑臭河涌年底迎“大考”

從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到全面啟動大規模整治,再到今年年初首期《問政珠海》反映“整治進度慢”等問題,斗門區8條黑臭河涌整治過程可謂曲折。2年多時間過去了,今年年底前8條黑臭河涌整治效果將迎來“大考”,斗門將交出怎樣的成績成為關注的焦點。

南都記者日前從該區召開的黑臭水體整治攻堅動員會獲悉,該區將全力衝刺、加快整治項目收尾,確保今年年底黑臭河涌消除黑臭,實現“初步見效”目標;2020年實現“長制久清”。

投4.5億元整治8條黑臭河涌

2017年,斗門區8條黑臭河涌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分別是:五福湧、雞咀湧、新青正湧、合禾湧、白頭翁湧、鹹坑河、沙龍湧和新青工業園排洪渠。

調查結果顯示,在這8條黑臭河涌中,五福湧、雞咀湧、沙龍湧、鹹坑河等存在著畜禽養殖場廢水直排的汙染問題;新青正湧、五福湧、新青工業園排洪渠、雞咀湧底泥汙染嚴重、臭氣燻人,還存在工業廢水偷排漏排現象;五福湧、合禾湧水體交換差,沙龍湧河道淤積阻塞嚴重。

作為全市整治黑臭水體壓力最大的一個區,8條黑臭河涌整治擺在面前,該如何打贏這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此,斗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首先提出要系統謀劃,精準施策,抓好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工作。

2017年9月,斗門區開始對8條黑臭河涌進行系統治理。從全市來看,並不富裕的斗門,在2年多時間,前後拿出4.5億元資金整治8條黑臭河涌,下定決心打贏這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8條黑臭河涌整治初見成效

走在五福湧旁邊的綠道上,清風徐來,聞不到臭味,從綠道往河涌望去,河水呈現碧綠色。五福湧全長3.9公里,起於井岸新堂村,終於雞啼門水道的五福水閘。兩年以來,經過多方面綜合整治,這條曾經讓村民們避而遠之的黑臭河涌,以嶄新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五福湧的整治已經進入掃尾階段,今年年底前要接受我省‘初見成效’的考核,明年將接受‘長制久清’的考核。從目前的水質監測情況看,‘初見成效’是可以順利通過的。”斗門區水務局水資源和水質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8條黑臭河涌整治後,水質已從整治前的重度黑臭,逐步轉為輕度黑臭或無黑臭,白頭翁湧和沙龍湧今年年初通過省住建廳考核,實現“初見成效”目標,其他6條將在今年年底前接受評估驗收。

與五福湧的靜候“大考”不同,新青正湧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以期在今年年底趕上“大考”。20日上午,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新青正湧的上游暗渠段,大型鉤機正在作業,將暗渠之上的水泥蓋板等打碎、清除,使之成為開放狀的明渠。

“摸查發現,新青正湧的源頭治理不夠徹底,仍然有汙水排入。”斗門區水務局水資源和水質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新青正湧的上游暗渠進行整治,將原來加蓋的排洪渠打開,清疏之後對排查出來的排汙口進行截汙,將排洪渠內的汙水全部納入市政管網,從源頭上杜絕汙染物入河。

探索源頭治理實現“長制久清”

像新青正湧一樣,從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到全面啟動大規模整治,從今年年初首期《問政珠海》反映“整治進度慢”等問題,斗門區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整治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水到渠成,而是針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總結,採用新的措施進行解決,使整治收到實效。

“汙染在河涌,根源在岸上。”斗門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直言不諱指出。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黑臭水體整治,有個別城市在黑臭水體整治中單純採取抽水補水或對河涌進行沖刷的方式,造成汙染物轉移,被指為“假整治”,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根本目標背道而馳。而斗門區要實現黑臭河涌整治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不僅要引水循環、增加水動力條件,更重要的是採取相應工程建設和行政監管手段,杜絕汙染物下河,進一步推進源頭治理。

探索推進源頭治理,可實現“長制久清”。該負責人稱,其主要措施包括系統治理黑臭水體,將上游村莊汙水溢流問題納入整治計劃,對上游支流、排洪渠內排汙口進行截汙納管;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狠抓監管執法到位,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對8條黑臭水體流域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和現場監管執法,嚴厲打擊黑臭水體流域工業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同時,還要鞏固現有整治成效,制定巡查路線,提升巡查頻次力度,做好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整改的措施,避免河涌兩岸違建清拆後出現二次重建、亂堆亂放、亂丟垃圾等問題。此外,還要定期對8條黑臭水體開展常規水質監測,通過相關數據變化及時反映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進展。

農村汙水處理助力河涌整治

白頭翁湧全長1.6公里,河流在月坑村形成U形,似將月坑村環抱懷中。經過前期整治,該湧上游22處生活汙水和農業汙水排水口全部清理完畢,水質明顯得到改善。此外,河涌兩岸栽種了多棵樹齡幾十年的榕樹,親水平臺已經成型,兩岸已成為村裡的景觀小公園。“從河邊走過,聞不到臭味了。”居住在村裡的李功德開心地表示。

白頭翁湧整治效果也得到上級部門認可。去年5月7日,廣東省水利廳官網刊文通報,稱在斗門區8條黑臭河涌治理中,白頭翁湧整治效果顯著。而在今年年初,白頭翁湧和沙龍湧率先通過廣東省“初見成效”考核,實現黑臭水體整治的第一步目標。

為何白頭翁湧整治率先通過考核?斗門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稱,這得益於月坑村內修建的分散式汙水處理站點。

斗門區有127個行政村居,農村總人口占全市農村人口的近9成。農村汙水處理情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

據悉,斗門區納入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計劃的村居共125個,截至目前建成分散式汙水處理站點共101座,建成農村汙水收集管網或整治排汙渠約252.53公里。為進一步推進斗門區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工作,按照全區部署安排,這些農村汙水處理站點及配套管網,由斗門區城投公司進行分批接收管理,至今年年底,這101座汙水處理站點要全部恢復正常運行。

斗門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稱,隨著農村汙水得到妥善處理,全區的問題河涌和8條黑臭河涌的整治效果,將再上一個臺階,屆時將實現“水清、岸綠、生態、景美、海綿”目標。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袁平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