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01

近代以来,中国的一线城市几经变迁。

清末民初,西方的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逼着清政府和他们做生意,随着港口开放,占据深水港的天津、青岛强势崛起,与上海一起组成了民国三大一线城市。

当然,上青天这个组合最初是指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线城市组团。

据了解,到民国末年,上海的经济总量大约相当于3个天津,但上海之外,天津的实力仅次于它,青岛再次之。

后来,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被西方世界封锁,沿海城市发展受限,青岛没落,北京依靠行政优势崛起,“上青天”的一线城市格局演变成了“京津沪”。

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了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让一众沿海城市崛起,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后来深圳被设为市,之后又与珠海、厦门、汕头一起被列为国家经济特区。

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扬帆起航。

总的来看,沿海城市的大开放政策下,受益最大三个城市是上海、广州与深圳。

上海吞并了舟山洋山港,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这种背景下,上海依旧保持着其优势地位。

珠江口的广州在政策利好下,实力大增,渐渐取代了天津,形成了后来的“北上广”格局。

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在对岸老师的帮扶下,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实力直追广州,最终挤进一线城市行列,形成了目前“北上广深”的格局。

至此,中国的内地一线城市,由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组成。

02

这一个格局已经维持了多年,深圳是一线城市毋庸置疑,但在交通上,深圳与北上广三大门户城市之间组成的铁三角,还有不小的距离。

虽然深圳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上,已经连续26年位居第一,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宁波-舟山港。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但从交通运输力角度来看,无论内部运输还是外部运输,深圳与北上广相差较大,只能算是个二线城市。

此话一点不假。前几天,本号连续推送的几篇文章中,就对各大城市的运输力数据做了梳理。

在外部运输力(包括铁路、公路、内陆水路、航空)上,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差了一个身段。即便与二线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到,深圳外部(城市与城市之间)货物运输力与门户城市和省会城市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外部的客运量同样被门户城市和省会城市吊打。

这完全可以理解,北上广是门户城市,是各自区域的交通中心,掌控着一个区域的运输量。而如武汉、成都、南京、西安、杭州等省会城市,都是大省的交通、物流中心。​

深圳偏处一隅,在外部运输力上无法与门户城市和大省省会较量。深圳虽然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但整个珠三角的交通,都在围绕广州转,广州是九个城市的华中转站,是珠江东西两岸的交汇点。

被广州卡的死死的,深圳想努力,也找不到着力点。

在外部运输的航空运输上,深圳夹在白云机场和赤鱲角机场之间,国际航线没有施展的空间。导致深圳的在国际航空方面,不但大幅跑输北上广,也同时输给了成都、昆明、重庆和杭州等机场。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而在城市内部运力方面,与北上广交通铁三角比,深圳同样不济。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数据:交通部

上图是交通部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各大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苏州、东莞、无锡、佛山等强地级市不在统计范围内)的公共汽电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客运轮渡运输规模。

都是城市内部流动的交通工具,衡量的是城市内部的客运量。

上图一目了然,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门户城市异常扎眼,遥遥占据前三甲,都是45亿人次以上的流量,领先第4为重庆一个身段。

北京几乎是深圳的两倍,上海、广州也多出深圳15亿人次以上。

在这城市内部客运量的分支——轨道交通上,深圳同样被无法与北上广并列。

2018年全年,北上广地铁年客运量均在30亿人次以上,而深圳只有18.77亿人次。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从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外部运输还是内部运输,深圳都要低北上广一大截。恰如有人说到的,铁三角北上广,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然而,最近深圳在其交通运输官网上挂出的一份文件表明,苦熬了40年的深圳,也将加入“大爷阵营”,北上广大爷群要扩容了。

03

11月18日,深圳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公众咨询稿)》。

这份文件的落地,意味着深圳正式进入执行管理层给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头衔的打造时间,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了深圳欲补足交通短板,比肩北上广的决心。

按照文件,深圳的交通将从内到外进行完善。

所谓从内,

就是湾区内部,深圳将加快推进和广州、东莞、惠州以及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联系,与广州捆绑式发展,一起构建双枢纽格局,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看,深圳与周边城市共同推动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珠江东岸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深汕城际、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常龙城际、深珠城际、深惠城际等规划建设,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

另外,在与临深地区地铁对接上,未来深圳的10号线将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以加快打造深莞惠都市圈。

铁三角扩容!北上广是大爷,深圳也正式开启“大爷时代”

从上图可以看到,未来的深圳与湾区内的东莞,将有3条地铁线和一条常龙城际相连;与惠州将有1条地铁线(14号东延线)、两条城际线路相连;与西岸的肇庆,未来有深圳至肇庆的高铁相连;深圳到中山,有深中通道、中南虎城际;深圳到珠海有深珠通道。

所谓到外,就是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方向,加强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大西南三大经济圈的联系,更好发挥深圳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引领功能。

具体来看,深圳着力打造京广深港、赣深、贵广-南广、沿海(厦深)、珠江-西江五大铁路走廊。

另外,在港口打造与机场建设方面,深圳都将是按照世界级交通枢纽的标准,进行打造。

这意味着:

1、未来16年,中国将新增一个北上广量级的综合性门户城市!

2、在交通地位上,北上广是大爷,未来,深圳也会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