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日本采用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会众议院拥有过半数席位的党派可获单独组阁权利,该党派领导人即为内阁总理大臣。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内阁总理大臣就是首相。就现在来说,日本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那么自民主党代表即为首相。

首相任职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年满20周岁(日本20 周岁为法定成年年龄),并且拥有日本国国际的日本国公民。

2.必须首先成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日本国宪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院对参议院有优先权。”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3.必须是文职人员,《日本国宪法》第五章第六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规定:“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这是为了进一步限制军国主义的复活。

4.要有一定经济实力,日本国会议员竞选有“八当六落”的说法,就是拥有6000万美元很可能落选,有8000万美元才有希望,注意这还只是有希望。竞选中要开办事务所、聘请顾问、进行集会演讲、拜票、做宣传广告、办理相关手续等都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大概要募集到1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

5.要有20名国会议员联名举荐,方可参加党代表选举。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日本是政治高层频繁更迭的国家,日本首相并不是由选民直选,而是在党内产生,而党内又是由各派阀权衡利弊。日本首相并不是国民最喜欢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领导能力的人出任,2009年之前当时的执政党自民党内一般由实力最大的派阀推举出党总裁,这个总裁一般也都是党内各派阀都能够接受的人选。不需要党派间的竞争,而是自民党内派阀间实力斗争的产物-即“五五年体制”(自民党自1955年起执政)。

自民党现今最大派阀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该派阀。本书中所载的三木武夫、铃木善幸因自身派阀实力较小而辞职,麻生三度竞选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现在的执政党民主党也同样,比如首相菅直人就是出身小派阀,所以就长期受到最大派发大老小泽一郎的牵制,比如鸠山当首相时,就受很多人认为小泽一郎才是握有实权的“太上皇”。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政界、财界、商界有很广、很深的人脉关系。比如几年前因为海啸而引发的核危机,东京电力因为有4大银行和东芝等大企业撑腰,就是不把菅直人放在眼里。还有就是,竞选需要很多的资金,一般这些钱都是由支持你的各大财团们出。首相还必须是个有很高的人气,与媒体打好交道的人,日本几乎每周各大媒体都会做政府支持率的“世论调查”,首相每天都要接受媒体采访。如果支持率低于20%就证明,离辞职不远了。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当然,作为首相还要有很好的身体和精力。要知道,日本首相的工作压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说:“任首相五年间我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渊汇三因健康问题辞职2个月后病逝,大平正方更是因忙于选举而突发心脏病死在任上。可以看出,日本首相说自己很辛苦很累,绝不是什么作秀,他们真的很累,压力很大。

日本的官僚体制很严重,首相一般都会有很深的背景,冷战后的十四位首相中,只有海部俊树是小商人出身,村山富士是渔民出身,菅直人是工人出身,其它十一位都是祖辈、父辈是高官。比如最近的安倍、福田、麻生、鸠山都是出自名门望族,特别是麻生和鸠山,而且麻生和安倍还是远亲。

战后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么产生的?大多出于名门贵阀

总之竞选日本国会议员就已经很难了,竞选首相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不管怎么说,能够当上日本首相的人绝对是人中之人,精英中的精英!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