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更愛小米,還是金山?

雷軍喜提又一家上市公司。

11月18日,金山辦公(688111.SH)在科創板上市,首日大漲175.5%,市值達到582.5億元,超過其母公司金山軟件市值的2倍。

截至11月20日收盤,金山辦公的股價已上漲至每股147.2元,而它的發行價,僅為每股45.86元。

由於擁有龍頭軟件產品WPS,金山辦公自申報IPO之日起便備受市場關注,超高的人氣或許是其股價大漲的推動力。

在旁人眼中,雷軍無疑是成功的,但金姐覺得,在品嚐勝利之前,雷軍同樣也經受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只不過他最終挺了過來。

雷軍更愛小米,還是金山?

20年磨一劍

1992年初,22歲的雷軍加入金山公司,成為金山的第6名員工。

當時金山憑藉第一款軟件WPS(Word Processing System),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WPS是一個名叫求伯君的普通技術人員,在1988年用一臺386電腦,一個人用彙編語言寫了12萬2千行代碼而問世的,在此後幾年,它成為辦公軟件的王者,據稱市場佔有率90%以上。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直到1995年——美國的微軟公司,帶著旗下產品Office殺入中國市場。

當時的市場已經被WPS佔領,微軟的Office與WPS不兼容就完全沒有機會。於是微軟請求與金山交換協議,將二者兼容,即使用Office,也可以打開WPS的文檔。

金山接受了微軟的請求。

與此同時,受益於微軟的默許和縱容,免費的盜版Office在國內市場氾濫,再也沒有人願意使用付費的正版WPS。

為扳回一局,時任北京金山公司總經理的雷軍帶領員工夜以繼日地開發新產品“盤古”。該軟件問世後僅銷售2000套,“200多萬元的開發、宣傳經費血本無歸。”

這是雷軍的第一次滑鐵盧。

到2000年,金山幾乎陷入絕境,被迫推倒所有WPS代碼,重新設計WPS,反過來與微軟兼容,從文件格式、使用者界面(UI),甚至應用程序界面(API)儘量與微軟兼容。由於WPS的價格僅相當於正版Office的1/3到1/4,金山重新站穩了腳跟。

2007年10月9日,金山軟件(3888.HK)赴港上市,雷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別人可能只用一年,我們用了八年。成功上市對我來說就像完成了一項艱辛的工作,已經不可能會有狂喜。”

當時的雷軍或許想不到,金山回到A股上市,還要再花費整整12年。事實上,今年31歲的WPS,比中國的A股市場更加年長。

2016年10月,金山軟件發佈公告稱,正考慮分拆北京金山辦公軟件及其附屬公司,計劃在中國內地獨立上市。之後,金山辦公披露了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書,募資金額5.65億元。

雷軍更愛小米,還是金山?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由於一名保薦代表辭任,金山辦公中止了審查,雷軍第一次衝擊A股之旅,以失敗而告終。

直到2018年,A股市場開始籌備設立科創板。

科創板的定位恰好適配金山,而為迴歸A股市場,金山辦公也進行了複雜的VIE結構拆除,股權結構變動非常複雜。

2019年5月8日,上交所受理了金山辦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本次擬募集資金20.5億元,是之前創業板募資金額的約3.6倍。

在金山辦公上市前夕,雷軍發了一封全員信,信中說:“從1988年金山創辦到今天,WPS走了整整31年。從1999年以金山辦公為業務主體準備上市算起,到今天,我們足足等了20年。WPS和金山的歷程,就是一個堅持夢想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勵志故事。”

41歲再創業

關於夢想和勵志,雷軍所講的另一個商業故事更為廣為人知,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做“小米”。

2007年1月9日,喬布斯推出iPhone、重新發明手機時,金山正在衝刺上市。當時,雷軍應該還未想到自己將來會做手機。否則,他不會等到2010年4月6日。

在金山赴港上市後不久,雷軍辭任了金山CEO一職,“歸隱林泉”,轉做投資。他當時已經投資了不少公司,再投一家手機公司,而不是親自上陣,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他本來是抱著豪賭一把的心態、通過投資黃章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颱風口的,但兩人從兩情相悅到分道揚鑣,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

雷軍決定自己幹。當雷軍告訴其他小米創始人“小米將是他最後一次創業”時,林斌疑惑地問他,“你是認真的嗎?你在小米的股份還沒在YY多呢!”

