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沸水、熱油、熱湯、明火外,家長更要警惕隱形燙傷“殺手”

來到市中醫院時,距離患兒鼕鼕(化名)被灼傷已經過去了數日。

在鼕鼕的腿部,創面觸目驚心。

此時,皰皮已經脫落,創面變得灰白,觸碰起來孩子並無明顯痛感。

創面不紅,觸痛不明顯,對於燒燙傷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並無大礙?塗塗藥膏即可?還是?

除了沸水、熱油、熱湯、明火外,家長更要警惕隱形燙傷“殺手”

市中醫院燒傷科馬江波主任介紹,燒傷可通過表皮特徵、創面外觀及觸痛感覺等,分為不同程度。

燒傷的“三度四分法”:

Ⅰ°燒燙傷:紅斑形成,痛覺敏感。

淺Ⅱ°燒燙傷:水皰形成,基地紅潤,見漿液性滲出,痛覺過敏(劇痛)。

深Ⅱ°燒燙傷:可見細小水皰,基地紅白相間,見漿液性滲出,痛覺遲鈍。

Ⅲ°燒燙傷:創面灰白或焦黃或黑,質韌,痛覺消失。

醫生診斷,患兒為Ⅲ°燒傷,燒傷面積為1%。

由於缺乏燒燙傷常識,很多人在發生燒燙後,由於不夠重視或判斷失誤,往往怠誤最佳治療時期。

在市中醫院燒傷科,醫生為其及時進行了換藥、補液及營養支持等對症治療,削除了壞死組織,並順利進行了網狀自體皮取植手術。

沒想到,一個看似不大的燒燙傷事件竟然還“動了刀”。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導致燒燙燒的“禍首”竟然是它!

502膠水、乾燥劑、潔廁靈……趕緊讓寶寶離得遠遠的

比起明火、開水燙傷等熱力燒傷,化學灼傷更具隱蔽性,家有兒女,警惕!

原來,導致鼕鼕燒傷的原因竟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用品——502膠水。

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意識,把膠水當作了新鮮“玩具”,結果……

沒想到,一瓶小小的膠水竟能產生偌大的威力。

劃重點,這些物品兒童不宜接近!

作為市中醫院燒傷科主任,馬江波從事燒傷專科工作多年,他介紹,除了502膠水,強力膠、潔廁靈、乾燥劑、清潔劑、生石灰、熟水泥等,在特殊的情景下都有可能引發燒傷

除了沸水、熱油、熱湯、明火外,家長更要警惕隱形燙傷“殺手”

乾燥劑主要分兩種:氧化鈣(生石灰)和硅膠乾燥劑。其中,氧化鈣遇到水會發生反應。

水泥熟料中含硅酸鈣、硅酸二鈣、鐵鋁酸四鈣、鋁酸三鈣等成分,它們與人體表接觸後產生水化反應,形成一層不易散熱的膠體膜層,以致局部損傷嚴重。

生活,這些物品務必讓娃離得遠遠的!

一旦意外發生,採取科學的急救措施也非常關鍵!!!

兒童燒燙後如何急救?醫生解讀

急救

記住這四點

1.冷療

燒傷後及時冷療能防止熱力繼續作用於創面使其加深,並可減輕疼痛,減少滲出和水腫。

冷療要儘早進行,越早效果越好。

將創面在自來水龍頭下淋或將受傷部位浸入冷水中(15~20℃),或用冷水浸溼的毛巾敷於創面。

除了沸水、熱油、熱湯、明火外,家長更要警惕隱形燙傷“殺手”

冷療時可連衣物一起衝淋,觀察受傷創面,如強行脫衣物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法適用於中小面積燒傷。不要將大面積燒傷部位及小孩、老人持續浸泡在冷水中,以免體溫下降過度引發低溫或休克。

不要在傷處塗抹草藥、藥膏、牙膏、醬油等,這些都是民間偏方,此類物品可能造成傷口感染、加重燒傷,同時也會影響醫生對傷情的判斷。

2.脫去衣物等貼身物品

用剪刀剪開衣服,不要強行剝除粘在傷處的衣物,以免將水皰皮撕脫。

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應小心地將戒指、手錶、皮帶、鞋子或其他緊身衣物脫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後無法去除,造成神經、肌肉損傷,甚至導致肢體壞死、截肢等嚴重後果。

3.妥善覆蓋包紮創面

使用無菌或乾淨的紗布、布條或棉質衣物類物品覆蓋在傷處,並加以固定。

面部燒傷時,宜採用坐姿或半坐臥姿勢,將清潔無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後覆蓋於面部。

要注意防止小兒因疼痛掙扎時傷口反覆摩擦而加重傷情。

緊急處理後,應立即將患者送醫院急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