2010年4月6日,在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銀谷大廈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裡,雷軍、林斌、黎萬強和黃江吉四位聯合創始人以及其他9名創始團隊成員“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幹了”。

小米由軟件起家,從MIUI開始累積“米粉”,再逐步延伸至硬件領域。小米引領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創造了飢餓營銷、粉絲經濟、性價比等概念,同時也飽受質疑,被嘲諷為“屌絲機”。

2013年12月12日,彼時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一同獲獎的董明珠和雷軍,分別作為傳統行業實體模式和互聯網營銷模式的代表,約定了一個“10億賭局”,賭小米的銷售額五年之內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賭資為10億元。

一晃5年過去了。2018年小米營收為1749億元,而同年格力的營收為2000億元,超出小米251億元,雷軍完敗。

在《遇見大咖》的鏡頭前,雷軍自嘲說,“我出道也是很早的,我1989年就出道了。我這個年紀,我跟他們說我也屬於老革命,但是跟我熟的朋友就覺得,你看雷軍這麼拼命也就幹成這個樣,本質上雷軍也不行,戰略能力差了一點。”

這是在2016年,雷軍當時47歲。

雷軍更愛小米,還是金山?

2018年7月9日,成立8年的小米集團(01810.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當天,小米集團以16.6港元的股價開盤,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2.35%,集合競價時段成交2.3億港元。

上市當天,雷軍說“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如今,小米集團股價腰斬,每股僅為8.46元,被調侃“年輕人的第一次套牢”。

連一位小米員工都忍不住向媒體抱怨,“不能再跌了,否則我每天相當於白工作,光貼補虧損了。”

為拯救小米的股價,雷軍被迫當起了“救火隊長”,重回一線,但效果難言理想。

上市一年,小米集團進行了21次股票回購,股價依舊腰斬;小米手機出貨量始終無緣前三,在不同的統計數據裡,它的位置是第4至6名不等。

雷軍唯有更加拼命:擁有2134萬粉絲的他,在微博上異常活躍,一天裡多達數十條的動態,幾乎全部圍繞小米的手機或全系智能產品。

今年50歲的雷軍,他還在奮鬥著。

專注的勝利

商場如戰場。雷軍是屢敗屢戰,終有所獲,相比之下,另一個家喻戶曉的商業人物賈躍亭,看起來卻似乎要一敗塗地了。

賈躍亭是在2004年創建樂視的,主營智能電視,當時他致力打造基於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完整生態系統,被業界稱為“樂視模式”。

2010年,樂視網在A股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104”,也是從此開始,賈躍亭開始了多元化擴張之路。

從樂視智能電視開始延伸,賈躍亭要做手機、要搞電影、要玩體育,發展到最後,樂視還要造新能源汽車。

問題是上述商業項目,沒有一個不是燒錢的買賣,哪怕背靠A股市場強大的再融資能力,賈躍亭和他的樂視系還是很快就面臨了“現金流枯竭”的尷尬境地。

賈躍亭不是沒有輝煌過:2015年,樂視網的市值超過了千億元,一時間樂視網成為了創業板的“一哥”,是第一大權重股。可惜因為攤子鋪得太大,到2016年末,賈躍亭終究是撐不住了。

時過境遷,目前A股公司樂視網正瀕臨退市,賈躍亭遠在美國,揹負著鉅額債務,正在為自己的汽車夢做最後一搏。

金姐覺得,雷軍能屢敗屢戰,在於他堅持做成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用專注和堅持去收穫點滴成果;而賈躍亭的失敗,則在於他太心急了,一件事還沒有做好,便迫不及待又去做另一件事,折騰到最後,只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上述道理在商業上是適用的,在理財投資上,又何嘗不是如此?

就說基金定投吧,金姐有一個朋友,去年下半年在金姐的指導下,首次嘗試了基金定投,結果剛投資了不到兩個月,她就說看這個東西一直也不漲,在微虧的前提下,直接割肉止損,離開了這個市場。

雷軍更愛小米,還是金山?

今年年初,市場行情轉暖的時候,她又跑來和金姐說,早知道當時不賣了,能賺不少錢,現在後悔死了。

要知道在她開始定投前,金姐可是反覆和她強調過,基金定投是一項長期投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專注,要堅持,要挺下去!可惜她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反思自己過去的理財生涯,金姐相信,你一定也犯過這類錯誤:“這山望著那山高”、沒耐住寂寞而胡亂折騰調換投資品種,最後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只拿到微薄的利潤,搞不好連本金都虧掉了。

對比雷軍和賈躍亭這兩位商業大佬的經歷,答應金姐,在投資理財時,也要學會專注和堅持,好麼?

時間和複利,最終會獎勵你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